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平安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平安,创业,马明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4-27 13:55
而立之年的平安依旧是一家高速运转、快速前进的创业公司。
2018年,正值中国平安(02318.HK,下称“平安”)创立30周年,从最初蛇口启航的13人小舢板,到如今成为承载170万人、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的万吨轮,平安始终在求新、求变。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说,平安的30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递进过程,也勇敢地跨过了三个重要台阶,从1.0时代“探索现代保险、搭建机制平台”,延展到了“专注保险经营、探索综合金融”的2.0时代,随即又跃向了如今“强化综合金融实践、探索‘金融+科技’”的3.0时代。
平安不再局限于内部的综合金融,从以金融驱动转向以科技驱动,强调要将“金融+科技”的极致服务与科技创新向全行业开放,联手同业,玩转新技术,打造专业、开放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从而走向“金融+生态”的新发展阶段。
2017年对于平安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年,第一个工作日,马明哲便在内部致辞时,确立了未来十年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
升级了新战略与新目标的平安,也交出了一份让市场惊喜的成绩单。
报告显示,平安整体业绩表现大幅好于市场预期。2017年,公司净利润达999.78亿元,同比增长38.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890.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947.08亿元,同比增长38.8%,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2.6%。
靓丽高增长的财报表现,也让平安宣布提升了现金分红水平,董事会建议派发2017年期末股息每股现金1元(含税),加上已派发的2017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5元(含税),全年每股股息1.5元,同比增长100%。
事实上,升级的业务战略与价值也取得了投资者的认可,2017年,中国平安的市值突破万亿。有人惊讶于平安如此体量,却依旧能够实现稳健增长,将平安形象地比喻为大象起舞,舞姿曼妙,得益于底盘够稳,且持续前进。
创新孵化器
只要公司在创新,创业就还没有结束。从这个层面来看,即便坐拥千亿营收、万亿市值,而立之年的平安依旧是一家高速运转、快速前进的创业公司,或者说,是创业公司背后的孵化器。
2017年平安的财报中,除了持续稳定增长的传统保险、银行与券商业务外,孵化的创新业务表现最让人瞩目。目前平安的10家科技子公司形成的业务板块,整体剔除重组利润后,盈利达到37亿元,相比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的阶段性胜利。其中一方面是因为陆金所控股在2017年实现了盈利;同时,2017年公司确认平安好医生重组交易的利润108.50亿元。
逐渐成熟的新业务板块,也在2017年成就了四家独角兽平台: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这四家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子公司的估值总计已超过400亿美元,在近日科技部公布的独角兽名单中,四家均位列其中。
不论哪一家独角兽公司,崛起都不过是在三四年间。以陆金所为例,2015年剥离自营P2P业务、转型开放平台模式、斩获基金牌照、上线基金频道、注入平安普惠等一系列蜕变后,开始重生。一年时间里,陆金所完成了12.16亿美元融资,估值从A轮融资的100亿美元翻番到185亿美元。2017年,由于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间交易等领域快速发展,陆金所控股首次实现整体盈利。
截至2017年末,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300万,较年初增长19.2%;资产管理规模4616.99亿元,较年初增长5.3%。在消费金融领域,截至2017年末,累计贷款量6158.33亿元,其中无抵押贷款量3987.64亿元,有抵押贷款量2170.69亿元;管理贷款余额2884.34亿元,较年初增长96.7%。在金融机构间资产转让交易领域,全年交易规模5.38万亿元,同比增长28.1%。
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在业绩会中表示:“陆金所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责任就是帮大众融资,帮中产理财以及帮政府管财,在交易规模和交易量同步提升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风险控制和合法经营,给三方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除了资金服务外,科技服务是平安的另一项重点。2015年创立的金融壹账通,便是致力于打造成为战略赋能型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已推出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解决获客、产品、风险、运营、科技痛点,主要基于业绩收费。
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初完成首次融资,融资规模6.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74亿美元。已为468家银行、1890家非银金融机构(包括14家保险公司)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全年征信查询量超9亿次,同业交易规模破10万亿元。
除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外,平安医疗科技子公司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14年成立的平安好医生,逐渐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体系,已累计为超过1.9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018年1月,平安好医生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融资,规模4亿美元,投后估值达54亿美元,并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截至2017年末,平安好医生累计注册用户约1.9亿,同比增加46.6%;自有医疗团队888名医生,外部医生2100名。
2016年成立的平安医保科技,则是平安进一步深入医疗服务的重要布局,旨在成为中国最好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
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对记者表示,这是平安医疗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如果说平安好医生是用户与患者的入口,帮助C端寻医问药,那么平安医保科技则是管住“钱”的入口。“我们会向政府医保与商业保险公司输出管理服务,以降低医疗开支,提高民众获得医疗服务的水平,提高他们获得医疗健康保险的保障。”
平安医保科技已累计为超过200个城市和8亿人口提供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商保自动化运营网络接入超2000家医院,“城市一账通”APP上线超过26个城市。目前,平安医保科技已完成首次融资,融资规模为11.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88亿美元。
平安孵化了四家独家兽,也锤炼出了平安内部科技公司的成长路径。
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首席信息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在业绩会上阐释了平安业务孵化的五大宗旨:是入口、有门槛、有规模、有价值、可复制。
陈心颖说,“平安的业务选择都是基于大市场背景下,有一定技术含量并且可以被复制运用的业务。确定孵化过程,再是通过建平台、聚流量、提收入,论盈利,这四个步骤来进行孵化,每家科技公司拥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切入点,但成熟的过程都相似,先重视客户,再考虑营收。”
技术驱动力
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马明哲作为平安这艘巨轮的掌舵者,他的目光与思考,决定了巨轮的方向与行进速度。马明哲很早就断言,竞争并不来自同行,而来自科技企业。
平安也在不断利用丰富的场景,打造成熟的科技应用。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平安拥有22000多名研发人员,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
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达99.8%,居世界第一,在海关、机场、金融、社保等200多个场景成功运用,累计调用量超10亿人次。声纹识别文本相关准确率达99.7%,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而在疾病预测上,平安已经可以首次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流感、手足口病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在影像技术上,平安肺结节智能读片技术均为世界领先水平。平安脸谱技术,已经可以识别30种微表情中的最小表情动作单元,最高98.1%精确度,独创3种情绪检测。
而区块链技术平台壹账链已经应用于12个场景,建立了17000+应用节点,区块链相关专利57个,居国内领先地位。
陈心颖坦承,在过10年间,平安在科技方面投入了超过500亿元进行孵化与研发,仅在2017年就投入了70亿元。“平安每年都会按照收入的1%,做研发投入,接下来的10年间,按照目前的趋势,至少会再向科技研发投入1000亿元,主要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五大核心技术。”
陈心颖解释,平安的科技投入有两个核心目的:其一是成为平安的核心竞争力,为自身的主业板块做更好的服务与贡献;其二是希望日后能够输出科技能力,通过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个生态圈,进行“金融+科技”的输出,从而实现“金融+生态”的建设。
例如,平安的金融生态圈同时连接了资金端与资产端,服务于投资者、政府、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等多种角色。而医疗健康方面,则同时从流量端与支付端切入,形成了医患与支付方之间的闭环生态圈。在汽车服务领域,平安也通过车险、银行等业务实现了车交易、车生活与金融的生态打造。
本刊记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