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很霸道

  作为潜在消费者,我有时候也会查询一些新车情况,了解家用汽车市场。遇到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同一款汽车的多种配置。一般来说至少有所谓标准版、舒适版、豪华版的区分,或者分为手动版、自动版。麻烦的是那种七、八个甚至十多个版本的情况,比如运动版、旅行版、行政版、纪念版、限量版、超值版、时尚版、精英版、尊贵版……还是网友直截了当,就分丐版、中配、高配三大类。大不了加个“丐中丐”和“顶配”。不同配置的价格差异相当大,有的可能有十多万的差距,可见配置的差异之大。对我这个外行来说,涡轮/自吸、气囊数量、座椅通风这些配置我是无感的,我能看见的是中控显示屏的大小--越新的车款屏幕越大,越高的配置屏幕越大。大屏意味着丰富的多媒体功能,更重要的是配备了倒车影像甚至360度全方位车载影像系统。同一型号改款后“推陈出新”,往往也包括显示屏的再次增大。7吋变9吋,9吋可能还会变成10吋。后视镜也能显示数据了。有些所谓顶配款还在后排座椅加装了显示屏。

  “屏”什么?有了大屏就能提价?有了大屏就能热销?在各种论坛了解了一下,还真有这种情况。有些最初因缺钱而购买了“丐版”的车友,一旦攒足了银子也会自行加装车载影像系统。想想看,车多人多,空间狭小,有了影像系统的确方便停车;道路复杂,大屏的导航显示功能也让人省心。空调、音响等功能也可以通过触屏调节,省去了粗笨的旋钮,面板显得更加简洁时尚,而显示的数据更加丰富直观,油耗、车内外温度、胎压等等应有尽有。一句话,大屏是个好东西!

  要是讲缘由的话,大屏幕不可取代的优势源于人类视觉的信息优势。人的各种感官,视觉获取信息的比例最高,达到70%以上。视觉获取信息的精度也很高,在文字、图形辨认方面的效率是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所无法比拟的。汽车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车联网”产业也初现端倪。而互联网的应用,往往会依靠各种屏幕显示装置。车载大屏,正当其时。

  屏幕在驾驶操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想到“操控”二字,感觉有些异样。因为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按理说操控应该用手,而不是眼睛。视觉系统即便非常重要,也只是获取信息的多种方式之一。“眼观六路”很有用,但也要“耳听八方”,也要“心灵手巧”、“捷足先登”……驾驶汽车,太过依赖视觉,也许并不是一个应该鼓励的方向。

  在各种显示装置还不怎么发达的时代,听觉对于开车很重要。可以听环境噪音,听机器的动作反应。机器运转是否良好,往往耳朵会率先告诉我们。有时候,嗅觉也参与其中。闻到机油味、汽油味的异常变动,可以帮助驾驶者及时发现隐患。触觉更不要说了--手动挡入挡、出挡,手掌能够感知细微的变化;整个身体还能根据车体震动察觉路况;那些粗大的旋钮也能在眼睛直视前方的情况下,准确操作到位。

  但这种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变化尤其剧烈。所谓舒适、豪华、尊贵、顶配的款式都越来越强调静音,越来越注重消除震动。于是,车外的声响听不清了,车体也不再“说话”了;身躯在厚厚的海绵垫子上愈加迟钝,无法与机器沟通,胎压、温度等信息只能靠电子显示而非亲自判断。

  先不说无法感受外面的鸟鸣山更幽、花香沁人心,就连行路中的一些危险也难以感知。于是,也只能依靠感应器、摄像头,让显示屏把各种情况告诉眼睛。驾驶员必备的倒车技能也在退化,不靠脖子扭动,只要看影像就行。变道也有辅助系统,还有缓降辅助、上坡辅助,腿脚对力道的控制变得无关紧要。防追尾装置也是这样,原本靠腿脚控制的车距,现在也交给汽车自己行动了。

  我也在想,随着车联网、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自动驾驶逐步普及,也许机器真要替代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驾驶过程中,我们也许要进一步放弃听觉、嗅觉、触觉,全然依靠视觉。视觉很霸道。那么,如何让人体验操控那种“人车合一”的感觉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文/杨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