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借壳盛宴

  狂欢背后,承载了各方期待的360能成为A股又一个基石般的绩优蓝筹股吗?

  11月6日下午3点,上海证券交易所5层,身着一件普通外套的周鸿祎准时坐到了主席台前,还未坐下便脱去外套露出了标志性的红T恤。

  台下,是来自国内外的媒体,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360”)借壳江南嘉捷(601313.SH)的重大资产重组媒体说明会正在进行。

  周鸿祎略显严肃,一直盯着重组资料仔细翻看。只是到了发布会行将结束时,在回答为何借壳而非IPO时,周鸿祎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随后回答,“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我们众多股东的意愿,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上市-私有化退市-再谋上市,这是360这7年时间里走过的路程。只不过,再度叩门资本市场时360的上市地点已经从大洋彼岸的纽交所换成了上海浦东的上交所。一地之变承载了太多说不完道不尽故事。

  360借壳上市的公告一经抛出,市场如同鼎沸的开水一片喧闹。有的忙着给江南嘉捷计算可以得到多少涨停板,有人质疑泰康人寿突击入股疑似内幕交易,有的则艳羡那些入股360的机构马上迎来的上市盛宴。喧嚣声中,有多少声音关注360到底是如何私有化回归A股的,公司靠什么赚钱,将来的增长点又在哪里?

  更为重要的是,在众多耳熟能详的优秀科技公司只能选择海外上市的当下,承载了各方期待的360能成为A股又一个基石般的绩优蓝筹股吗?

  借壳回归

  在《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参加2017年9月12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做完主旨演讲的360董事长周鸿祎曾对采访的媒体表示,不要轻信市场传闻,360上市将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正常进行,有消息会告诉大家。

  彼时,外人不知道的是,360应已找好了借壳的对象,江南嘉捷如今的公告就是最好的答案。在更早前的6月9日交易结束后,江南嘉捷股票就暂停交易,原因则是重大重组。

  7月12日,江南嘉捷公告称,重组对象属于“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并在随后的公告中表示,“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重大无先例事项,交易较为复杂”。在停牌近5个月后,11月3日,重组草案出炉360现身。如今来看,江南嘉捷重组TMT领域的重大无先例,显然就是说的360无疑了。

  根据江南嘉捷发布的重组公告,此次重组借壳分两步走。首先,以2017年3月31日为基准,江南嘉捷将除全资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机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嘉捷机电”)100%股权之外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划转至嘉捷机电。

  资产划转完毕后,江南嘉捷作价16.9亿元,将嘉捷机电90.29%的股权转让给现在的实际控制人金志峰、金祖铭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嘉捷机电剩余9.71%股份与360的100%股权进行等值置换,按照嘉捷机电18.72亿元的评估值计算,9.71%的股份作价1.82亿元。

  在完成出售资产的清理后,江南嘉捷将发行股份购买360公司的差额部分。根据公告,360整体作价504.16亿元,即剩余502.35亿元全部由江南嘉捷发行股份向包括周鸿祎在内的42名360全体股东购买。按照协商的内容,江南嘉捷将以7.89元/股发行63.67亿股完成购买。

  重组完成后,周鸿祎直接持有江南嘉捷12.14%的股份,并通过天津奇信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奇信志成”)、天津众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间接控制江南嘉捷48.74%、2.82%的股份。由此,周鸿祎将合计控制江南嘉捷63.7%的股份,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虽然根据此前天津证监局官网透露的信息,360与华泰联合签署了IPO上市辅导协议,公司似乎并未如传闻所说走借壳上市的道路,IPO排队上市看似成了360的选择,不过,随着江南嘉捷公告的出炉,这或许只是360“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一招罢了。

  360选择借壳江南嘉捷“貌似”是出乎市场预料的。在此之前,与360传出借壳风闻的不止一家,诸如华微电子(600360.SH)、同德化工(002360.SZ)、中葡股份(600084.SH)和波导股份(600130.SH)等等不一而足,江南嘉捷公告出炉后的首个交易日,相关个股股价纷纷下挫。

  但对于江南嘉捷的股东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尤其对金祖铭、金志峰父子更是如此。江南嘉捷把一切资产、负债等等甩卖给了嘉捷机电,上市主体只剩下一个干净的“壳”装入360优质资产。

