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百年松下

  “不可忘记一个商人应有的态度”,传承松下幸之助的理念,津贺一宏领导松下电器驶入新航道。

  2012年6月正式担任松下电器社长以来,津贺一宏保持着一年来华两三次的频率,他推崇“现场主义”,中国发展快,若一年一次担心赶不上变化。

  在日本,有主流舆论将中国经济描述得一片黯淡。第8次来华,津贺一宏看到的依然是欣欣向荣。2015年9月,上海至杭州乘坐高铁的经历他迄今记忆犹新,感慨中国的速度和效率,“高铁技术部分源自日本新干线技术,但是这里的发展速度数倍于日本”。行事干脆利落的津贺,对高效率有着天然的偏好,“高铁发展如此之快,要归功于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一种经济运作方式。”他评论说。

  对速度的感受,恰与1978年邓小平登上新干线形成一种对应,当时,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那次访问,邓小平特意参观松下电器,与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相谈甚欢,松下由此结缘中国。彼时的松下,以其领先家电业务在全球开疆扩土,松下幸之助则一度成为中国最熟悉的外国企业家之一。

  现在的松下电器,7.6万亿日元(约合4917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中,家电业务占比只有二成多,公司正将更多资源投向住宅、车载以及元器件等B2B事业领域。很少有人知道,松下现是全球冷链领域最大的玩家、全球第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掌舵98岁的老牌企业,津贺一宏正承担着突围使命,他试图重启公司的增长引擎,为下一个百年开辟一条新路径。要在全球产业浪潮中重新锚定公司的新坐标,并不亚于再一次创业,松下浴火重生式的转型,或将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家们迟早要直面的课题。

  临危受命

  2012年2月,松下电器董事会作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决定,任命津贺一宏为下任社长,当年6月生效。1979年,津贺一宏大学毕业即加入松下,曾是“公司晋升最快的高管”,34年的奋斗,成为公司除创始人家族成员外最年轻的社长。

  用中国的话说,津贺一宏接手的是“烫手山芋”。2008-2012财年(当年4月-次年3月末,下同),松下公司累计亏损2万亿日元(按当前汇率,100日元约合1美元),在2012财年末,合并报告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公司净资产约为1.26万亿日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6.6%,且有高达约6500亿日元大额公司债券的偿付压力,若不能创造出现金流,享誉世界的松下电器甚至有不能独立运营的危险。

  困境的产生,固然与金融危机、日元升值、泰国洪水等外部环境相关,更重要的是内部经营策略的失败。2011年前后,手机、数码相机、半导体等产业进入一个变革期,松下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损失惨重。

  尤其寄予厚望的等离子产业,公司在日本前后耗资高达4850亿日元投建三处面板制造厂,然而,液晶技术的进步大大削弱了等离子的竞争力,大笔投资非但未能实现盈利,相反,业务结构的重组,令松下元气大伤,2011财年,由于资产减值等原因,松下支付高达7671亿日元的成本,2012财年,在财务上又减计了5088亿日元的资产。

  2012年6月一上任,津贺一宏不得不以“回归正常公司”为首要任务。2013年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他告诉《21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公司连续两年出现巨额赤字,欠了大笔的钱,实际已涉及到公司存亡的问题了。我们面临的困境是,必须要还贷款,能卖的东西尽量卖,能节省的尽量省,但是一味压缩费用的话,也不会出现好结果,我们必须考虑拿出利润。”

  针对亏损严重的业务领域,津贺一宏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止血”。主政的前两年时间,在电视/等离子、半导体等事业领域坚决止损,或撤离,或重组,2013财年,其亏损事业领域的赤字被牢牢限定在100亿日元以内,亏损严重的三家等离子工厂则被关闭。

  “为摆脱赤字,停止有赤字的事业是最快一个方法,但光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要顾及客户以及员工雇佣问题,即便如此,我们有的事业仍不得不关闭,比如松下等离子事业。”津贺一宏解释说。

