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崛起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资本,崛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9 10:51
险处逢生:香港击退索罗斯
从1998年5 月开始,国际投机资金兵分三路,向香港汇市、股市、期市同时发难。国际炒家们口出狂言,要把香港当作他们的“超级提款机”。一时间,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面对国际炒家们的步步紧逼,特区政府不再沉默,换之以强有力的干预政策高调应对。
1998 年8 月14 日,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 亿港币入市,恒生指数收盘于7224 点,劲升564 点,升幅达8.47%。
当天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发表声明说:“为打击炒家操控市场的行为,我已经行使外汇基金条例给予我的权力,指示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采取适当的相应行动。”
对于港府放弃“零干预政策”,动用外汇储备干预股市与期市的做法,在当时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响亮,时至今日,仍然有保守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此举损害了香港自由经济体的国际形象。索罗斯甚至发动世界舆论,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但是支持者却认为,被投机资本操纵的经济谈不上自由经济,港府入市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操纵。
8 月24 日,为了打破炒家压迫恒生指数下降套利的计划,港府重组实力,主动出击,动用50 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 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 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 点,收盘于7845 点。
27 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虽然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至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据市场人士说,港府一天注入约200 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 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
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投机香港市场的国际大炒家索罗斯量子基金首席投资策略师德鲁肯米勒在接受CNBC 电视台的访谈中,他首先承认量子基金一直在沽空港元和恒生期指。并说,由于香港经济衰退,所以港府在汇市与股市对国际投资人发起的“战争”中,将以失败告终。
1998年8 月28 日,这也许是香港自从有股市以来最漫长的一天。
这一天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 月合约的结算日,国际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向上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血本,反之港府之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等于扔进了大海,谁也输不起。
上午10点整,交易正式开始。国际投机资金几乎倾巢出动,企图将股指彻底打压下去,而港府则将所有的卖单照单全收死守股市。这一天的交易金额达到了790 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单日最高交易纪录。
抛售有增无减,港府照单全收,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 点以上。下午4 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最终锁定在7829 点上。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亲自指挥了这次入市行动、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对此更是颇多感慨。
曾荫权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赞成入市行动。“为什么我要作出这项干预的决定呢?……若政府再不采取行动,股市就会因为被人操控而跌至不合理的水平、利息会持续高企、联汇会不断受压,而经济复苏只会遥遥无期。”“你或许会问,政府为什么不干脆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在这个时候脱钩只会令港人一夜之间对港元信心尽失。香港是个倚重出口的经济体系,一旦没有了联系汇率,就会马上令香港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减低,更会令股市楼市再度急泻,利率飙升,经济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即使长远来说,也未必是港人之福。”
曾荫权后来说,当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他流下了眼泪。但这如他在信中所说:“政府参与市场是个两难的决定。我既作了这决定,便要坚守原则,接受批评……我绝不会掉以轻心,我会加倍努力,好向香港人交代……我们的日子是十分艰难的。但我不相信我们香港市民会输。”
君安证券:一个时代的传奇
1997-1998年的国内证券市场,尚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因此也没有过多的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过8 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1997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年交易金额突破3 万亿元,总市值超过1.7 万亿元。这与市场保持较快的扩容速度是分不开的。1997 年,新股上市数量达到200 多家。此后的十年中,证券市场每年的新股上市数量都没有超过1997 年。
这样的扩容虽然压制了二级市场的表现,但却推动了国内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上海券商以申银万国证券为代表,而深圳券商的领军者则是君安证券。
君安证券是在1992 年初的时候,由当时担任深圳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处副处长的张国庆创办。在此后的“君万风波”中,张国庆因与王石的对战而声名鹊起。截至1997 年底,君安证券的总资产达175 亿元,当年创造利润7.1 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在管金生、阚治东先后落幕或者暂时淡出中国证券市场后,张国庆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时国内证券行业唯一的教父级人物。打造一个“君安王朝”,是张国庆最大的梦想。对此,有人认为,君安证券的辉煌时期,正是《证券法》出台的前夜,证券公司可以任意驰骋、甚至操纵股价,将游戏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在深圳股市中,张国庆牢牢掌控话语权,俨然是中国南方最强悍的资本大鳄。
