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挣脱自己

  • 来源:江南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9-07 10:56

  2015年春天,我决定写作《有的人》。记得是一个周六的上午,我敲下了第一行字。面对这行字,我暗暗祈祷,无论以后这个长篇小说如何修改,这第一行肯定要保留的。

  从2015年到2016年秋天,我完成了《有的人》初稿。冷却了一个月,开始痛苦的修改过程。不知不觉的,我改变了固执的自己,当然也有了保留第一行的食言。这不是我对那个早已丢失的第一行的背叛,恰恰是对这个第一行的忠诚。

  原来的第一行不见了。原来的第一页也不见了。在过去十多年的写作生活中,我无论怎么修改,都会把前一稿存档。但修改《有的人》的时候,我对电脑,也是对我自己下了个命令。不保留前一稿,对前一稿做次恩断义绝的了断。这不是什么冒险,而是防止自己偷懒。既然是修改,就不要回头看,和小说里的人物一起浸泡在生活酸甜苦辣中吧。

  慢慢的,诗人彭三郎有了他自己的嗓音。他在小说中有了和我对话的机会。到了第三次修改,我已明显感受到他拽我行走的力量。他带着我回彭家庄,带着我去西江镇,还去榆城,蒲城,甚至,他把我的手拽出了伤痕——很多时候,我感到彭三郎对我的愤怒,似乎我还没有完全了解他,也没有读懂他内心的那些诗。

  我有了笔力不及的苦恼,就像条正常行驶的船,在冬季的河滩上搁了浅。

  2016年冬天,我决定重写《有的人》。在我们多水的家乡,对待搁浅船只只有一个笨办法。把船上的重量减至最轻,脱掉衣裤,无论那河水有多么刺骨,也要光着身子跳入水中,咬着牙,撅着屁股,拼命向前推,等到拿出吃奶的力气,本来一动不动的船才会松动,才有从淤泥中脱身的可能。如果再加上一把力气,船就会摆脱搁浅,继续行驶。

  重写《有的人》也是减重的过程,更是咬着牙撅屁股推船的过程。我记得那段时间的自我怀疑。自我怀疑这只小兽时不时地用它灰色的尾巴骚扰我。我放弃了原来的结构,重写《有的人》的第二个星期,这只搁浅的木船松动了,再后来,木船从叙事的淤泥中滑行起来。自我怀疑的小兽不见了。我想象中的《有的人》回来了。

  这次重写是《有的人》的第几稿了?因为没有保存原稿,我反而感觉还是第一稿。彭三郎、陈皮和白若君等人开始交叉跑动。他们在我的心中住了多年了,我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心陪着他们交叉跑动。春天结束,窗外的油菜花地褪去了鹅黄色,结了籽荚的油菜们倒伏下去,起伏的田野也有了轮廓。我觉得我和彭三郎可以肩并肩行走了。

  我用了三年时间覆盖自己,才实现了这样的并肩行走。任何人的写作都是自己覆盖自己,又自己挣脱自己。但覆盖不会永远是无用功。三年前,《有的人》是第一稿。三年后,《有的人》还是第一稿。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的人》已将我带到了更宽阔的河道上了。

  庞余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