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布局在能看明白的行业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陈晓,布局,行业
  • 发布时间:2011-02-11 14:40
  2011年不是低通胀、高增长的良性投资阶段,投资需要很高的技巧,对投资者的择时能力有较高要求

  总的看来,市场还会延续2010年的震荡走势,从宏观上看,一季度加息概率较大,需要提防紧缩政策密集出台。

  我个人认为,影响2011年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供求的压力。一方面融资需求仍然巨大,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环境在政策紧缩下正在逐渐改变。如果一季度密集出台紧缩政策,经济就有可能在二、三季度见顶,这是我比较担心的情形。

  提防紧缩政策密集出台

  一季度加息是大概率事件,需要提防紧缩政策密集出台对市场的冲击。近期央行加息的动作强化了市场关于中国进入加息周期的判断。当前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输入性因素和人力成本上升,但国内流动性宽松、供给短期受压制等原因又使输入性通胀的传导较为顺畅。

  上一轮紧缩政策在2006年到2008年8月间,当时中国经济从复苏快步进入了过热阶段,在此期间央行连续加息9次,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提了20次,但是CPI涨幅却从2006年6月份的1.5%一直涨到2008年的8.7%。

  从历史经验能看出,如果经济本身正处于过热时期,加息和调准备金率只能修正通胀预期,对控制通胀能否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待商榷;而从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来看,在经济向上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并不可能完全遏制住通胀,关键是要让通胀上升的速度保持温和,如果政策出台得非常密集,紧缩的力度过大,经济可能会受到伤害。

  预计2011年一季度通胀仍可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再次加息不可避免。影响2011年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供求的压力:一方面融资需求仍然巨大,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环境在政策紧缩下正在逐渐改变。如果一季度密集出台紧缩政策,经济就有可能在二、三季度见顶,这是我比较担心的情形之一。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政府也会看到这方面的风险,毕竟我们刚从危机中走出来,所以政府在出政策的时候也会权衡。

  现在看来,政府对食品价格比较敏感,比如粮食价格涨得太快,是不允许的。总体上讲,2011年不是低通胀、高增长的良性投资阶段,投资需要很高的技巧,要把握好时点,对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就有较高的要求。

  震荡市还将延续

  目前,股市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估值分化严重,而当前巨大的融资压力导致现在的市场流动性实际上在不断下降,资金相对会偏向于选择中小市值股票。如果放缓新股IPO和再融资节奏,估值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最近,大小盘风格转换讨论比较多,而真正发生转换的契机有几个要点。首先,经济确实在复苏,这样周期股就会有机会,因为周期股弹性比较大,在经济复苏成长阶段,周期股表现会比较突出,市场就很容易切换到大盘股。其次,流动性非常充足,这种转换也会比较快。

  从4万亿投资和10万亿信贷规模来看,流动性似乎不少,但问题是,这些钱并不一定都进入二级市场。从全球来看,中国的GDP增速很快,但证券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比如2008年和2010年,证券市场的表现在全球来看都是落后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证券市场的融资需求仍然很大。

  2010年股市融资规模接近1万亿元,再算上交易损耗、大小非解禁等等,这种短期的供求失衡,对股市的表现肯定有抑制作用。现在新股还在提速发行,而且还有那么多的超募资金,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讲,这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弱化了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因此,没有实现风格转换的原因就在于,巨大的融资压力导致现在的市场流动性实际上在不断下降,资金相对会偏向于选择中小市值股票。如果放缓新股IPO和再融资节奏,我认为就会有所改变。

  再次,大盘股利空完全释放,比如政府认为房价已经不成为问题,或者说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不再对地产进行打压,地产股利空消失后,就会有表现。

  根据我的调研,2011年中小盘股票会出现很大的分化。一些成长性很好的中小板股票在大盘调整过程中已下调不少,下降空间不大,有较高投资价值。

  而在创业板股票中,很多公司首发时,为了融资,可能盈利预测相对乐观,其带来风险较大,值得注意。

  总体上讲,2011年将是一个震荡市,风格轮换、结构化机会层出不穷,基金跑赢指数的机会比较大。

  “自下而上”坚持核心

  基于上述对宏观及市场的判断,2011年要坚持把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作为主要工作,经过深入调查,缜密分析选出的个股,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

  对于新年的投资方向,我个人认为,投资要布局在能看明白的行业上。2011年,首先,唯一能看到明确增长的就是消费,这不能不投;其次,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年,政策主导的新兴产业也值得重视,而且要注重投资时点的把握。

  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新兴产业大都是一些新企业,绝大部分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

  导入期的企业,行业空间很大,但企业没效益,存在培育风险,可以暂时不投。我更偏向于投资成长期的股票,通过把握进驻时点,考虑行业处于哪个阶段,再找到最受益的公司,追求超额回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