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对张国庆并不公平。事实上,当时的君安证券,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管理能力,都明显领先于国内同行。
即使是曾给予君安证券沉重打击的《财经》杂志也这样描述张国庆领导的君安证券:“在中国证券业的同行眼中,拥有2300 多名员工的君安,属于创新意识很强的证券公司。虽然也有不少议论认为君安操作‘有些野’,但人们并不否认君安的人才队伍、创造精神与杰出业绩。”作为张国庆的得力干将,杨骏在整个“君安王朝”的建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9 年,杨骏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招商局投资公司做投资和企业分析。一年后,杨骏转到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先任总经理廖熙文的秘书,不久转做发行承销业务,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君安证券成立初始,杨骏受张国庆的邀加盟君安证券,前后主管发行、交易、投行、研究、并购,数年后出任君安证券总裁。当时的国内证券行业,并不重视研究,认为研究的用处不大,但杨骏并不这样看。他认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研究,因此当时的君安证券斥巨资加强研究所的建设,在国内证券行业可谓是独树一帜。
据说,当时杨骏的梦想是把君安证券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级的投资银行。
机关算尽:张国庆梦断MBO
在事业到达巅峰之际,张国庆考虑君安的股权分配,开始计划如何私有化君安证券。他设想用国际通行的MBO方式来完成君安股权的改造,也就是经营层以回购的方式获得公司股份,最终实现对企业的控制权。
张国庆此时是董事会的主席,杨骏出任公司总裁,两个人身兼经理人和资本代表的两重角色,自然有制订规则的便利。然而,此时的君安已经颇具规模,经营层想要顺利回购股权所需资金非一笔小数。于是,张国庆、杨骏等君安高管便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技”,到1997 年,君安增资扩股到7 亿。经过巧妙安排,君安职工持股会变成君安证券的实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77%,其余的国营股东们最大的一家股权也被降低到7%左右,君安职工持股会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新长英”和“泰东”,均为张国庆团队所控制的两个投资公司。
于是,张国庆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把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改造成了一家由私人占控股地位的证券公司,尽管国有公司仍在君安证券拥有股份并获得分红回报,但其权益早已被大大稀释。
然而,令张国庆始料不及的是,一封举报信将张国庆悄悄进行的MBO 捅破,由此引发了一场“君安之变”。
恰好君安证券财务部门发现有10 亿元人民币公款不知去向,于是,引起监管部门注意。《财经》杂志早前着手“君安事件”的报道称,国家审计署对君安的审计在1998年9 月间结束,君安事件的谜底就此揭开。原来,当初张国庆就是靠调用一笔账外收入在外注册自己控制的公司,辗转获得了君安证券的大部分股权。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在12.3 亿元左右,其中约2.3 亿元已在查处前夕返还公司。张先后动用5.2亿元,获得君安约77%的权益。张国庆等君安高管在处理产权方面无疑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技”,虽然在今天这种MBO 财技在中国企业已进行得如火如荼,甚至显得平淡无奇,但在当时却是君安首开先河的大胆创新。当然,这种触及红线的尝试最终以悲壮的结局收场。
1999 年8 月18 日,原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和原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新设合并、增资扩股组建成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年6 月,人民银行又把倒闭的中创下属的证券交易营业部委托给国泰证券公司经营和管理,加上原本就比国泰强大的君安合并过来,国泰一夜间雄居于中国证券界龙头地位。新成立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有136 家股东单位,注册资本金37.27 亿元,总资产300 多亿元,在全国拥有118 家营业部和5 200 多名员工,让别的证券公司望尘莫及。原国泰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建栋当了新公司的董事长,而君安张国庆的继任者姚刚当了新公司的总经理。
2000 年,君安事件调查完毕,张国庆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张国庆被捕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外界鲜有其消息。2002 年,张国庆出狱后重现江湖。据媒体报道,2003年1 月18 日,在上海兴国宾馆一场由新疆国投主办的研讨会上,原君安证券总裁张国庆在研讨会上低调出场,引起了会场轰动。同年,由君安旧部组成的华林证券挂牌经营。
相对于张国庆,杨骏更为幸运,最终被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对于杨骏来说,少年得志的时期结束了。“君安事件”平息后,直到2001 年,杨骏重出江湖,成立晓扬投资管理公司,成为国内知名的阳光私募基金。天妒英才,2009 年6 月22 日,杨骏因病去世,终年仅44 岁。
证券法出台:证券市场启动法制历程
君安之变虽然是一个个案,但也反映出当时国内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8 年的发展,但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证券法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事实上,早在1992 年,全国人大就已经决定起草制订《证券法》了。
1998 年10 月人大财经委在香山召开了“证券立法国际研讨会”,为《证券法》提交审议做准备。1998年10月,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证券法》草案。同月举行了券商座谈会。11 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专程到深圳进行立法调研,考察了深交所和康佳集团并与有关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就《证券法》的调整范围、股票发行上市核准、新股发行、禁止国有企业炒作上市股票、证交所的监管作用、证券公司的分业问题、规范交易行为等条款作了补充和修改,最后终于在1998 年12月29日颁布,并规定将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
