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源资本卓福民:投资阅历是最大本钱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纪源资本,卓福民,投资,阅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11 09:55
7月3日,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踏上了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
这次北京之行可不轻松:4日,他要考察两个项目,与企业家交谈,及对一个项目做进一步尽职调查;5日,为了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他推迟了一个会议。采访后,他赶赴深圳,参加他们投资的一个项目的上市酒会——冠昊生物,是他们今年第四个上市的项目。
当他在金融街威斯汀酒店接受记者采访时,精神饱满,丝毫看不到疲惫,更看不出他已接近花甲之年。
“我每一段经历都是8年,8年,8年……40年之后,该走的都走过来了。”卓福民告诉记者,他在人生中扮演过多个角色——工人、企业家、官员、红筹公司老总、风投,正是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游刃有余地与企业家交谈,最终在投资机构竞争激烈的上海滩站稳脚跟。
用阅历赢信任
“什么叫VC,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有一个事业的梦要圆,要有一个人能够助你一臂之力,这个人就是VC,VC就是助你圆梦的人。”作为一个创投老兵,卓福民将VC形容为火箭,企业则是卫星,卫星要想上天的话,就需要火箭的助推,而当企业已在太空自由翱翔的时候,也就是VC该退场的时候。
这是卓福民从事投资16年的心得。
初试创投,来源于他在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上实控股”)的一段经历。
“上海控股作为一家实业公司,做投资的时候更多的也是控股,但是从实质上来看,更像PE。”1998年,已任上实控股行政总裁两年多的卓福民意识到,在很多领域,还有很多企业需要培养,但用上市公司直接投资的方式,风险很大。
这让卓福民对创业投资产生兴趣,经过对美国硅谷的考察,2000年,他在上实控股内划出数亿港元,成立了盛基等创投基金。
“如果从投资上海家化起计算,我做投资已经16年了,应该算是一个投资老兵了。”卓福民为自己的这份阅历感到自豪。他认为,阅历是做投资的基本要素。
几年前,卓福民想拜访美国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机构,看到底是哪些人成就了GOOGLE这样伟大的公司。到美国一看,他发现这一圈人年龄都比较大,很多人60多岁,甚至70多岁还在做投资。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丰富的阅历能够给企业家带来更多帮助。
现实果真如此。有一次,卓福民接触到了福建的一家企业,他马上发现这家企业的管理有问题,只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卓福民告诉企业家,如果要改善管理,需要建管理样板,按样板改进。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让企业家一下子找到感觉,当场就表示,即使别的投资人已经给了他一些投资承诺,他还是愿意等待纪源资本的投资。
从这家企业回来后的第三天,卓福民找人提供了一个管理样板让其学习,该企业家参观后非常兴奋,第二天就跟纪源资本进行下一步合作洽谈。
“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一家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好公司?他们需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我们看得多了,就会有针对性地辅导。”正是做企业的经历,让卓福民在见到企业之后,就能马上点中其要穴,最终赢得企业的信任。
稳健投资策略
除了丰富的阅历帮他赢得了企业家的信任之外,卓福民为纪源资本制定的稳健投资策略,也是纪源资本目前能够不断有项目退出的主要原因。看过了众多企业的兴亡,卓福民及纪源资本始终坚持稳扎稳打。
2010年,在投资市场当中,纪源资本以投资7个项目,退出6个项目的成绩在清科中国创投年度排名外资机构中列第五位,同时也是福布斯唯一一家有连续三年有三位合伙人(卓福民、吴家麟、符绩勋)入选的投资机构。2011年,按照卓福民的预测,如果资本市场态势良好,纪源资本将有10个项目退出。
纪源资本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呢?
