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概念第二波炒作来临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OLED,概念,炒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08 14:25
OLED简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被市场公认为继LCD后第三代屏显技术的核心。与LCD不同的是,OLED具备自发光的特征,不仅节省电能,而且屏幕可以做的更薄更轻,十分适用于可穿戴设备、手机及电视等领域。
OLED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去年上半年曾就被市场炒过一轮。近期随着苹果确定Iphone8选用AMOLED屏幕,OLED出现卖断货的消息不断涌现,加上过去一年国内外面板厂商加速布局,市场对OLED爆发的预期越来越强。2016年炒作的是技术概念,今年炒作的是产业启动预期。国内主要的OLED面板生产商多数产能将于两三年内集中投放,需求爆发+产能释放让OLED概念迎来第二轮黄金投资期。
上游材料被日韩欧美垄断
OLED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达到130亿美元,2016年上升至160亿美元,根据UBI的调研数据,到2021年全球OLED出货量将由16年的3亿片提升至17亿片,规模将达到75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6%以上,未来五年整个行业将处于高景气状态。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OLED的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的面板和模组组装、以及下游的显示应用,其中上游的原材料最复杂,涉及材料制造(偏光板、有机材料、ITO玻璃等)、设备制造(检测设备、显影、镀膜设备)以及基本零部件(基板、驱动芯片),整个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尤其是上游的材料制造,是产业链技术核心。
OLED优点是能够自发光,其核心技术是给夹在阴阳电极中间的有机材料导电使其能够发光成像,换言之,整个OLED最核心的技术在于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由上游的化工原料合成中间体,然后再进一步加工为粗单体,最后经过升华提炼出OLED终端应用材料。
OLED最终材料的技术壁垒十分高,单日本企业在这一细小环节的专利就达到2000多个。由于极高的技术壁垒存在,OLED发光材料基本上掌握在欧美日韩手中,其中日韩企业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企业只能做到粗单体环节,而且能够提炼到粗单体的企业数量也极少。做成的升华前材料基本出口给三星、LG等日韩企业,待加工成最终有机材料后再进口给国内的面板厂商。
除了发光材料,上游的设备制造在国内也是无人企及的领域,从镀膜到封装,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生产成套OLED生产设备的设备制造商。
国内面板产能与日韩同步
OLED产业链的中游领域是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从国外看,目前三星、LG、夏普等传统LCD厂商中掌握了中游大部分的OLED面板产能,其中三星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型OLED屏幕量产企业,产能约为16万片/月,此前投入500亿元扩产的两条大小尺寸AMOLED屏将于今年试产。LGD是最先攻克大尺寸OLED屏的企业,不过由于大尺寸OLED良品率较低,当前替换LCD屏用于电视领域并不具备价格竞争力,因此LGD近期的策略也正逐步向小尺寸屏幕转移,新扩产的两条中小尺寸产能计划于今年和明年投产,设计总产能将达到30K/月。夏普OLED生产线投产要到2019年,届时其将拥有约1000万片的5.5寸OLED面板产能。
面板制造是国内企业最有实力与日韩欧美竞争的环节。与日韩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OLED面板产能扩张方面也十分迅速,而且扩产基本集中在中小尺寸屏幕,产业方向十分明确。京东方在成都和绵阳扩充两条AMOLED中小尺寸面板,设计总产能分别达到24K/月和48K/月,其中成都生产线计划于2017年试产。深天马的6代生产线以及信利的4.5代AMOLED生产线也将于今年投产。华星光电和和辉光电扩产时点稍微滞后,计划投产时间将在2019年。
整体而言,国内企业的OLED面板产能释放时点基本上可以做到与日韩企业同步,不会出现当年LCD产能落后的局面。根据WitsView的数据,到2018年中国的面板厂产能有望提升至19%,而日韩产能将由当前95%下降至76%。
下游应用首先看手机
OLED有AMOLED(主动驱动)和PMOLED(被动驱动)两种,前者应用于7寸以下屏幕,针对的是手机,是当前OLED的主流技术;从市场空间看,2016年整个OLED市场规模160亿美元,其中AMOLED市场规模就达到150亿美元。
OLED下游运用非常广泛,包括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汽车电子等,但最主要的应用市场还是在手机和电视,主要看点在于对原有规模庞大的LCD液晶屏进行替换。手机方面,2016年150亿美金的AMOLED市场规模中,有90%左右需求来自于手机领域,今年苹果IPHONE8确定使用OLED屏幕,预计将带来1亿张规模,加上国产手机如华为、小米、OPPO、中兴等拟推出的10款OLED屏机型,全年OLED手机销量有望爆发式增长。中信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OLED手机量就将达到4.3亿部,对应需要OLED屏幕可能将高达8.6亿片。
至于电视领域,短期可能替换效果并不强,原因在于OLED的成本和成品良率太低,根据IHS的数据,LCD的成本为210美金,而OLED的成本高达700美金,成本差距在3倍以上,同时,成品良率较低,只有成品良率达到60%以上,该产品才具备推广量产的可能,而目前成品良率不足50%。不过长期看,OLED替换LCD液晶电视已是大势所趋,2016年全球LCD电视出货规模达到2.58亿片,同比下降2.5%,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只要能将成本和良率提升,远期替换空间颇巨。
选取中上游标的做组合投资
国内产能集中释放以及下游手机屏幕替换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有利于点燃市场对OLED概念炒作热情。从投资标的看,中上游是整个产业的利润核心所在,因此可重点从这两个领域选取标的。
上游方面,万润股份掌握了有机发光材料中间体粗品的制作工艺,其下游客户还是三星和LG,是A股OLED发光材料最受益的标的;上游的镀膜和封装设备领域,国内目前尚无企业能量产,但在测算环节,精测电子的面板检测设备已经在京东方、三星、LG、夏普、松下等企业批量应用;而零部件环节,则可重点关注中颖电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量产OLED驱动芯片的企业。
面板领域,重点京东方A,公司过去几年大面积融资,终于守得云开,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公司,拥有生产线8条,其中5条在产,生产线每年折旧数值很大,但公司北京和成都生产线已经折旧完毕,其他三条按照7年直线折旧也将在近几年到期,业绩将加速释放。公司还可能成为苹果OLED屏幕的供应商之一,短期刺激因素与长期增长逻辑兼具。另外,从弹性的角度出发,也可适当关注深天马A。
市场近期走势偏弱,集中买入一只个股风险较大。建议投资者将上述个股做成一个组合,并在OLED概念走强时,不断去弱留强。
本刊研究员 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