  为此,金氏父子首先要付出16.9亿元现金买下嘉捷机电90.29%的股权,停牌前江南嘉捷市值34.91亿元,金氏父子持股29.57%,持股市值为10.32亿元。重组完成后,金氏父子持股比例下降为1.74%,按照360估值504.16亿元的身价计算,其持股市值下降为8.77亿元。

  失去了江南嘉捷的控股权,持股市值下降1.55亿元,还要拿出16.9亿元的真金白银购买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资产,从目前的重组安排来看,金祖铭、金志峰父子失去的要远超得到的。那么他们的这个“亏损”需要什么来补偿呢?或许在不远的将来,360重组成功后,分众传媒(002027.SZ)和巨人网络(002558.SZ)借壳前的实控人在重组成功后不断套现的一幕会重复上演。

  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次借壳交易中,金祖铭、金志峰父子承诺的锁定期为36个月,并非一般的12个月,这减轻了上市借壳后原大股东迅速套现的压力。

  中概股回归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中概股尤其是绩优蓝筹股的回归无疑会增加A股的投资机会,而回归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私有化。那么360是如何完成VIE架构的拆除呢?所需的巨额美元又是从何处筹集而来的呢?

  拆解VIE

  在江南嘉捷发布的重组报告中,关于VIE拆解过程中股东的资金投入并没有明确的介绍。

  2015年6月,周鸿祎联合中信证券、华兴资本等宣布以51.33美元/股(77美元/ADS)的价格,将360私有化。一年后的2016年7月,360以约93亿美元宣布完成私有化。

  根据私有化要约提案,周鸿祎牵头搭建了四层持股公司作为实施私有化的交易主体,从上至下分别是奇信志成、天津奇信通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奇信通达”)、True Thrive和New Summit。其中,奇信通达是此次私有化的主体,奇信志成则是最终的控股方。

  为了完成私有化,以招商银行为首的6家银行提供了30亿美元的贷款,招商银行还独自提供了4亿美元的过钱贷款。根据奇虎360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上述两部分贷款均以人民币计价,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11%。

  作为私有化主体奇信通达的控股方,截至2016年年底,奇信志成总资产为448.32亿元,净资产246.67亿元,负债201.65亿元,按照汇率推算,这也恰好是360私有化时所借贷的约30亿美元。实际上,根据草案披露,360私有化借款为29亿美元。

  草案显示,2016年7月,True Thrive Limited与招商银行海外支行签订授信额度为31.16亿美元的借款协议,借款期限为12个月,借款利率为3个月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加100基点,借款偿还期自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分19笔偿还。

  最终,True Thrive Limited实际使用借款29亿美元。同时私有化主体奇信通达与招行天津分行签订担保协议及补充协议,以人民币196.42亿元结构性存款作为质押物,为True Thrive Limited的美元借款提供担保。

  根据私有化合并协议,私有化将通过New Summit和Qihoo360合并的方式实施,合并后New Summit停止存续,Qihoo 360作为合并后的存续主体成为True Thrive的全资子公司。

  在私有化完成后,奇信通达通过True Thrive持有Qihoo 360所有100%的股份,而Qihoo 360通过协议控制国内经营实体。天津奇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奇思”)就是国内经营主体的控制方,即360的前身。

  天津奇思由注册于香港的奇霁国际出资设立,2016年7月,奇霁国际将天津奇思股权全部转让给奇信通达,天津奇思变更为内资公司,同时成为奇信通达的全资子公司,由此,私有化主体与境内主体天津奇思完成交汇。

  2016年12月底,奇信通达与天津奇思合并,合并后天津奇思存续,奇信通达注销,合并后的天津奇思的上层股权结构与奇信通达上一级的股权结构完全一致。天津奇思完成“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工作后,新的360架构由此诞生,历时近两年的私有化全部完成。

  如前所述,在360私有化过程中,公司实际借款29亿美元用于私有化,作为借款担保,公开报道显示,360抵押了位于北京朝阳酒仙桥路的大楼和一系列“360”商标作为交换。

  在2012年8月时,电子城(600658.SH)曾公告,公司子公司与360旗下的3家子公司签署了购楼协议,涉及建筑面积共约6.92万平方米,预估总价款13.84亿元。不过,在360的固定资产中,却没有上述楼盘的信息。

