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糊之“弊、害、误”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养生糊,细节,身体,损害
  • 发布时间:2011-01-30 14:24
  时下,在一些超市里,小米、玉米、荞麦、薏苡仁、黑米、糙米、燕麦、花生等食物时常被打成粉搭配出售,甚至连杏仁、首乌、党参、当归、葛根等药材也被打碎搭配在食物当中。这些搭配好的食物,只要回家后加水煮开,即可变成美味的糊糊。在很多人眼中,这种糊糊可谓是既方便又营养的食物。不过,食用养生糊,若是不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而稀里糊涂地使用,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营养素流失之弊

  无论是谷物还是豆类,在它们的外面都包裹着一层表皮。这层表皮的存在,起到了隔绝氧气、紫外线和微生物的作用,保护食物当中的营养素。而一旦将食材磨粉打碎,其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就直接裸露在空气当中,便会受到氧气、紫外线和微生物的侵袭,食材中的B族维生素可能受温度、氧气、紫外线、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一部分,像黑芝麻、花生、核桃等食材中的脂肪也有可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轻微的酸败。显然,这对于食物的营养价值来说,是不利的。

  此外,养生粉如果保存不当,还容易出现吸水、结块、变潮、霉变现象。养生粉类似于小麦粉,原本是比较干燥的,不易结块,也不会霉变,而吸水变潮后的养生粉由于水分含量增加则容易出现结块和霉变现象,结块会影响养生粉的口感,霉变则会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如果家里购买养生粉,一定要注意密封、低温、避光保存。同时,最好不要图省事而一次买很多,做到“少量购买、尽快食用”,以减少营养素的流失,避免结块、霉变。

  盲目食用之害

  曾有媒体报道,丹东一位魏女士,根据自己气虚的情况购买了所谓能补气的黄芪养生粉,然而,回家刚喝了两天,突然出现肢体麻、口麻的症状,并伴随着严重的身体震颤,感觉十分可怕。医生了解发现,魏女士出现的病症,正是她服用的所谓“黄芪粉”导致的。通过进一步检查鉴定,魏女士购买的并不是能补气的黄芪,而是一种与之十分相似的苜蓿根,两者功效相去甚远。

  正所谓“养生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食物用来维持健康、用来养生,药物用来治病,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区别的。单纯的谷物、豆类养生粉,合理食用,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中药养生粉不能凭感觉盲目搭配、食用,如果想用中药调理身体,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为何?原因有五——

  第一,中医是讲辨证的。就拿最简单的感冒来说,也分寒性和热性,如果用寒性的药物治疗风寒感冒,那么不但对治疗无益,可能反而引起弊端;第二,使用中药,要严格根据个人体质情况用药,搭配是否相宜、用量是否合理,以及服用的次数、时长等都是有讲究的;第三,中药的进货程序需要严格把关,市场上甚至路边随意出售的中药材,质量很难保证;第四,有些中药材在使用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说苦杏仁、银杏有一定的毒性,生首乌可使肠胃不好的人病情加重,山药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第五,有些药物同名异物,叫法一样,其实产地、炮制方法不同,最终导致药效不同。

  因此,养生粉中加入中药,最好听从大夫的建议,结合体质和病情来确定,做到因人而异。

  血糖升高之误

  养生粉食用的确很方便,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粉状食物属于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是不利于血糖控制的。普通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先要通过咀嚼和胃肠道的蠕动把食物变成食糜,这个环节称为物理消化。而用养生粉做成的养生糊,已经基本不需要身体再对它们进行物理消化,其中的淀粉会直接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消化吸收的速度大大加快,最终造成血糖快速升高。

  研究结果表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长期高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可使机体对胰岛素需求增加,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美国护士健康研究机构对65173名女性随访6年,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运动量、能量和谷类纤维摄入量后,2型糖尿病发生危险随膳食血糖生成指数的增加而增高。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对42759名正常人的饮食状况随访6年,统计分析显示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尿病发病危险密切相关,其结果与护士健康研究结果相似。

  可见,把食材加工成养生粉,消化吸收变得更加容易,会大大增加食物的生糖指数,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对于高血糖人群来说,吃养生糊不如吃五谷杂粮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