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共享”之名就能赚钱? 共享电单车怕没这么简单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电单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10 15:12
共享单车已经火了,很多嗅觉敏锐的商人自然就想到了能不能把共享单车的模式,复制到汽车和电动车之上。于是乎,各种“共享经济品”就应运而生了。但是,和共享单车不同,共享电动车乃至共享汽车,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在“共享经济”被一路叫好之时,跟风上线的种种共享产业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就算是看似“步子迈得没那么大”的共享电单车,似乎也同样如此。
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电单车,它们都会面临安全性的问题—但是这一点对共享电单车而言尤为重要。共享电单车因为速度和重量远超共享单车,不管是租赁用户还是走在路上的普通人,甚至是某些车辆驾驶员,都有可能成为共享电单车的受害者。除此之外,共享电单车还难免会遭遇一些法律层面上的问题。以前一段时间出现在北京街头的“电斑马”来看,该共享平台提供的产品最高时速超过了35公里/小时,整车重量超过40公斤,已经涉嫌违反《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而且更重要的是“电斑马”本身并没有按照规定取得牌照。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自然引来了有关部门的不满,甚至北京警方也对其进行了约谈,叫停了该公司的运营行为。
除了安全性问题之外,共享电单车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维护和折损成本。共享电单车是需要充电来保证其运转能力的,这首先就需要大量的人员不定时对其进行充电。你显然不能指望用户在需要使用共享电单车的时候,自己给它充电—他们在考虑了时间成本之后,往往更愿意选择去寻找下一辆共享电单车,甚至换一种出行方式。除此之外,就是共享电单车所必须面临的折损问题。和摩拜之类的共享单车一样,现在共享电单车普遍使用的是GPS定位,只要GPS一被拆除,理论上这车就“改名换姓”了。相对于共享单车已经广为人知的外观造型,才刚刚起步的共享电单车被盗后估计也没多少人能认出是赃车,而其成本又决定了共享电单车在初期根本不可能铺设太多数量,使其迅速进入公众视野中。
在安全、法规、维护与折损等重重关卡面前,共享电单车恐怕很难复制共享单车的模式,更遑论实现连共享单车都还没有开始实现的盈利梦。那么,共享电单车又是何苦来哉呢?虽然对于这一问题,我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凤凰科技上的一篇文章称:“电斑马”号称单台采购价近万元人民币,而其实际价格可能在2000元人民币以下。巨额的差价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颇值得玩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