  历史上,松下曾是执行终身雇佣制代表性日企,事业停止带来的裁员,无疑会对高级管理者带来心理压力。2012年3月底,松下电器员工总数为33万人,一年后,人员精简为29.3万人,其中日本本土减少8000多人(截至2016年3月,松下全球员工为25万人),同时改革养老金制度等措施,以削减支出,这些举措都要勇气。为了在困难时期提振士气,津贺一宏在到任的前18个月访问了39个事业部,他直接到工厂,与员工进行面对面对话,将公司发展的想法直接告诉员工,回答所有人的疑问。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松下相继出售不动产和松下健康医疗的部分股权,创造出现金流,顺利偿还此间到期的公司债券。津贺一宏告诉《21CBR》记者,最令其痛心的一个决定,是在2012年10月,宣布战后60余年首次停止对股东分红,“针对停止股东分红,我们全体董事会成员以及全体员工都感到非常难过。”

  当时,津贺一宏将总部核心职能的人员集中在同一楼层,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提高经营决策速度应对各种问题。得益果断及时的止损和资产处置,松下在2012财年获得了3552亿日元的自由现金流,顺利偿还债务,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次年,公司实现净利率12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告别疲弱的财务状况后,整体业务趋于平稳。

  实效主义

  津贺一宏挽救松下的努力,并不仅限于“救急”。

  松下中国董事长兼北东亚总代表大泽英俊这样形容他的老板:“津贺社长给我的印象就是逻辑清晰,说话不缥缈、不抽象,目标明确,指示恰当,执行迅速,将重视第一线、现场主义、重视顾客做到极致。”

  最直白的一个例证,就是津贺一宏拒绝一本糊涂账。松下集团业务庞杂,尤其2010年完成松下电工和三洋电器的子公司化后,产业横跨电器、能源、健康、照明等多个领域,部门极度膨胀,信息沟通不畅,各事业领域往往各行其是。

  “担任社长之后,我感觉到松下规模之大,非常不容易掌握公司实际的状况,为将公司的实际面目看得更清楚,我们采取缩小总部以及将信息进行共享等步骤,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事业部部长更清楚地了解公司整体情况,便于进行业务决策。”津贺一宏回忆说。

  以“可视化”为目标,他在内部启动了浩大的体制重组:将7000人的总部员工裁减到150人左右,总部只保留人事、财务、经营企划等核心职能,将其余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在住宅、车载、家电和B2B(住宅、汽车除外)领域分设四大事业公司,进行统括经营;同时将原来的88个事业部整合重组为49个事业部,将资金平衡表下放到所有事业部,要求事业部承担起研发、制造、销售的责任。

  大泽英俊评论说,“可视化”的改革,将沉淀在业务中的核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经营状况和经营数据,之前只有总部知道,我们(作为地区负责人)看不到,不清楚,改革后所有事业部的利润表现、信息都是共享、公开化的,也就便于针对性地研讨经营议题”。

  在“可视化”的基础上,津贺一宏重新调整公司的资源配置,根据业务成长性、经营表现等指标,将各业务部门分成了三类,即高增长型业务、稳定增长型业务和需要对收益进行改善的业务,并调整方针,针对三类业务分别制定不同的要求。

  作为一个注重实绩的人,津贺一宏主张“不能为顾客提供价值的业务是没有意义的”,2012财年的严峻时刻,他在年报中将创造用户价值称作公司当下“最重要的主题”(mostimportanttheme),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对过往松下产品本位和技术本位的一种反思。

  利润率重新成为检验客户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津贺一宏为所有事业部划定了“营业利润率达到5%”的指标,并且进行考核。这令在一线经营的大泽英俊深有共鸣,“如果事业部门没有利润,除了做事方法不对,难道不该检讨客户是否存在真实需求?”他反问道。

  2015财年,松下的整体营业利润率达到5.4%,其中,约有一半业务部门利润率达标。2014年的采访中,他告诉《21CBR》记者,“针对微利、没有达到5%的事业部,我们不仅考虑其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同时要顾及与其他事业部的协同效应,需要通盘考虑”;对于持续出现赤字的部门,“我将毫不犹豫地将该事业部停止或者裁撤”,从根本上堵塞公司的失血。

  利润导向的经营理念,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松下的经营决策。比如,3年前,松下管理层提出了2018年10万亿日元的中期目标,2015财年的整体营收不到8万亿日元,津贺一宏明智放弃预期目标,“如果强行增加部分业务的销售额,必然要贴钱去推动,所以我们做出了调整,将目标的销售额降了下来。”2018财年,公司整体营业利润预计达到5000亿日元,这将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佳业绩。