  截至2017年上半年,360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仅有1612万元,自有房屋集中在成都,北京拥有的建筑面积只有95.46平方米。

  当初与电子城签约的360子公司北京奇创优胜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和奇飞翔艺(北京)软件有限公司分别租赁了北京酒仙桥的楼房,这3家已经成为360控股股东控制的企业,显然当初买房的主体如今并未成为楼盘的实际拥有者。

  在360私有化的过程中,36名机构投资者采取了双层入股的模式,即在直接入股360的同时,也入股了360的大股东奇信志成。那么这36名投资者到底出了多少钱来推动360的私有化呢?这其中是否存在对赌、一票否决或其他利益安排?

  在江南嘉捷的收购草案中并没有进行披露,但我们可以从侧面粗略估算一下30多家机构究竟出了多少钱。中信国安(000839.SZ)是360私有化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出资约4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股360达4.46%。

  中信国安通过控股子公司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海宁国安睿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国安睿威”),并担任睿威基金的单一有限合伙人,向奇信志成增资2.09亿美元等值人民币获得其5.25%的股份,向奇信通达增资2.03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获得其1.74%的股份。中信国安合计出资约为4.13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

  中信国安出资2.09亿美元等值人民币获得了奇信志成5.25%的股份,即奇信志成整体估值为39.86亿美元,36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82.62%的股份,由此,这36家机构在奇信志成中的出资为32.93亿美元。

  中信国安出资2.03亿美元等值人民币获得奇信通达1.74%的股份,奇信通达的估值为116.92亿美元,即机构直接入股时,360的估值要略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在扣除奇信志成、周鸿祎和原360总裁齐向东持股后,剩余39家机构合计持股比例为33.42%,假设其入股时与中信国安的估值一致,则其合计出资额为39.08亿美元。

  加之360私有化时借款29亿美元,因此,在此次私有化和引进股东的过程中,360合计筹集的资金约为101亿美元。公司私有化估值约93亿美元,筹措的资金大部分使用完毕。

  几十家机构数十亿美元囊括了各路资本,它们所想的必然包含360回归A股带来的财富效应。那么360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公司又靠什么来完成3年89亿元的业绩承诺呢?

  盈利解构

  360是网络完全领域的专家,甚至可以说是行业的代名词,公司所提供的安全产品诸如360安全卫士、360杀毒软件和360手机助手等早已为广大互联网消费者所熟知,而且360浏览器、360搜索同样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不过,360对于安全领域的研发并不能直接为上市主体创造效益。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提供安全产品获取客户,然后通过360浏览器、360搜索等载体将流量变现,从而赚取利润。

  按照公司的说法,360免费提供互联网安全和移动安全产品,为用户提供安全的互联网活动接入点和信息内容。由此,360积累了大量用户,在此基础上,360将业务拓展至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硬件业务等业务领域。

  因此,上述3大领域也是360的主要收入来源。2014-2016年,360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93.57亿元和99.04亿元;同期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1.83亿元、13.4亿元和18.72亿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2.8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11亿元。

  在此次借壳上市中,360也给出了不菲的业绩承诺,公司承诺在2017年2019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亿元、29亿元和38亿元。

  在360目前的收入构成中,广告业务占据了主要部分。2014-2016年,360来自互联网广告及服务的收入分别为41.29亿元、58.93亿元和59.23亿元,占比分别为52.8%、62.98%和59.8%。2017年上半年,公司该项业务实现收入38.28亿元,占比达到72.44%。

  公司的另一项主要业务是以游戏推广为主的互联网增值业务。2014-2016年,该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35.34亿元、27.46亿元和26.24亿元,占比分别为45.19%、29.34%和26.49%。2017年上半年,这项业务实现收入8.81亿元,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6.66%。

  智能硬件不但收入占比低,而且毛利率已经降至不足10%,因此,对于360整体利润的贡献非常有限。互联网广告毛利率在80%上下,游戏推广业务毛利率虽有下降但仍在65%以上,是公司的两大收入和利润来源。

  从2017年上半年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来看,公司完成这样的业绩承诺似乎并不难,可如果考虑到业绩承诺的是扣非后的净利润,那么,360的业绩承诺显然就非常高了。