“专业分工,少而精”,卓福民告诉记者,在纪源资本内部,他们也会有分工,比如合伙人金炯和王佳芬(前任光明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消费品行业,符绩勋、李宏玮更多关注互联网行业等。而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互相配合,共存共荣。
相比其他机构一年投资几十个项目,相对激进的扩张速度,卓福民和纪源资本似乎略显保守,实际上,这正是他们的“少而精”策略。
以他们运作的科星创投基金为例。2007年成立时资本市场正处大牛市,这只关注早期项目的基金并不被很多人看好,大家都一窝蜂涌向Pre-IPO项目,但是卓福民依然坚持投资早期项目,等这只基金全部投资完以后才开始募集人民币基金,关注成长期项目。
投资每个项目,他们都尽职尽责,全心协助企业走向成功。
7月6日,登陆深圳创业板的冠昊生物是科星创投投资的早期项目之一。
“2005年,我们第一次去看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还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一个危旧的厂房里进行研发。那时,我看到他们办公室的窗户玻璃都碎了,但是却没有钱换。”这是卓福民第一次走进冠昊生物。
“他们的动物实验室设在广州一家解放军医院废弃的化疗室里。”在这个实验室,卓福民看到了滑稽的一幕:这里的狗全都叫了起来,其中,有的狗大腿上扎了绷带,还有的头颅扎了绷带。这个场景让他印象深刻,同时也深深为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所感动,最终做出决定,几个合伙人以天使投资的身份投资这家企业。
资本的进入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到2006年,冠昊生物结束了研发工作,开始卖产品。当时,由于技术先进,他们拿到了发改委和地方政府的5000万元补贴,加上科星创投基金的两轮融资,企业一下子火起来了。
“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我们还帮助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卓福民坦诚,投资并不是第一步,投资后孵化企业还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冠昊生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只要他们需要,科星创投就会参与进来。
登陆创业板之前的路演排练是卓福民最近的一次“孵化”。由于企业家之前没有上市经验,因此,卓福民亲自坐飞机赶了过去,对他们进行辅导。
“企业需要回答哪些问题,如何回答,我都带他们排练过。”卓福民说,这是他的工作。
7月6日,上午10时20分,远在深圳的卓福民给记者发来短信:“我们投资的冠昊生物IPO定价18.2元,开盘价33元,涨81%,现在已36.8元。”即使已经见过众多企业上市,但是此刻,卓福民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
练就平和心态
在投资圈内除了资历、业绩以外,卓福民的人脉资源及在圈内树立的口碑,也是他们能够在投资圈立足的关键要素。
“不管在北京还是上海、重庆、深圳,我们在各地都有企业联系网络,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卓福民的人脉及人缘由此可见。
他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的呢?这来源于他多年练就的平和心态。
即使别的投资机构抢了他的项目,他也不计较。“抢就抢了呗,项目很多,没必要为这一个纠结。”
当记者问到KPCB(凯鹏华盈中国基金)与纪源资本的关系时,卓福民说:“KPCB跟纪源资本关系很好,我们是他们的投资人,他们也是我们的投资人,大家交叉投资。我们一般在同行不树立竞争对手,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卓福民说,面对行业竞争,他们不会去争项目,也永远不会去做这些事情。
这种平和的心态,跟卓福民的自身经历有关。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讲贡献比较多,讲自我比较少,所以并不会计较跟这个人交往,有什么回报。”作为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卓福民的身上刻着时代的烙印。
1987~1995年,在上海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简称体改委)工作的那段时间,是带给卓福民感受最深,同时也是积累企业家人脉的关键时期。正是他不贪图个人回报的精神打动了这些企业家。
“我当政府公务员的时候,可以说帮了无数家企业,我都记不清楚有多少家了。”卓福民回忆说,当时中国股份制最早的试点城市是上海和深圳,而在上海,负责股份制改革的就是卓福民所在的体改委,那时候在体改委担任主任助理兼企业处处长的卓福民,是每家企业上市改制前必须“拜访”的人之一。
