“反常”其实是“正常”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反常
  • 发布时间:2010-11-01 10:40
  社会科学有那么多分支,从来没有哪一个学科像经济学那样令人向往和崇拜,也从来没有哪一门社会科学像经济学那样包罗万象,精致严谨。只因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物质生活,这才是经济学经久不衰的真谛。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是基于亚当?斯密诗一般的描述:人类的行为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因此,个人福利最大化就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设,就是使全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也能使社会达到尽可能公平。所以,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整个社会井井有条而非混乱不堪。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行为,让传统经济学看来终究像天方夜谭:为什么在购买彩票的时候,极少看见有人购买通过电脑或其他工具随机组成的号码。相反,人们对毫无科学性可言的彩票数字走势和规律研究却兴趣盎然,并以此作为自己下注的依据;为什么同样是节省50元钱,有的消费者连10分钟的队都懒得排,但是,有时候却“义无反顾”地跑1000米的“冤枉路”;为什么平时家里用的家具,有些已经被使用十几年了仍然不舍得更换;但是一旦买了新房子,就往往近乎疯狂地将家具全部换掉,即使有些还很新……

  生活中,如此“非理性”的“反常”决策比比皆是。其实,好好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失常”并不是误差,也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长期的系统偏离。

  正是在这种反主流的大潮中,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的假设进行修改和挑战,提出了一整套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的方法。

  行为经济学认为,传统经济学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将其理论建立在一种高高在上的假设基础上,即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掺杂情感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经济学是“没有道德”的科学。现在,经济学必须承认,人也有生性活泼的一面,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和观念导引的成分。

  传统经济学从未停止过排斥行为经济学,认为它更像场游戏。传统经济学高屋建瓴的批评固然有道理,不过却忘记了倾听行为经济学的心里话。

  社会科学应以人为本,在这点上,行为经济学充分体现了它的“人文关怀”,因为它还原了人性,在研究经济问题中充分考虑到了影响人们决策选择的内外因素,包括人的情绪、社会角色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普遍价值观、被认同感,以及实现价值的需要,并在实验设计、政策建议上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体现了经济学原本具有的“让人幸福”的博爱精神。在这点上,行为经济学将传统经济学从“功利主义”这一深渊中重新拉了回来。因此,要追求幸福。

  行为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还原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的行为,这样“博爱”的理论几乎可以被应用到所有的经济领域,得出有益的结论以便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层次的建议。理论的目的不在于构建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在于“自圆其说”,展现出真理的特质。“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本书作者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启发世人以全新视角看待生活、工作和家庭,教授驾驭非理性的方法。告诉“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大师自有大师的底蕴和风采。艾瑞里在行为经济学这个领域的成就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

  行为经济学总是让人“心惊肉跳”。这不仅是因为行为经济学的逻辑所推导出的结论会令人质疑传统经济学的基石,而且它的基本理论与过去接触的经济学基本框架有着根本分歧。所以这些所谓的“非理性”,也许正是“理性”。“反常”其实是一种“正常”。这也许正是行为经济学独有的魅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