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佳成本管理公司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成本管理公司
  • 发布时间:2010-11-01 09:12
  开源,节流,企业生存之道。开源固然重要,节流亦不可小视。公司的经营目标在于赚取利润,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费用,销售额即使增加也是枉然。

  如何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将成本最低化,这是公司成本管理的根本。换句话说,公司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每1元的销售额中,生产成本要做到最低。最直接的衡量指标是销售成本率,即公司的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率。

  《投资者报》研究部对A股市场有可比数据的1905家非金融上市公司自2007年来的销售成本率进行计算,分析他们的成本管理能力。按照79个申万二级行业,我们筛选出79家细分行业中的成本管理冠军(详见表1)。

  尽管进行行业间的横向对比并无意义,但为了方便投资者选择毛利率更高的公司,在这79家公司中,我们发现其中销售成本率最低的10家公司是:广联达、顺网科技、贵州茅台、ST东海、恒瑞医药、上海凯宝、乐普医疗、双鹭药业、福建高速、尤洛卡。

  我们仍要强调,由于处于不同行业,这10家公司并不代表A股市场成本管理最优秀的10家公司,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它们,只是给投资者提供了各行业成本管理冠军中10家毛利率最高的公司。

  成本管理是理想盈利的基础

  销售收入减去费用,结余方为利润。而费用,包括了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所谓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前者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后者则是水电等方面的间接费用。

  而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还包括期间费用,此外还有纳税、营业外支出等。

  对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纳税支出、营业外支出等各方面的费用支出,企业都需要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才能获得理想的经营盈利。

  其中,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尤为关键。

  对于正常运营的公司而言,生产成本一般是公司全部费用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并且,生产成本的变化对于销售的变化非常敏感。相对而言,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费用对销售额不敏感。

  对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的控制,关键在于绝对额的压缩。

  但对于生产成本,并非控制那么简单。对销售的高敏感性,决定了对生产成本不可能进行绝对额的控制。

  因此生产成本只能进行管理,这才是公司获得理想盈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费用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本期《投资者报》中,我们仅衡量A股上市公司对生产成本的管理能力,关于公司对期间费用等其他费用的控制能力,我们以后会另外关注。

  一般而言,公司的生产成本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以及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主要指直接供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成本,对直接材料成本的管理,涉及到公司的存货管理系统,有效的存货管理系统有利于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存储成本、占用资金成本、运输成本等。其中,采购成本的控制,需要采购决策人员对原材料价格走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直接人工成本主要指生产人员报酬支出,对人工成本的管理也并非越低越好,员工报酬过低,势必降低员工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进度和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在成本控制和员工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权衡,寻找最佳的管理方法。

  制造费用主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间接费用,比如水、电、燃气等方面的支出,这类费用无法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必须采用某些方法在不同产品间进行分摊。对这类费用的控制,主要需要树立全体人员的节约意识。

  销售成本率衡量成本管理能力

  首先要指出的是,只有同行业的公司,才可能进行成本管理能力的对比。不同行业的属性不同,决定了其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化。

  比如,机械制造业公司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高,期间费用占比就小一些,但软件公司的生产成本占比则要低得多,期间费用占比高很多。

  因此,我们将A股公司79个申万二级行业作为衡量成本管理能力的基础。

  对于某一家公司而言,若维持一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发生变化,那么,其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将成本降到最低。

  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期状态。一家公司不可能长期维持一个产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它需要不断通过改进工艺来提高质量,甚至公司还需要从战略上改变产品的定位,以期获得更高的产品售价,这必然会使得成本提高。

  因此,从长期看,一家公司的成本管理绝非单纯地从绝对额上降低成本,而是要在达到预期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

  实施成本管理的结果并不一定是降低了产品成本,在某种情况下,反而可能会使产品的成本有所上升,但在同时,公司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提升了,并且提高了销售额。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同行业公司之间也不能根据单位产品的绝对成本来评估它们的成本管理能力。原因在于,尽管为相同行业的公司,但产品定位仍有差异。比如,同为酒店行业,五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运营成本,存在天壤之别。即便都为经济型酒店,也有档次之分,单纯对比绝对成本也是不可取的。