  2014-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360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6.53亿元、2.75亿元、11.27亿元和4.15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5.04%、29.15%、61%和28.97%。这里面既有国家补助,也有转让子公司控股权后的账面重估,还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

  根据收购草案,2014-2016年,360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10.65亿元和7.44亿元,2017年上半年扣非后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5亿元,公司承诺的业绩是22亿元,即360上半年完成了45.22%。

  实际上,最近这几年,360的收入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2015年和2016年,公司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9.66%和5.85%,根据公司披露的分季度收入情况,2017年上半年营收增速稍微好一些,达到20.59%。按照公司的预测,2017年全年有望实现119.66亿元的收入,实现20.82%的增长。

  收入增长的同时,毛利率的稳定或者提高才能转化为利润。分业务看,360两大创收来源的毛利率并不低。

  2014-2016年,360的互联网广告及服务的毛利率为79.04%、82.3%和79.28%,2017年上半年为80.32%;互联网增值服务2014-2016年的毛利率为88.07%、71.91%和66.16%,2017年上半年为66.45%;收入占比较小的智能硬件2015-2016年毛利率分别为13.91%和9.85%,2017年上半年为16.36%。

  由此可见,给360带来主要收入的两大业务中,广告业务收入稳中有升,毛利率基本保持稳定,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快速下降,从接近半壁江山到如今不足三成,毛利率更是大幅下降,意味着360对于广告的依赖会更加严重。

  事实上,在360的互联网增值业务中,游戏推广的收入基本保持了稳定。2014-2016年,公司游戏推广业务收入为29.46亿元、26.58亿元和26.13亿元,2017年上半年为8.76亿元,导致公司该项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双重下降的是政府暂停了互联网彩票网上的销售。

  在收购草案中,360将互联网增值业务中游戏以外的业务统称为“其他”业务,实际上这里面的主要组成就是曾经的彩票业务。彼时还在纽交所上市时,360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曾在2011-2014年的16个季度中保持了翻倍的增长,2015年,政府暂停互联网彩票业务后,360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增速急刹车。

  2014-2016年,360互联网增值业务中的“其他”业务收入为5.88亿元、8773万元和1101万元,2017年上半年更是只有422万元。游戏业务稳定但无法提供增量收入,360营收增速的广告依赖性由此产生。

  而在纽交所上市时的360则是另外一个样子。2011年,360在纽交所上市,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轻装上阵

  2011-2015年,在美上市的奇虎360的收入分别为10.58亿元、20.68亿元、40.92亿元、85.09亿元和117.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1.08%、96.03%、103.96%、107.22%和29.76%;同期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9831万元、2.94亿元、6.08亿元、13.63亿元和19.9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83.39%、199.6%、113.18%、123.55%和37.8%。

  不难发现,与在美上市时公布的营业业绩相比,如今借壳上市的360在2014年和2015年的收入减少了6.9亿元和23.61亿元,净利润则缩水了1.77亿元和10.51亿元,这是360退市后资产重组的结果。

  比如,负责企业安全业务的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就从360的控制体系中脱离,公司原总裁齐向东成为其控制人。在如今360董事会的7名成员中,齐向东已经不在其中。

  在此次收购草案中,提到“安全”的有884处,“网络安全”有149次,“国家安全”提到了13次,提及“国家网络安全”11次。安全如此重要,360更应该将核心业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尤其是更重要的企业级安全业务,但根据分工,目前的360只能从事消费类个人安全业务了。

  去除3名独立董事后,4名董事中属于360“老人”的只剩下周鸿祎和石晓虹,另外两名董事则是来自红杉的沈南鹏和中信的罗宁,这两人所属机构正是360私有化的牵头机构之一,

  周鸿祎对高管团队相当大方,在高管团队中,年薪超过周鸿祎280万元的不下4人,这4人分别担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商务官、安全官和人力资源总裁,年薪在356万-580万元不等。

