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专车思维造更好的车。
继Uber、滴滴、神州、易到以及其他做专车出行的“先锋”们后,本土汽车制造商吉利也做专车了。
早在2015年年末,吉利投资的互联网专车品牌“曹操专车”就在宁波上线公测,大老板李书福亲自坐镇,可见吉利上下对专车领域的重视。和其他第三方专车公司不同的是,吉利首次投入市场的车型均为旗下车型,分别是博瑞、帝豪EV和沃尔沃S60L。与滴滴等平台型公司的运营模式不同,吉利的模式较重,至少目前而言,投入车型与司机均为自有。
吉利对曹操专车的规划是:2016-2017年是扩张年,要投放2万辆新能源汽车(吉利2014年销量为42万辆)。
说起吉利专车的名称“曹操”,可能大多数人脑海里想到的是“说曹操,曹操到”的寓意,但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曹操的乳名是“曹吉利”,这亦是一个巧合。
一直以来,国内专车竞争都是由新兴互联网公司在资本支持下进行的,而且素有“老大老二打架死老三”的说法,吉利斜刺里杀出,从汽车制造业切入互联网专车,其动机值得玩味。
首先从吉利投入的车型看,博瑞是吉利近年来力推的中端车型,也肩负着民族品牌向上走的重任;帝豪EV作为新能源车型的战略意义也不需要赘述;而沃尔沃S80L则代表豪华高端车型。乍一看,吉利推广旗下产品、谋求高端的目的非常明确,但刘金良告诉《21CBR》记者,吉利图谋的是大势。
在刘金良看来,不管专车也好,分时租赁、长租也好,其实都是为用户提供出行解决方案,“作为汽车制造商不应该做出行解决方案的旁观者,必须要做实践者”,刘金良说,即便吉利不自己做专车或者汽车租赁,未来产品有大部分也可能要卖给汽车租赁商。
在专车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大专车司机和用户也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和互联网公司对大数据的利用方式不同,比如滴滴为了更好地向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最终延伸自己的服务链条,对车企来说,这些数据意味着产品和服务进入了新的应用场景,其获得数据的目的是指导自己造更好的车。
刘金良介绍,以前造车可能会更关注驾驶员的感受,比如驾驶员座椅可以多向调节,但乘客位置就需要手动调节,而一些专车司机会反映他们自己的座位其实不用过多调节,副驾驶事实上更为重要,甚至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最好能由驾驶员为顾客调节座位——如今沃尔沃XC90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刘金良认为,专车并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专车首先是一个服务行业,其次才是互联网。从车型方面看,大家的竞争门槛都差不多,只是对于自有车辆和纯平台化有着不同商业考量,借此,司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刘金良称,曹操会对司机有更严格的培训和管理,甚至不会只依靠互联网打分式的数据管理,会加大线下的力度,比如“神秘乘客”。
这也是曹操专车即便已上线了一段时间,却并没有急于大规模推广的原因,“我们还是倾向稳扎稳打。”刘金良说。
本刊记者 罗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