  只有在达到预期产品质量目标的情况下,实现更低的成本,才是好的成本管理,行业公司之间也才有对比性。

  产品质量的目标实现,需要市场来反映,即体现在产品的销售额上,在此基础上,再评估成本的控制能力。相应地,我们以生产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即销售成本率来衡量同一行业中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是一种简单而合理的评估方式。

  79个成本管理冠军

  为了避免短期因素干扰,我们对1905家样本公司自2007年以来的各期销售成本率进行了统计,对2007年、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最新一期的销售成本率分别按照20%、20%、30%、30%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各公司的综合销售成本率,从而反映一家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

  按照申银万国的二级子行业分类方法,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A股市场一共有79个细分行业。我们对79个行业内所有样本公司的综合销售成本率排名,从而筛选出79个成本管理冠军。

  我们强调,这79个成本管理冠军是指它们在其行业中的成本管理能力最为优秀,而不同行业之间则不具有可比性。

  我们对79个行业的平均销售成本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各行业间的差异巨大。销售成本率最低的行业是高速公路,平均只有36.4%,而贸易行业的销售成本率最高,达到91.1%。

  显然,并不能就此认为高速公路行业的成本管理能力优于贸易行业,长期以来,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标准饱受质疑,部分高速公路在贷款还清依然收费,并且,保养差等问题也频繁曝出,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因为多为国家垄断,体系内滋生大量的腐败问题也频见报端,由此,高速公路行业的整体销售成本率最低,绝非意味着该行业拥有最优秀的成本管理能力。

  同样,贸易行业也并非就是成本管理能力最差的行业,赚取流通领域微薄的差价是该行业的属性,产品的进货成本必然占去销售额的大多数比重,该行业需要通过庞大的流通量来保证利润额。

  销售成本率与毛利率的关系是:销售成本率+毛利率=1,因此,两者成反向变动关系。尽管对于评估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而言,进行不同行业的排名并无意义,但从投资者角度看,这也存在一定的价值,理由在于部分投资者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毛利率更高的公司。

  对79家成本管理冠军的销售成本率进行排名,最低的前10家公司是:广联达、顺网科技、贵州茅台、ST东海、恒瑞医药、上海凯宝、乐普医疗、双鹭药业、福建高速、尤洛卡。

  仍需要强调的是,79个行业属性不同,使得横向对比和排名没有意义,79家公司都是A股市场最出色的成本管理者,上述10家公司,并不代表79家公司中的佼佼者,只是由于行业属性原因,使它们的销售成本率能够低于其他行业,换句话说,它们能够被筛选出来,只是它们所在的行业拥有更高的毛利率。

  成本管理冠军利润率出众

  拥有优秀成本管理能力的公司,一定拥有出色的利润率吗?理论上并不一定,因为公司还需要对其他费用,比如期间费用、纳税、营业外支出等进行控制,才能获得理想的盈利。

  实际的统计结果表明,成本管理出色的公司,整体上的盈利能力也更为出众。

  我们对79家成本管理冠军的利润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远胜于市场整体水平。

  由于毛利率与销售成本率有直接的反向关系,因此,79家公司的毛利率优势在情理之中,统计结果显示,79家公司2007~2009年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2%、37%和39%,而同期,全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仅有20%、18%和20%。

  理论上讲,毛利率出色的公司未必有出色的销售净利率,理由是净利润还需要在毛利的基础上扣除期间费用等其他费用,不过,79家成本管理冠军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同样出色。

  2007~2009年,79家公司的平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8%、13%和12%,而同期,全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净利率分别只有8%、5%和6%。

  由此可见,尽管我们并未评估这些公司对其他费用的控制能力,但79家公司的利润率优势表明,如果公司能管理好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就能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