“当时一家公司要上市的话,首先要改制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这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但是刚开始,这些东西企业都不会表述,只好找我帮忙。”
印象当中,有一次,卓福民到北京出差后回上海,刚出机场,就有一家企业的副总在等他,要他连夜为这家企业的改制申报做修改指导。最终,在卓福民家的小厨房里,当家人都休息的时候,卓福民帮这家企业修改材料到凌晨3点。
经常在假日里,卓福民要带儿子去公园的时候,企业老总打过电话来,卓福民总是二话不说,就跑去帮忙,而对儿子说:“我只能亏待你了。”
正是这些点滴帮助,让如今的卓福民被很多企业家感激,但是卓福民却并未放在心上。他能获得好人缘,也就不难理解了。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
这次北京之行可不轻松:4日,他要考察两个项目,与企业家交谈,及对一个项目做进一步尽职调查;5日,为了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他推迟了一个会议。采访后,他赶赴深圳,参加他们投资的一个项目的上市酒会——冠昊生物,是他们今年第四个上市的项目。
当他在金融街威斯汀酒店接受记者采访时,精神饱满,丝毫看不到疲惫,更看不出他已接近花甲之年。
“我每一段经历都是8年,8年,8年……40年之后,该走的都走过来了。”卓福民告诉记者,他在人生中扮演过多个角色——工人、企业家、官员、红筹公司老总、风投,正是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游刃有余地与企业家交谈,最终在投资机构竞争激烈的上海滩站稳脚跟。
用阅历赢信任
“什么叫VC,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有一个事业的梦要圆,要有一个人能够助你一臂之力,这个人就是VC,VC就是助你圆梦的人。”作为一个创投老兵,卓福民将VC形容为火箭,企业则是卫星,卫星要想上天的话,就需要火箭的助推,而当企业已在太空自由翱翔的时候,也就是VC该退场的时候。
这是卓福民从事投资16年的心得。
初试创投,来源于他在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上实控股”)的一段经历。
“上海控股作为一家实业公司,做投资的时候更多的也是控股,但是从实质上来看,更像PE。”1998年,已任上实控股行政总裁两年多的卓福民意识到,在很多领域,还有很多企业需要培养,但用上市公司直接投资的方式,风险很大。
这让卓福民对创业投资产生兴趣,经过对美国硅谷的考察,2000年,他在上实控股内划出数亿港元,成立了盛基等创投基金。
“如果从投资上海家化起计算,我做投资已经16年了,应该算是一个投资老兵了。”卓福民为自己的这份阅历感到自豪。他认为,阅历是做投资的基本要素。
几年前,卓福民想拜访美国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机构,看到底是哪些人成就了GOOGLE这样伟大的公司。到美国一看,他发现这一圈人年龄都比较大,很多人60多岁,甚至70多岁还在做投资。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丰富的阅历能够给企业家带来更多帮助。
现实果真如此。有一次,卓福民接触到了福建的一家企业,他马上发现这家企业的管理有问题,只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卓福民告诉企业家,如果要改善管理,需要建管理样板,按样板改进。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指导,让企业家一下子找到感觉,当场就表示,即使别的投资人已经给了他一些投资承诺,他还是愿意等待纪源资本的投资。
从这家企业回来后的第三天,卓福民找人提供了一个管理样板让其学习,该企业家参观后非常兴奋,第二天就跟纪源资本进行下一步合作洽谈。
“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一家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好公司?他们需要往哪个方向努力?我们看得多了,就会有针对性地辅导。”正是做企业的经历,让卓福民在见到企业之后,就能马上点中其要穴,最终赢得企业的信任。
稳健投资策略
除了丰富的阅历帮他赢得了企业家的信任之外,卓福民为纪源资本制定的稳健投资策略,也是纪源资本目前能够不断有项目退出的主要原因。看过了众多企业的兴亡,卓福民及纪源资本始终坚持稳扎稳打。
2010年,在投资市场当中,纪源资本以投资7个项目,退出6个项目的成绩在清科中国创投年度排名外资机构中列第五位,同时也是福布斯唯一一家有连续三年有三位合伙人(卓福民、吴家麟、符绩勋)入选的投资机构。2011年,按照卓福民的预测,如果资本市场态势良好,纪源资本将有10个项目退出。
纪源资本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呢?
