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关情——张绪祥的绘画之路

  张绪祥:艺名墨石。安徽省青联委员、合肥市青年美协副主席、新徽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安徽省分会会员、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合肥市美术家协会组联部主任。代表作有《梦归黄山》、《空翠新霞》、《宋元拾遗》、《云峰林谷》、《梦里山乡》等。

  初识绘画魅力,枯木也能开花

  张绪祥在巢湖边长大,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一如他笔下的山水画。母亲是最早鼓励他画画的人。儿时的张绪祥喜欢用干泥巴或瓦块在泥巴墙上涂鸦,没有文化的母亲尽管不懂如何教育儿子,但每次看到儿子的拙作后,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夸赞说:“不错不错,真像。”这句话无疑给了小张绪祥极大的鼓舞,那时风靡一时小人书就成了他学画的范本。

  上初中时,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过这样一幅漫画,让张绪祥记忆深刻:颓然倒地的枯树根上有一根树枝,树枝上挂了个喇叭,而喇叭口里却开出了鲜艳芬芳的花朵。寥寥数笔就画出了一幅枯木开花图,这让张绪祥见识到了绘画的魅力,久埋于心中的绘画种子砰然萌芽。他快乐地画着骑着马、拿着大刀的将军,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被他画过无数次,还和同学们比着谁画的好,这些画虽毫无章法,却也生动活泼,因为这他还被老师选为美术课代表。

  直到上师范时,张绪祥遇到了水粉画大家郑小能老师,他的绘画才得到了规范的引导和系统的学习。他开始学习素描、色彩。每次听完郑老师的美术课,他都很兴奋,郑老师激情四射的语言激荡着他内心对艺术渴望,他立志要当一名画家。

  那时的张绪祥学画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在艺术楼的画室里打地铺住了一年,中午到食堂打一瓷缸饭,吃一半,晚上热着吃剩下一半,挑灯夜战,通宵达旦是经常的事。“你的画比师大专业学生画的还好,你学绘画两年的水平已经超越其他学生学了4年的水平。”郑老师的这句话,在当年非美术专业生的张绪祥听来是至高的奖励。

  让人看着舒服的山水画就是好画了

  1996年的暑假,刚刚师专毕业的张绪祥,独自一人背着包,游历了黄山、歙县、宏村、西递等皖南地区,那里青山绿水、白墙黑瓦,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徽州文化深深地震撼了张绪祥,他忽然觉得眼前这种唯美的画面,如果用西方画的大色块和绚烂的色彩去表达,很难展示出中国山水的高雅意境和文化底蕴,唯有中国的水墨画才能将江南的烟雨迷蒙、山环水绕勾勒出来。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中国画的研习和创作,到如今也有20多年了。“中国画是线的艺术,西洋画是面的艺术;中国画是画哲学,西洋画是画科学。两种思维模式决定着两种绘画形式,两种绘画形式反映着两种绘画理念。”张绪祥言简意赅地向记者讲述了中、西方画的不同。而山水画则是中国画的主要题材,是被全世界都认知的中国的文化符号。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山水画不是完全的写实,它是创作者游历了名川秀水后,结合了自身感发的力量,画出的心中的山水。是‘因心造境’,一种心境的流泻。”张绪祥曾仿画北宋山水名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座巍峨大山,气势雄浑,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直流而下,在山脚汇聚成溪水后,围绕着纵横的巨石悠然流淌。一支小小的商旅队伍出现在山路上,使观者犹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人出现在画中,只是点缀,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很渺小的,取名‘行旅’,而不是‘旅行’,即表示人只不过是宇宙的过客。”在领悟了古人的精神意向后,再运用笔墨结合自身的经历,便能做出一幅不错的仿古山水。“不过,古人绘画的高度,我们现代人真的难以企及,能得其几分神韵,就很了不起了。”张绪祥谦虚地说。“一幅好的山水画意境第一,其次才是笔墨。胸襟开阔的人画出的山水画气势磅礴,内心平静的人画出的山水画疏淡隽永,简单点说,一幅山水画让人看的舒服、不烦躁,能提升境界就是好画了。”

  画山水,亦是一种修行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如今张绪祥的山水画已经逐渐成熟,他的抽象泼彩山水画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梦归黄山》便是他泼彩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黄山,张绪祥已经去过十来次,而每次登临黄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记得有一次冬日住在山上,白天还是晴空万里,夜晚却下起雨雪来,第二日张绪祥一走出房门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黄山宛若神奇的冰雪世界,云海如波涛般翻滚缠绕在山峰间。远近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的黄山气势磅礴而又神秘无言。张绪祥将这一幕印入心里,回房后,他借助水、墨、彩在宣纸上的渗透性,运用渲染、重叠、泼洒的技法,将黄山的神秘奔放、高拔险峻、气势撼人的姿态画了出来,此画的前景在恣意的墨色之上泼了层幽邃的深蓝色,墨色交融,越发神秘。

  张绪祥告诉记者,他在创作泼彩山水时,会将现实中的山水真境在脑海中不断地酝酿,让多种画面交错,产生幻化抽象的情境,最终感觉自己也不真实,物我两忘,面前就会出现奇幻的山水世界。再利用水对宣纸的独特的渗透性,将这种奇幻的景象呈现出来。随之,将思绪从幻境中拔出,回到现实,将一些具象的树石图像点缀在需要的位置,最终达到既虚幻又真实,既破碎又完整的画面形式。“技法虽可以与前人相似,但思想不同,画面的感觉便不相同。”《空翠新霞》便是这种“冥想”的结果。

  画了这么多年的山水画,不但让张绪祥技艺精进,更是让他从中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养生体悟。山水画让“画者畅快淋漓,观者也心情舒畅,如在画中游玩一般。山水画家走‘外师造化’的创作之路,一双脚走遍大江南北,让人身强体壮。另一方面又从自然山水‘中得心源’,常观之练之,可使人思维敏捷。创作山水画时,人的心情容易放松下来,用一只笔画尽胸中丘壑,人生的得意或不得意便很快释然。与辽阔的天地万物相比,个人心中的一点名利、纠结或怨恨,又算得上什么呢?”画山水,亦是一种修行。

  ◎文/汪小年(本刊记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