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过年(下)

  饮食习俗历来是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文化本质上是指某个群体所遵循的生活方式。潮汕的围炉过年习俗历史悠久,与全国其他地方的过年习俗比较,存在明显的地方特色;也正是有了这种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才使潮汕族群与其他汉族民系或其他民族区别开来。但现在这种民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就在我们身边甚至身上发生了!当我们在谈论它的时候,当然不能无视这种变化。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只谈历史上的围炉习俗,而必须用一种动态的眼光,来面对饮食习俗的变迁。

  传统的围炉习俗,实际上包括了祭祖祈福、吃年饭、守岁过年三种不同层面的民俗活动。潮汕人把祭祖称为“拜老公”,过程要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摆满供品的供桌上,然后全体族人焚香膜拜祷祝。祭祖也可看成古代尝新习俗的变迁,有感恩和纳福将一年双重意义收获的代表性食物供献于祖宗面前,发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孝思,那是感恩;祭祖之后所有胙肉供品都要由族人瓜分吃掉,这叫纳福,有继承先祖福荫的意思。

  守岁过年又称“熬年”,最初的意义是为了躲避灾害。还在远古的时候,自然灾害就被形象化了,变成“年兽”,传说每逢岁末就要出来为害人间。而躲避年兽的有效措施有关门闭户,燃放鞭炮,不落单,不睡觉等等,当然最好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人多力量大,而且无论年兽从哪个方向逼近都容易被发现。而且按照传统的家族观念,家人还应包括已逝世的先祖,也就是说,祖先也参与了这种守护行动。

  在整个围炉习俗中,吃年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说是目的,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全年的辛劳,还是家族的繁衍,最终都是为了得到温饱;说是手段,是因为“吃”能够有效地避灾。通过祭祖,食物成为跨越阴阳两界空间、古往今来时间的媒介;通过围坐享用供品,在欢声笑语之中,包括先祖在内的家族成员化灾祸于无形!这就是我们先辈的智慧,也是围炉习俗的人类学意义。

  然而时至今日,潮汕的围炉习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祭祖现象和供品食物少,围坐吃食时间缩短,燃放烟花爆竹被政府明令禁止;相应地,火锅食品大量增加,年饭外吃成为普遍现象,饭后观看电视节目取替了传统的家常闲话。这种习俗的改变,与流行文化的传播和国家区域间的全球化进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但更主要还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当“年”不再成为灾难,无神论取代了祖宗崇拜并且让食物禁忌变成迷信的时候,围炉过年也就只能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

  张新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