  除了高管工资,360在借壳前夕还将股权激励费用集中摊销完毕。私有化前,360通过2006和2011年员工股票期权计划,向公司高管、员工和顾问发放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上述计划在私有化完成时全部停止执行,同时公司将原尚未摊销完的股份支付费用在2016年加速摊销完毕。草案显示,2014-2016年,360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分别为2.42亿元、5.48亿元和10.26亿元,上述费用分别计入了公司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因此,在扣除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后,360的盈利要好于报表所体现的净利润。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调整与费用摊销,轻装上阵的360有望在A股借壳上市后实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不过,在能否实现承诺业绩之前,360首先需要给出个解释。从公司披露的主要客户收入与供应商采购金额,与相应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看,两者有明显的不一致。

  报表差异

  广告是360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公司的广告客户分为直接客户和代理模式两种。在公司前5名客户名单中,直接客户主要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代理广告商则包括利欧股份(002131.SZ)和联建光电(300269.SZ)等控股的公司为主。

  直接客户中,阿里巴巴一向是360的主要“金主”。2014-2016年,阿里巴巴分别为360贡献了2.72亿元、5.06亿元和7.55亿元的收入,分别是公司的第二、第二和第一大客户,2017年上半年,阿里巴巴为360贡献了3.69亿元的收入,仍是公司的第二大客户,而京东也以2.14亿元成为360的第四大客户。

  除了这些互联网电商巨头外,代理商是360公司前5名客户中的主要身影。2015年,利欧股份以旗下4家子公司合计贡献5.08亿元成为360的第一大客户。2017年上半年,利欧股份再度成为360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6.01亿元的收入。

  但在利欧股份2015年的年报中,却找不到相应的采购额。根据利欧股份2015年年报,公司前五采购名单虽然没有披露具体名单,但每一家供货商获得的采购金额还是详细列示了。利欧股份2015年第一大供应商获得的采购金额只有3.7亿元,与360获得的收入相比有着1.38亿元的差异。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2016年,360的第三大客户是深圳市力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力玛”)和其全资子公司广东叁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收入金额为5.61亿元。

  在此之前的2014年和2015年,深圳力玛分别为360贡献了1.79亿元和4.09亿元的收入,是360的第四和第三大客户,而在2016年,深圳力玛被联建光电收购。

  不过,2016年年报显示,联建光电最大的供应商获得的采购金额为4.08亿元(只披露了前5名供应商的金额而没有名单),与360所获得的收入仍然有着1.53亿元的差异。

  360所获的收入要远高于利欧股份和联建光电确认的成本,由于两者都不含税,理论上来说不应该有过于明显的差异。当然,考虑到利欧股份和联建光电都是收购后才与360发生了业务上的关联,因此,这有可能是利欧股份和联建光电由于并表因素造成的,即两家上市公司收购并表并非当年全年的业绩,造成了两者之间收入和采购上的差异。

  上海奇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奇搜”)何解释呢?2016年,360从上海奇搜获得的收入是3.38亿元,后者也成为360的第五的客户。

  上海奇搜是北京煜唐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后者是天龙集团(300063.SZ)的全资子公司,且此次收购在2015年就已经完成。因此如果再有明显的不一致就似乎不能用并表来解释了。

  在天龙集团2016年年报中,公司同样只是披露了前5名的采购金额而没有具体名单。供应商的采购金额显示,天龙集团第二大供应商获得的采购金额为8.57亿元,第三名供应商获得的采购金额为2.61亿元,第四和第五供应商得到的采购金额显然是低于第三名的。

  根据360从上海奇搜获得的3.38亿元收入来看,与其最为接近的是天龙集团第三大供货商所获得的2.61亿元采购金额。即便如此,两者仍然有7608万元的明显差距,360所获得的收入与天龙集团确认的最为接近的采购成本多出了29.1%。

  出现彼此差异的不止是360的收入金额,公司的采购额同样有差异的情况出现。360的采购主要是购买第三方流量、带宽租赁和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采购等为主。这其中,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采购主要从浪潮信息(000977.SZ)获得。

  2014-2016年,360从浪潮信息采购的金额分别为3.7亿元、3.28亿元和2.27亿元。而根据浪潮信息的年报,公司2015年和2016年第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金额都在4亿元以上,360不足3亿元左右的采购金额还无法跻身前五。

  但根据浪潮信息2014年年报披露,公司第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为2.89亿元,低于360从浪潮信息的采购金额,不过在浪潮信息公布的前五名客户名单中,却没有360的身影。