证券法的出台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制定证券法的目的正是为了规范证券市场、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从1998年5 月开始,国际投机资金兵分三路,向香港汇市、股市、期市同时发难。国际炒家们口出狂言,要把香港当作他们的“超级提款机”。一时间,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面对国际炒家们的步步紧逼,特区政府不再沉默,换之以强有力的干预政策高调应对。
1998 年8 月14 日,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 亿港币入市,恒生指数收盘于7224 点,劲升564 点,升幅达8.47%。
当天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发表声明说:“为打击炒家操控市场的行为,我已经行使外汇基金条例给予我的权力,指示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采取适当的相应行动。”
对于港府放弃“零干预政策”,动用外汇储备干预股市与期市的做法,在当时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响亮,时至今日,仍然有保守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此举损害了香港自由经济体的国际形象。索罗斯甚至发动世界舆论,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但是支持者却认为,被投机资本操纵的经济谈不上自由经济,港府入市正是为了打破这种操纵。
8 月24 日,为了打破炒家压迫恒生指数下降套利的计划,港府重组实力,主动出击,动用50 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 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 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 点,收盘于7845 点。
27 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虽然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至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据市场人士说,港府一天注入约200 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 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
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投机香港市场的国际大炒家索罗斯量子基金首席投资策略师德鲁肯米勒在接受CNBC 电视台的访谈中,他首先承认量子基金一直在沽空港元和恒生期指。并说,由于香港经济衰退,所以港府在汇市与股市对国际投资人发起的“战争”中,将以失败告终。
1998年8 月28 日,这也许是香港自从有股市以来最漫长的一天。
这一天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 月合约的结算日,国际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向上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血本,反之港府之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等于扔进了大海,谁也输不起。
上午10点整,交易正式开始。国际投机资金几乎倾巢出动,企图将股指彻底打压下去,而港府则将所有的卖单照单全收死守股市。这一天的交易金额达到了790 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单日最高交易纪录。
抛售有增无减,港府照单全收,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 点以上。下午4 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最终锁定在7829 点上。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亲自指挥了这次入市行动、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对此更是颇多感慨。
曾荫权在给弟弟的一封信中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赞成入市行动。“为什么我要作出这项干预的决定呢?……若政府再不采取行动,股市就会因为被人操控而跌至不合理的水平、利息会持续高企、联汇会不断受压,而经济复苏只会遥遥无期。”“你或许会问,政府为什么不干脆宣布放弃联系汇率?……在这个时候脱钩只会令港人一夜之间对港元信心尽失。香港是个倚重出口的经济体系,一旦没有了联系汇率,就会马上令香港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减低,更会令股市楼市再度急泻,利率飙升,经济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即使长远来说,也未必是港人之福。”
曾荫权后来说,当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他流下了眼泪。但这如他在信中所说:“政府参与市场是个两难的决定。我既作了这决定,便要坚守原则,接受批评……我绝不会掉以轻心,我会加倍努力,好向香港人交代……我们的日子是十分艰难的。但我不相信我们香港市民会输。”
君安证券:一个时代的传奇
1997-1998年的国内证券市场,尚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因此也没有过多的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过8 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1997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年交易金额突破3 万亿元,总市值超过1.7 万亿元。这与市场保持较快的扩容速度是分不开的。1997 年,新股上市数量达到200 多家。此后的十年中,证券市场每年的新股上市数量都没有超过1997 年。
这样的扩容虽然压制了二级市场的表现,但却推动了国内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上海券商以申银万国证券为代表,而深圳券商的领军者则是君安证券。
君安证券是在1992 年初的时候,由当时担任深圳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处副处长的张国庆创办。在此后的“君万风波”中,张国庆因与王石的对战而声名鹊起。截至1997 年底,君安证券的总资产达175 亿元,当年创造利润7.1 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在管金生、阚治东先后落幕或者暂时淡出中国证券市场后,张国庆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时国内证券行业唯一的教父级人物。打造一个“君安王朝”,是张国庆最大的梦想。对此,有人认为,君安证券的辉煌时期,正是《证券法》出台的前夜,证券公司可以任意驰骋、甚至操纵股价,将游戏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在深圳股市中,张国庆牢牢掌控话语权,俨然是中国南方最强悍的资本大鳄。