  据大泽英俊介绍,津贺一宏格外重视第一线和现场主义,他每一个月都会安排行程,前往全球的第一线接触顾客;每次来华,要求安排5-6人的员工恳谈会,时间往往在1.5-2个小时左右,沟通远景、经营理念等,在美国、印度、欧洲等都会用这样的形式与员工交流。据松下内部人士说,这种形式过往也存在,但是津贺的频次是最高的。

  同时,津贺一宏更加明确权限和责任。继此前降薪、转岗甚至裁员之后,2015年4月开始,松下宣布全面停止“年功序列制”,废除按照年龄提高工资待遇的方针,使工资支付体系根据职员的职务和责任大小决定工资多少,以提高员工积极性,改革提高了人事政策的弹性。

  这些变革举措,正在逐步影响松下的组织和企业文化,行动变得更加务实、高效和有目的性。上任后,津贺一宏会经常援引松下幸之助的原话,鼓励全体员工重拾创始人的理念,秉承服务客户之道,学习年轻企业的速度和执行力。这种表述背后,相信有着他对过去困境的深刻反思。

  增长引擎

  重振松下,津贺一宏仅仅走到半程。

  他告诉《21CBR》记者,若评价4年工作表现,“前两年我的工作是合格的,最近两年,本来希望公司重新踏上增长的轨道,实际增长不如人意,给自己的打分是不及格。”

  这完全是自谦的说法。2012财年以来,松下营业收入一直徘徊在7.3万-7.7万亿日元上下,但是,凭借在多个事业领域战略布局,过去两三年间,其在多个细分领域,已取得或者扩大了全球第一的优势,这家百年老店的后劲不容小觑。

  2014年3月,松下刚刚恢复元气,津贺一宏便宣布了1万亿日元的5年投资计划,在车载、住宅相关的高增长领域推进设备投资和并购。这一次,他将松下的成长押注在B2B领域,“无论是汽车还是住宅方面,电子化和电动化的比例都在显著增加,”他解释说,基于在太阳能、电池等基础元器件领域领先世界的技术优势,松下完全可将优势技术应用于这些高增长性的业务;B2B业务的经营更为稳健,技术门槛也更高,可以避免在ICT(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激烈的价格搏杀。

  其中,一个最有力的证明是,松下与特斯拉汽车的合作。凭借电池技术的雄厚实力,2013年,松下斩获了特斯拉近20亿块电池的供应合同,此前有报道称,一款ModelS级车辆,其电池成本占总成本将近1/4,而外界预计此笔交易价值高达70亿美元;2014年,松下宣布参与特斯拉总价50亿美元的“超级工厂”计划,预计投资约16亿美元;今年6月初,特斯拉CEO马斯克证实,松下将是其热销车型Model3电池的唯一供应商。在电动汽车(EV)动力部分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津贺一宏已占得先机。

  而松下车载事业的雄心远不止于电池。

  松下汽车电子和机电系统社车载销售本部长永易正吏告诉《21CBR》记者,松下利用传感器、图像处理、通讯安全等技术基础,进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以车内信息娱乐系统为核心,提供“舒适+安全”的驾驶舱系统。2015年,松下收购西班牙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icosa49%的股权,后者在自动驾驶、电子后视镜等方面均颇有建树,这成为其进军汽车产业的又一支点。

  据永易正吏透露,松下车载事业的营收,预计2018财年将从2015财年的1.3万亿日元增至2万亿日元。松下已在中国大连设立电池合资工厂,大泽英俊告诉《21CBR》记者,中国将是电动汽车的第一大国,相关业务将是松下未来扩张的重点。

  住宅领域,松下已在日本本土确立以能源管理为中心的策略。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核能利用大为受限,新建住宅中80%安装太阳能发电。基于领先的太阳能发电、蓄能以及控制技术,旗下建筑公司PanaHome正在开发“智能房屋”等相关产品;同时,借助印度Anchor公司、土耳其配线器具巨头Viko公司等多宗股权收购,从整体厨房到地面建材、墙材、屋顶建材,松下均能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在采访中,津贺一宏表示,“PanaHome在智能房屋领域将会努力成为世界第一”,针对老年人护理等细分场景提供服务。