“专业分工,少而精”,卓福民告诉记者,在纪源资本内部,他们也会有分工,比如合伙人金炯和王佳芬(前任光明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消费品行业,符绩勋、李宏玮更多关注互联网行业等。而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互相配合,共存共荣。
相比其他机构一年投资几十个项目,相对激进的扩张速度,卓福民和纪源资本似乎略显保守,实际上,这正是他们的“少而精”策略。
以他们运作的科星创投基金为例。2007年成立时资本市场正处大牛市,这只关注早期项目的基金并不被很多人看好,大家都一窝蜂涌向Pre-IPO项目,但是卓福民依然坚持投资早期项目,等这只基金全部投资完以后才开始募集人民币基金,关注成长期项目。
投资每个项目,他们都尽职尽责,全心协助企业走向成功。
7月6日,登陆深圳创业板的冠昊生物是科星创投投资的早期项目之一。
“2005年,我们第一次去看这个项目的时候,他们还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一个危旧的厂房里进行研发。那时,我看到他们办公室的窗户玻璃都碎了,但是却没有钱换。”这是卓福民第一次走进冠昊生物。
“他们的动物实验室设在广州一家解放军医院废弃的化疗室里。”在这个实验室,卓福民看到了滑稽的一幕:这里的狗全都叫了起来,其中,有的狗大腿上扎了绷带,还有的头颅扎了绷带。这个场景让他印象深刻,同时也深深为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所感动,最终做出决定,几个合伙人以天使投资的身份投资这家企业。
资本的进入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到2006年,冠昊生物结束了研发工作,开始卖产品。当时,由于技术先进,他们拿到了发改委和地方政府的5000万元补贴,加上科星创投基金的两轮融资,企业一下子火起来了。
“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我们还帮助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卓福民坦诚,投资并不是第一步,投资后孵化企业还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冠昊生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只要他们需要,科星创投就会参与进来。
登陆创业板之前的路演排练是卓福民最近的一次“孵化”。由于企业家之前没有上市经验,因此,卓福民亲自坐飞机赶了过去,对他们进行辅导。
“企业需要回答哪些问题,如何回答,我都带他们排练过。”卓福民说,这是他的工作。
7月6日,上午10时20分,远在深圳的卓福民给记者发来短信:“我们投资的冠昊生物IPO定价18.2元,开盘价33元,涨81%,现在已36.8元。”即使已经见过众多企业上市,但是此刻,卓福民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
练就平和心态
在投资圈内除了资历、业绩以外,卓福民的人脉资源及在圈内树立的口碑,也是他们能够在投资圈立足的关键要素。
“不管在北京还是上海、重庆、深圳,我们在各地都有企业联系网络,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卓福民的人脉及人缘由此可见。
他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的呢?这来源于他多年练就的平和心态。
即使别的投资机构抢了他的项目,他也不计较。“抢就抢了呗,项目很多,没必要为这一个纠结。”
当记者问到KPCB(凯鹏华盈中国基金)与纪源资本的关系时,卓福民说:“KPCB跟纪源资本关系很好,我们是他们的投资人,他们也是我们的投资人,大家交叉投资。我们一般在同行不树立竞争对手,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卓福民说,面对行业竞争,他们不会去争项目,也永远不会去做这些事情。
这种平和的心态,跟卓福民的自身经历有关。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讲贡献比较多,讲自我比较少,所以并不会计较跟这个人交往,有什么回报。”作为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卓福民的身上刻着时代的烙印。
1987~1995年,在上海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简称体改委)工作的那段时间,是带给卓福民感受最深,同时也是积累企业家人脉的关键时期。正是他不贪图个人回报的精神打动了这些企业家。
“我当政府公务员的时候,可以说帮了无数家企业,我都记不清楚有多少家了。”卓福民回忆说,当时中国股份制最早的试点城市是上海和深圳,而在上海,负责股份制改革的就是卓福民所在的体改委,那时候在体改委担任主任助理兼企业处处长的卓福民,是每家企业上市改制前必须“拜访”的人之一。
“当时一家公司要上市的话,首先要改制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这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但是刚开始,这些东西企业都不会表述,只好找我帮忙。”
印象当中,有一次,卓福民到北京出差后回上海,刚出机场,就有一家企业的副总在等他,要他连夜为这家企业的改制申报做修改指导。最终,在卓福民家的小厨房里,当家人都休息的时候,卓福民帮这家企业修改材料到凌晨3点。
经常在假日里,卓福民要带儿子去公园的时候,企业老总打过电话来,卓福民总是二话不说,就跑去帮忙,而对儿子说:“我只能亏待你了。”
正是这些点滴帮助,让如今的卓福民被很多企业家感激,但是卓福民却并未放在心上。他能获得好人缘,也就不难理解了。
《投资者报》记者 王月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