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对张国庆并不公平。事实上,当时的君安证券,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管理能力,都明显领先于国内同行。
即使是曾给予君安证券沉重打击的《财经》杂志也这样描述张国庆领导的君安证券:“在中国证券业的同行眼中,拥有2300 多名员工的君安,属于创新意识很强的证券公司。虽然也有不少议论认为君安操作‘有些野’,但人们并不否认君安的人才队伍、创造精神与杰出业绩。”作为张国庆的得力干将,杨骏在整个“君安王朝”的建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9 年,杨骏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招商局投资公司做投资和企业分析。一年后,杨骏转到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先任总经理廖熙文的秘书,不久转做发行承销业务,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君安证券成立初始,杨骏受张国庆的邀加盟君安证券,前后主管发行、交易、投行、研究、并购,数年后出任君安证券总裁。当时的国内证券行业,并不重视研究,认为研究的用处不大,但杨骏并不这样看。他认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研究,因此当时的君安证券斥巨资加强研究所的建设,在国内证券行业可谓是独树一帜。
据说,当时杨骏的梦想是把君安证券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级的投资银行。
机关算尽:张国庆梦断MBO
在事业到达巅峰之际,张国庆考虑君安的股权分配,开始计划如何私有化君安证券。他设想用国际通行的MBO方式来完成君安股权的改造,也就是经营层以回购的方式获得公司股份,最终实现对企业的控制权。
张国庆此时是董事会的主席,杨骏出任公司总裁,两个人身兼经理人和资本代表的两重角色,自然有制订规则的便利。然而,此时的君安已经颇具规模,经营层想要顺利回购股权所需资金非一笔小数。于是,张国庆、杨骏等君安高管便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技”,到1997 年,君安增资扩股到7 亿。经过巧妙安排,君安职工持股会变成君安证券的实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77%,其余的国营股东们最大的一家股权也被降低到7%左右,君安职工持股会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新长英”和“泰东”,均为张国庆团队所控制的两个投资公司。
于是,张国庆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把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改造成了一家由私人占控股地位的证券公司,尽管国有公司仍在君安证券拥有股份并获得分红回报,但其权益早已被大大稀释。
然而,令张国庆始料不及的是,一封举报信将张国庆悄悄进行的MBO 捅破,由此引发了一场“君安之变”。
恰好君安证券财务部门发现有10 亿元人民币公款不知去向,于是,引起监管部门注意。《财经》杂志早前着手“君安事件”的报道称,国家审计署对君安的审计在1998年9 月间结束,君安事件的谜底就此揭开。原来,当初张国庆就是靠调用一笔账外收入在外注册自己控制的公司,辗转获得了君安证券的大部分股权。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在12.3 亿元左右,其中约2.3 亿元已在查处前夕返还公司。张先后动用5.2亿元,获得君安约77%的权益。张国庆等君安高管在处理产权方面无疑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技”,虽然在今天这种MBO 财技在中国企业已进行得如火如荼,甚至显得平淡无奇,但在当时却是君安首开先河的大胆创新。当然,这种触及红线的尝试最终以悲壮的结局收场。
1999 年8 月18 日,原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和原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新设合并、增资扩股组建成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年6 月,人民银行又把倒闭的中创下属的证券交易营业部委托给国泰证券公司经营和管理,加上原本就比国泰强大的君安合并过来,国泰一夜间雄居于中国证券界龙头地位。新成立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有136 家股东单位,注册资本金37.27 亿元,总资产300 多亿元,在全国拥有118 家营业部和5 200 多名员工,让别的证券公司望尘莫及。原国泰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建栋当了新公司的董事长,而君安张国庆的继任者姚刚当了新公司的总经理。
2000 年,君安事件调查完毕,张国庆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张国庆被捕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外界鲜有其消息。2002 年,张国庆出狱后重现江湖。据媒体报道,2003年1 月18 日,在上海兴国宾馆一场由新疆国投主办的研讨会上,原君安证券总裁张国庆在研讨会上低调出场,引起了会场轰动。同年,由君安旧部组成的华林证券挂牌经营。
相对于张国庆,杨骏更为幸运,最终被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不过,对于杨骏来说,少年得志的时期结束了。“君安事件”平息后,直到2001 年,杨骏重出江湖,成立晓扬投资管理公司,成为国内知名的阳光私募基金。天妒英才,2009 年6 月22 日,杨骏因病去世,终年仅44 岁。
证券法出台:证券市场启动法制历程
君安之变虽然是一个个案,但也反映出当时国内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8 年的发展,但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证券法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事实上,早在1992 年,全国人大就已经决定起草制订《证券法》了。
1998 年10 月人大财经委在香山召开了“证券立法国际研讨会”,为《证券法》提交审议做准备。1998年10月,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证券法》草案。同月举行了券商座谈会。11 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李鹏专程到深圳进行立法调研,考察了深交所和康佳集团并与有关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进行了座谈。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就《证券法》的调整范围、股票发行上市核准、新股发行、禁止国有企业炒作上市股票、证交所的监管作用、证券公司的分业问题、规范交易行为等条款作了补充和修改,最后终于在1998 年12月29日颁布,并规定将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
证券法的出台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制定证券法的目的正是为了规范证券市场、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