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还是经济增速

  发改委在网站发布了蔬菜价格调控初见成效的信息,一些媒体给的标题是“物价调控初见成效”,显然,蔬菜价格调控和物价调控相差颇多,媒体取这样的标题,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同样官方的数据也显示,11 月下旬除了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外,肉、蛋以及粮食价格还是保持着上升态势。

  为何蔬菜调控容易有效果呢?一则蔬菜的生产周期短,再则蔬菜生产都在国内,此外,在蔬菜的长途贩运过程中有较高的不合理收费,因此在多管齐下之下,短期的结果较为显著。即使对于蔬菜的调控成果,现在也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在一些地方也伴随了强制性的行政干预,这种干预总不能一直进行下去吧?此外,在调控过程中,对农产品成本上涨的事实只字不提,如果里里外外都对此漠视,调控效果确实不敢乐观。

  小小的蔬菜调控就有种种的难度,在其他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上更是需要客观考量。除了成本增加之外,还要考虑种植面积减少的客观实际,另外,我们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开始加大,中国购买力显然会推高国际市场价格。现在,其他的各项调控力度开始加大,最近有对化肥出口关税大幅提高的消息,也有报道指几大食用油生产企业被要求四个月内不准涨价的说法。

  加大化肥出口成本,显然是为了保国内供应。目前的化肥产能如果只能在国内消化的话,化肥行业企业难免会面临较严峻的竞争,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不可避免。至于食用油四个月内不准涨价,算下来可以涨价的时间要推迟到明年四月份以后,其中会经历元旦、春节两个重要节日,以及重要的三月份。食用油企业也要担社会责任。

  食用农产品不涨价,重要原材料也可能被限价。有发改委官员已提及明年的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不得高于今年,这会在一定程度减轻电力企业的压力,但会不会出现电煤短缺,会不会影响电煤质量也是要担心的。另外,电煤企业被限价了,焦煤企业呢?行业内会不会显著的苦乐不均?此外,进口煤的量也越来越大,已有预计2011 年中国进口煤的数量会再度大增、超过60%的消息,价格估计也会上行,那进口煤部分的价格如何控制?

  最近几年都认为经济形势复杂,不好处理各种关系。从现在的势头看,可能明年会更为复杂:经济增速还是要保的,不能太低;结构是要调的,否则无法持续;通胀也一定要压的,否则社会不稳。这几项目标难以同时兼顾,其中必须有一个取舍。为了压通胀,货币政策要收,至少要回归常态,但收的过程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了;现在流行以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换得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通胀,但汇率升值对经济的拖累也是显而易见的。加了一次息,表明了央行对通胀不容忍的决心,但随后再也看不到下一次了,继续回到调准备金率的老路,决层策的纠结也可见一斑吧。明年,政策的“灵活性”已经可以预见,经济数据成为调控的重要依据,数据公布日无疑成为市场关切日,政府的态度也将被“咬文嚼字”。

  明年的国际形势也让人不安心。美国的就业形势好象不太差了,但据讲结构性失业还是严重。还有,欧洲能否顺利摆脱债务危机?新兴市场独好风景还能红多久?明年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也在增加。

  当然,当务之急是解决通胀。吃的调下去,房价调不调?又是个纠结的事。如果用调菜价的手法来调房价会否成功?“十二五”的税改也是一大看头,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会不会得到有效解决?如果把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的主要收入,那不又变成了土地财政,房价越高对地方税收也是更为有利。资源税呢?这个税有油水,就不知道推进步伐是慢是快。资源税收入多了,会不会又搞成中央与地方共享?

  多少年没有推动的改革,到“十二五”都有完成的必要,这使得“十二五”真正任重道远。一项项梳理下来,恐怕先后顺序有时由不得我们了。

  年末已近,“十一五”的节能减排目标达致无悬念,时间越往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复产就越有可能。这样一来,双高行业的供需情况可能再度改变,价格或许再度不稳。不单投资者需要对此有应对的准备,政府也需要汲取教训,以免过度调控带来后遗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