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哪吒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哪吒,叛逆
  • 发布时间:2016-08-07 16:11

  这种叛逆,是出于更深的依赖

  小时候我们都觉得哪吒是个英雄。不仅我小时候,就连现在的孩子,都是听惯了那一首“是他,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但是,当我渐渐长大,我看到这个故事中的残忍之处。

  一个年方七岁的孩子,剔骨还父,剔肉还母。这故事真是细思极恐,父母难道不是这个凶险世间最后的温柔乡吗?难道不是我们最安全的所在吗?而七岁哪吒对此作出否定,而且是以如此惨烈的形式做出否定:把骨和肉,血淋淋地剔下来。

  这个故事中的隐喻色彩,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去年,吾友绿妖的小说集以《少女哪吒》为名,其中的女主角晓冰,便是像哪吒那样,从精神上剔骨还父,剔肉还母,“彻彻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只是她能力有限,没办法把自己养育得更好。”

  那是一个很凄凉的小说,绿妖写——

  “我现在,真正是个孤儿了。”说这话时,她带着思索的表情,仿佛在思索自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仿佛她饿坏了,全心全意嚼着嘴里唯一的一块馍,要把那馒头里所有的糖分都嚼出来。

  所有曾经剔肉剔骨的少年和少女,都是孤儿,甚至比真正的孤儿更加无助。但这种剔除,却像宿命终会发生。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场惹祸导致的,不仅仅是一场矛盾导致的,那,似乎是潜伏在哪吒们生命里必然的一个蜕变。

  为什么哪吒这个意象,会越来越多作为隐喻,被我们想起?我想,那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多地审视成长和独立这些命题。在审视中,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把自己重新生育一次的必要性。

  即使在现实中,不能剔肉还母剔骨还父,也有很多人以类似的行为,表达一种“两不相欠”的决心。张爱玲,心心念念要把借她妈的八百元还回去,母女一场何至于无情至此?她只不过无从言明,她想尽量少欠一点。

  而现在,如果把哪吒的故事往深入想想,我们还要提到一个重要的细节——哪吒,是在娘胎里呆了三年才出世的。

  在中国的传说中,有很多人物都是在娘胎里呆了很久,比如老子。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这种情况,是一种巨婴的隐喻,即是说,他们停在娘胎里越久越好,在内心里,想做这样一个婴儿。

  往深入想,正是因为眷恋于娘胎,最后的结果,才反而需要割肉剔骨。每一个曾恋恋于巨婴状态的人,最终都必须血淋淋地剔骨还父,剔肉还母。而假如一开始,对父母的没依赖没那么深,自我没那么虚弱,那么后来的反抗,也就不会那么强硬,那么血腥。

  哪吒和孙悟空,都是被很多少年人视为偶像的人物,他们崇拜他们,是崇拜那一种孩童式的叛逆,顽劣。为所欲为。而这种叛逆,实质上,并不是出于独立,而是出于更深的依赖。

  文|饮东南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