  此外,松下也是航空机舱音响娱乐系统和冷链领域的全球最大玩家。松下可实现机舱内视频设备、手机通话、互联网服务等多种应用,在该领域占有全球八成左右的市场份额。2016年4月,松下斥资15.45亿美元,收购美国制冷设备制造商哈斯曼(Hussmann),此前松下冷链业务市占率在日本和中国均位于第一,这次收购,又奠定了其在低温物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如果说,过去松下业绩的翻转,是以结构改革和支出控制的“减法”为主导,那么,借助于这些投资布局所做的“加法”,将会驱动松下未来核心业务的增长,带动公司真正走出低谷。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并购是在松下财务基础稳固未久就迅速出击的。《21CBR》记者曾问津贺一宏,关于超级工厂这种巨额投资“特斯拉销量若未及预期怎么办”时,他回答,特斯拉最大风险在于能不能推出有魅力的新车型,但这种风险其他厂商同样存在,不如下注领先者,“日本人做事,经常会前怕狼后怕虎,担心的事情特别多,我们认为执行力一定要有速度才行,不积极向前看,肯定执行不下来”。

  特斯拉Model3超过40万辆的预订量,证实了其果断的价值。协同创新

  松下一直有技术至上的传统。即便最拮据的时候,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5%以上,其研发经费总量常年位居全球前列。事实上,松下推进B2B领域的转型,其最大本钱就是技术。

  有趣的是,历史上松下多项领先技术,均未能带来显著的经营成效。津贺一宏有些反讽地自嘲道:“公司曾经期待很多王牌产业的诞生,最后都失败了。”他反对技术层面的单打独斗,不再期待纯技术的王牌产业,而在公司倡导Cross-Value Innovation,更强调技术整合下的“价值创造”,“我们准备改变一下,将客户放在第一位,以客户的信赖作为王牌”。

  在车载、住宅等B2B事业领域,松下均将原有优势技术扩张到新兴的高成长业务中去。以汽车为例,利用电池、显示、摄像、导航、传感等传统优势技术,加之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并购或战略合作,松下为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在能源领域,公司整合了光伏面板、蓄电电池等多种技术,向基站、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供备用电源解决方案。“信息化在高速发展,备用电源需求在中国正呈现爆发态势。”大泽英俊说。

  基于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多种技术的协同正为松下创造出一种新优势。

  据津贺一宏介绍,松下白电业务在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正达到30年以来的最高点,逼近30%,所有产品类别的市场占有率均数一数二,一大助力就是协同,“住宅与家电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就把两者研发设在同一个地方,提出‘住空间’的概念,以更好地开发新型家电产品,比如老年人的腿脚不方便,松下就专门开发了能够锻炼腿脚的电子产品。”

  而技术协同的动力,在于人的首创精神。

  在高成长地区,津贺一宏正赋予现地管理者更大的权限,放手经营权。以中国、印度等国家为代表的高增长区域作为重点,提升本土化经营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家电业务方面,松下正尝试在海外设立具有总部功能的公司,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制,以更高效地响应当地客户的需求。

  津贺一宏经常会引用松下幸之助的话,以重拾创业时代的经营理念,其中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是——“无论松下电器将来发展到如何规模,都不可忘记一个商人应有的态度,始终保持谦虚、朴实的工作作风。”其本义是告诫员工,不可随事业规模的扩大,对经营漫不经心,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员工感觉自己只是一名工薪族,要改变这种观点,我们应该是一名真正的商人,生产产品之后,亲自去倾听客户的声音。”

  津贺一宏说。

  2018年,松下将步入下一个百年,谈及自己期待留下的“遗产”,津贺一宏告诉《21CBR》记者:“我希望未来松下公司的经营不再以日本为主,能更好发挥海外团队的力量,集结全球优秀的人才,以其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业务发展,而未必再以日本人为主体。如果形成这样一种经营模式、经营体制,即使未来业务内容出现变化,我们也能顺利应对,若能接近这种状态,这将是我的荣幸。”

  本刊记者 陈晓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