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家进账80亿 19家没开张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进账,开张
  • 发布时间:2011-07-11 09:14
  A股市场一蹶不振,投资者眼泪汪汪,而券商却在偷着乐。

  据《投资者报》统计,上半年48家券商募集的资金达1607亿元,承销收入达80亿元,同比上涨4%。

  平安证券、国信证券以9亿元和8.4亿元的承销收入跃居冠亚军,共占承销市场两成份额。

  而去年底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反而快速滑落,排在14位,收入仅有1.9亿元。去年收入位居第二的中金公司,今年压根就没开张。

  投行收入进账80亿

  上半年腰包最鼓的要数券商投行了。

  今年以来因抗通胀因素,货币政策紧缩,资本市场笼罩着一层阴云:A股大幅下跌,银行收紧信贷,民间融资利率提高。一时间,各企业、各机构的钱袋子都缩了水。

  因缺钱,在资本市场融资成了众多企业的选择,IPO则是最好的渠道之一,而这恰恰成就了券商。

  Wind统计显示,上半年共有163家新股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607亿元。

  其中上市的主体仍然是创蛋搴椭行∑笠蛋澹罢哂?1家新上市公司,后者有60家,在主板上市的有22家。

  中小板市场融资额最高,达到595亿元。创业板稍逊一筹,为528亿元。主板市场募集的资金仅有485亿元,和其他两个市场相比,有将近100亿元规模的差距。

  今年承销市场还呈现出一个特点:相比去年活跃的资本市场,今年募集资金同比下降了24%,但是投行收入不升反降,由去年的77亿元上升至80亿元,幅度上涨了4%。

  有分析师指出,投行大举进账,对于券商各项业务来说,是上半年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经纪业务,今年以来收入则大幅度下滑,国信证券预计,上半年券商佣金488亿元,相比去年500亿元的收入下降3%。

  平安国信占两成份额

  在投行激烈竞争、保荐项目频频出现问题,遭受多方质疑的背景下,平安不仅再次获得“项目王”的称号,承销收入排名也有所上升,从去年底的第3名,跃升至冠军。

  Wind显示,上半年平安证券承销了19家公司,是上市项目最多的券商;国信证券次之,有18家。紧接着券商保荐的项目锐减,第三名仅有8家。

  平安募集的资金规模为143亿元,位列第二;国信证券以181亿元规模排名第一。

  尽管平安资金规模未及国信,但是承销率高于国信,保荐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达到9亿元,与国信有将近0.6亿元的差距。

  尽管平安的项目多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但是为企业筹集的资金量还是十分抢眼。保荐的贝因美、万和电气、辉隆股份3家公司,募集资金规模都超过了10亿元。

  第二名的位置由国信证券把持。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信证券投行获得8.4亿元的收入。

  尽管确立了以中小企业保荐为工作主线,但是国信证券并没有放弃主板市场。今年以来,保荐的企业中有4家在主板上市,分别是蓝科高新、桐昆股份、内蒙君正以及博威科技。

  第三名是招商证券,承销收入为5.5亿元,承销企业的数量仅有8家,募集金额仅有国信的一半,大约为84亿元,全部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

  排名前五的还有海通证券和光大证券,承销收入分别为3.9亿元和3.4亿元。

  在上半年承销市场中,平安和国信远远将其他券商甩在身后,走得最远。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以量取胜。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两家券商也是最早放下身段,把承销中小企业,当作是突破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垄断的一个有力武器,储备了大量的项目。因此,这两年承销的公司家数很多。”

  “另一方面,这两家券商拥有众多的保荐人,人力上比较充沛。”上述投行人士补充道。

  但是,伴随着以量取胜,保荐企业的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影响最恶劣的是平安证券保荐项目胜景山河涉嫌造假上市,被监管层暂停上市。这一事件使得市场对于平安证券的能力产生很大的质疑。

  针对市场对于保荐项目业绩频频变脸的质疑,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曾对外回应:“在投行对IPO项目的保荐过程中,关注的核心是项目符不符合证监会制定的条件,不会去干涉公司本身的经营,再者成长性企业盈利波动是正常的。创业板的游戏规则是券商保荐、证监会审核、投资者判断。”

  中银国际承销费率最高

  面对市场融资艰难的现状,券商趁机坐地起价,提高了承销费率。

  Wind统计显示,上半年48家券商的平均承销费率为4.93%,而去年同期仅为3.63%。

  记者注意到,承销费率排名前列的券商都是中小券商,例如排名前四的中银国际、民族证券、南京证券以及长江证券,承销费率分别为18%、9%、9%、7%,远远高于平均费率。

  中银国际仅承销了一单业务——洲明科技,募集资金达到3.7亿元,承销收入0.65亿元。

  如果单从公司来讲的话,华泰证券保荐的中电环保以13.3%的费率成为排名第一的券商。数据显示,在创业板上市的中电环保,首发募集资金6.29亿元,承销费用达到8370万元。

  排名第二的是兴业证券保荐的银信科技,承销费率为8.3%。

  发行率最低的在主板市场,为华锐风电。主承销安信证券和中德证券帮助公司募集的资金预计34亿元,但最后超募2倍多,实际募集的资金高达94.6亿元,承销费用达1亿多元,但承销费率仅有1.4%。

  承销费率排名倒数的还有担任内蒙君正、文峰股份承销商的国信证券和安信证券,费率平均在2.8%和2.9%,这两家公司都在主板上市。

  老牌券商风光不再

  很显然,投行市场已经进入充分竞争时代,各家券商不进则退。

  退步的券商有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和广发证券等传统老牌券商。

  上半年,过去的龙头券商中信证券仅有3单IPO项目,分别是聚光科技、东软载波和九牧王,承销收入仅有1.9亿元,排名第14位。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将更多精力放在债券发行上。

  银河证券甚至仅有1单项目,为森马服饰,募集了4亿资金,收入为1.5亿元,排名第19。实际上,自IPO重启后,银河证券在IPO承销方面就止步不前,没有多大成就。

  银河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每家公司的投行制度不同,有波峰有波谷,银河证券上半年虽然仅有1单项目,但是在排队的就有三四家,下半年银河承销业务会有大的变化。”

  去年排名前十的广发证券,今年也风光不再,尽管承销了7家企业,在数量上不是少数,但是每笔都是小单子,总计募集金额为39亿元,承销收入也迅速滑落至15名,仅有1.7亿元进账。

  19家券商没开张

  尽管各家券商都铆足了劲,大肆扩招投行部门,争夺保荐人,但是承销市场还是不免呈现出“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市场份额向几家券商靠拢,很多券商只能被排挤出局。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有19家券商没有一单IPO收入,这里面包括中金公司、高盛高华和瑞信方正等风光一时的合资券商。

  其中,中金公司除了帮助国药控股完成H股增发和云南云天化完成增发项目外,其业绩大多来自债券业务。

  2004年至2010年,按主承销商实际募集的资金排名中,中金公司除了在2008年和2010年排名第二,其他年份始终稳居榜首,今年则较为反常。

  高盛高华和瑞信方正两家券商,甚至债券承销都没有多大起色,两家券商仅承销了两家债券发行。其中,高盛高华从去年开始,在国内就没有一单IPO项目。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外资投行痛失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机会,这可能和战略失误有关,很多外资投行早早就将目光瞄准国际板机会,但没想到迟迟不开张。”

  其他券商还包括华融、中山、中原、万联、国盛、恒泰、广州、财富里昂、红塔、新时代、国开、华林证券等。这些券商,没有一单项目上报证监会。

  还有上报了项目全部被否的例子,包括金元证券、德邦证券、西部证券和湘财证券4家券商。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