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比货币紧缩更能对付通胀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减税,货币,紧缩,通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11 08:36
这样的呼吁不是没有根据,6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税收与通胀,看似无关的二者之间其实有一个浅显的道理:税金高了,物价自然会高。
细究中国的税收结构会发现,不合理的税收,也是通胀的重要源头。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行业税负过高,等于是把物价“逼良为娼”。
税收高速增长物价岂能不涨
最近十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税收是大头)高速增长,这不是什么秘密。
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73202亿元,相比2000年的12581亿元,这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9.26%;同期GDP的复合增长率则为9.9%。也就是说,税收增长两倍于GDP增幅。
从微观上的税负而言,飞涨的税收,最终都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税负转嫁到商品价格、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倘若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1000元,作为价格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售价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国300元。
同样的物品,国内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国外,或许有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原因,但税收的因素恐怕也是很大的推手。
当下我们通过收缩货币来控通胀,事实是,过去半年多,货币政策步步从紧,物价却几乎月月上行。管理层是否该考虑到拉高CPI的另一推手——税收问题。
食品药品税负高于其他行业
这里把税收高速增长认定为通胀的重大推手,或许有官方经济学家要站出来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不外乎就是中国整体的宏观税负(税收占GDP之比),在全球来看并不算高。
是的,我们对此并不否认。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有过测算,整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宏观税负水平大概在39%,像北欧这样的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甚至超过了50%。而中国,即便按最宽口径把所有的政府收入加进去,它占GDP的比重2010年也仅是34.5%。
但是,如果深究我们的税收结构,就会发现,说是税收推高了CPI一点也不为过。
目前我国的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其中最大的税种增值税,占到整个税收的50%。尽管增值税率统一为17%(农产品初加工适用13%税率),但各个行业的实际税负千差万别,食品、药品等百姓感受最深的物品,其增值税行业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税率相同,实际的税负却高出一截,原因就在进项抵扣上。众所周知,生产食品的原材料,很多是从农户那里收购,农户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即使部分半成品有,也是13%的税率(很多药企也是一样),这样,对于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而言,“高征低抵”、“高征无抵”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企业要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高税负转嫁到产品价格上。
而在现行的CPI构成中,食品比重占到三分之一。在不合理的税制结构倒逼下,只要税收还在增长,食品价格就不可能全面回落。控制通胀,将会日益困难。
减税就得拿生活必需品开刀
面对快速增长的税收,政府也一直嚷嚷着要减税。总体评价,一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减得不得要领。
前不久,个税调整案艰难出炉。从减税的角度说,这当然是好的开始。但如果减税仅止于此,政府未免也太小家子气了。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约4800亿元,只占全国税收总额的6.5%左右。
为什么不能打打占比50%的增值税主意呢?既然抗击通胀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增值税上也动一下减税的刀子,对控制物价或许就是事半功倍。
在欧美发达国家,CPI达到2%就是了不得的事,他们的宏观税负比我们高得多,物价水平相比之下控制得那么好,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日本,增值税实行5%的低税率(我们是17%);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虽然增值税率高达19%~20%,但他们对民众生活必需品均采用了低税率政策。
如法国对食品、饮料、客运特别适用5.5%税率,德国的农林产品、食品饮料则享受7%的税率,意大利的农产品、面包、牛奶等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更是低至4%。
看到这些,或许我们能明白,单纯的依靠限价和货币紧缩对付通胀,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减税的作用要远大于此。
至于究竟该怎么减税,在财税专家、人大教授安体富看来:一是适当降低流转税税率,二是对抵扣不足的生活必需品行业如食品、药品等适用特别税率。
而这并非什么秘方,只要政府愿意,对付通胀并不难。
《投资者报》评论员 华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