  不难发现,在目前360公布的收入和采购客户名单中,与对方已经披露的数据前后有着明显的不一致,究竟是统计上的差异还是别的原因,还需要360或者相应的一方给出答案。

  在11月6日的媒体说明会上,周鸿祎也直言,现在整个互联网已经转向移动互联网,未来真正有价值的实际上是基于内容的战略,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产品战略会是未来几年的一个重点。正如其所言,起家于PC端的36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显步履蹒跚了,公司在移动时代远没有PC时代日子过得轻松。

  未来挑战

  早在2012年,周鸿祎就曾直言,腾讯因为微信的大获成功是2012年唯一一家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公司,“50个360的产品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微信,”周鸿祎戏谑地说。

  周鸿祎不是没有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和残酷性,但时至今日,360仍然主要依靠PC时代积攒的“家底儿”创收。在收购草案中,始终强调360在PC端的渗透率和活跃数,对于移动端却笔墨不多。

  诚然,在细分市场,360的众多产品占据主流甚至是行业第一的低位。比如,截至2017年6月30日,360安全浏览器市场渗透率(产品的使用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超过75%,每月活跃用户达4.06亿人。但公司重点介绍的只是360在PC端的强势,始终强调曾经的辉煌却有意无意忽视现在的处境。

  截至2017年3月,基于PC的安全产品的月度活跃用户总人数为5.09亿人,市场渗透率为95.06%;基于PC的安全浏览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4.03亿人,市场渗透率为75.04%;360搜索PC端市场渗透率达到58.02%,活跃用户达2.91亿人。

  截至2017年6月30日,360在PC安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4.77%,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5.09亿人。但在移动端,公司的介绍就非常珍惜字眼了。

  根据江南嘉捷的回复函,截至2017年9月,360手机卫士的市场渗透率为29.61%,远低于PC端安全卫士上半年末90.9%的渗透率,腾讯手机管家26.32%的渗透率已经与360不相上下,在移动端,360的“统治力”远没有PC端那样遥遥领先。

  除了手机卫士之外,对于旗下其他产品诸如浏览器、搜索等的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360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市场份额。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市场份额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就意味着可能的收入来源。互联网行业有着明显的马太效应,赢者通吃,没有市场份额想获得市场主导权谈何容易?

  以360手机助手为例,凭借着布局早推广好,360手机助手一度占据了安卓手机应用商店分发第一的宝座,可随着腾讯和百度的发力以及众多品牌手机厂商自有应用商店的建立,360手机助手已经丢失了行业第一的座次,腾讯应用宝已经在多家调查数据中占据领先地位。

  实际上,除了360手机助手和360手机安全卫士外,360似乎找不到其他叫得上名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了。按照公司的介绍,直至2016年下半年,360变现的两大应用360浏览器和360搜索在移动端才开始大力发展。

  如今,计划回归A股的360又计划在无线内容上布局,公司很快会发布基于人工智能的短视频产品。实际上关于布局内容360并非没有尝试。早在2014年年底,光线传媒(300251.SZ)就与360合作成立了先看网,其中,360公司是持有先看网45%的单一大股东。

  先看网主要就是经营电影的在线收费点播业务。看似热闹的合作最初也引发了市场的热议,但仅仅不到一年后360就撤资先看网,光线传媒在报告中也鲜有对先看网的提及了。

  360回归A股之所以能引起如此之大的关注,远超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回归时的媒体注意力,在于360的身份远非前两者所能比拟的。至少,在国内360几乎就是网络安全的代名词,投资者渴望A股有更多的优秀蓝筹股上市,更渴望有优秀的科技股能成为行业的基石公司。

  显然,360就是基石公司的备选之一,至少是科技股中的基石股。投资者希望360能成为股市里真正的“锚”,正因如此,360的回归才吸引了如此众多的目光。

  在周鸿祎的最新自传中,他写道,“我独爱颠覆者,也青睐有颠覆精神的年轻人。因此,我将我的自传命名为《颠覆者》,以向那些拥有颠覆精神的人致敬”。但愿周鸿祎能够在回归A股后,再次上演360杀毒颠覆传统收费杀毒,改变整个中国互联网格局,重新整合互联网生态颠覆性的创新亿元好戏。

  本刊记者 杨现华/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