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正式迈入招商证券时代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博时,招商证券,肖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15 10:45
“一声叹息!中国基金业的创业企业家们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落寞而去。基金业的衰落与创业板发展的火爆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我们必须真实地告诉投资人:中国基金业公司治理的风险甚至比市场风险更大。”
这是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7月末在微博上,对博时基金公司总裁肖风离职发出的感叹。
7月末,肖风卸任博时基金公司总裁、仍担任公司副董事长一事获博时基金董事会通过的消息正式传出。此后,有关肖风去职的原因、肖风的继任者会是谁的推测层出不穷。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肖风卸任一事,外界的看法与肖风自身的解释相去甚远,即使是在博时基金公司志在平息市场猜测,而专门安排肖风与部分财经媒体进行餐叙之后,相关的推测、揣测仍然不绝。
虽然肖风否认了离职起因源于与股东之间的不和,但记者注意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博时基金内部一直有两股力量——历经多次股东更迭,依然“稳打不动”主政博时13年的肖风,以及作为后来者、强势控股博时的招商证券互相交织。
二者博弈的结果是肖风淡出管理层,博时基金正式由“肖风时代”步入“招商证券时代”。
管理团队能否顺利过渡,很大程度将决定“招商证券时代”的博时去向。《投资者报》记者就此在8月10日采访招商证券总裁、博时基金公司董事长杨鶤时,她表示现在此话题比较敏感,“在博时基金新的总经理人选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不方便说什么。”
博时股东变化纷繁
记者注意到,在肖风确定卸任总裁后举办的媒体餐叙会上,有媒体曾问肖风:“网上说你跟股东之间闹矛盾。”
肖风对此作答:“这个还真没有,股东对我非常信任。当初招商证券花60多个亿买股权,持有73%的股份,八个董事中就派了三个董事,董事会都没有试图去控制,还控制我干什么呢?”
记者通过整理博时成立以来的股东变化图谱,发现其股东变化可谓纷繁复杂。
1998年7月13日,博时基金公司正式成立,肖风是带队者。初始阶段,博时的股东有四家,分别是光大证券、国信证券、金信信托和长城信托,各占25%的股权。
当年10月,招商证券刚刚由独立法人资格的“招银证券公司”更名为“招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首家经证监会批准改制增资的证券公司。
博时成立后的第二年,创业股东就陆续退出。
2000年,国信证券出让持有的博时25%股权,这部分股权的受让者正是招商证券。
由此,招商证券进入博时董事会,并随后通过天价竞拍、分拆出售两大动作,完全成为博时法定意义上的“大老板”。
2003年,长城信托将持有的博时25%股权转让给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光大证券退出,受当时非合资公司不能绝对控股限制,博时创始股东金信信托受让23%的股权,成为博时的大股东,另外2%由广厦建设集团接手。
金信信托素有“江南第一庄”之称,曾在证券市场上盛极一时。2003年后,随着证券市场的低迷和监管力度加强,其亏损连连后被监管层停业整顿。
2007年12月26日下午,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48%的股权开拍,有意竞拍的机构云集,其中包括坊间传言肖风将准备投奔的万向集团旗下公司的浙江工商信托。
拍卖当天,肖风也去了现场。
记者查阅媒体当时的报道,起拍价为28亿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争夺后,招商证券最终以63.2亿的“天价”拿下这部分股权,平均每股132元,刷新了此前银华基金公司保持的每股56元的国内基金公司股权拍卖价格最高纪录。
至此,招商证券共持有73%的股权,成为博时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结果,令肖风也感意外。
在离任前的媒体餐叙会上,肖风谈到:“拍卖金额在50亿以内,还是值得的,所以那天在现场看到50亿一会儿就过了,奔60亿去了,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由于73%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非合资基金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的上限,2009年9月,招商证券将超限的24%分成四份,以109.5元/股挂牌价,分别转让给天津港、上海盛业资产、璟安实业、丰益实业,各受让博时6%股权。
截至目前,博时股东共有7家,分别为招商证券(49%)、上海盛业资产(6%)、丰益实业(6%)、广厦建设集团(2%)、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5%)、璟安实业(6%)和天津港(6%)。
目前,博时董事会有8位董事,除了3位独立董事以及副董事长肖风外,董事长杨鶤、董事汤维清、王金宝均出自招商证券,另外一位董事来自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由此可以看出,招商证券在董事会的地位并不轻。
“未清理股东结构终至不覆”
7月29日,肖风把一份卸任总裁但保留董事会职务的信发到博时每位员工的信箱里,这是博时员工离职时必做的一件事。虽然肖风随后在部分财经媒体餐叙会并不承认这是离职,只是“退居二线”,由此引发的内外部讨论依然迭出。
记者注意到,在餐叙会上,曾有媒体问肖风打算在博时董事呆多久,肖风笑着回答:“待到他们讨厌我为止。他们觉得我还有价值的时候我就做,觉得不需要或者没价值的时候再说。”
“肖总错过2006年大牛市前清理股东结构的时机,终至不覆,惜!”肖风卸任后,微博认证为博时基金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的万云在微博上叹道。
肖风对博时的贡献,非一两句能概括。仅从数字上来讲,截至2011年上半年,博时旗下共有27只产品,仅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就达到1100亿元。
在任期间,要说肖风有何遗憾,可能只有股权激励未能如愿,但肖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为此做了不少努力。
早在2006年6月,证监会基金部就召集包括博时等13家基金公司负责人探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初衷是为了避免基金公司股权更迭频繁,保持基金公司管理层的相对稳定,当时基本定调,基金公司管理层持股上限不得超过20%。
万云所指的“错过2006年大牛市前清理股东结构的时机”,正是这一时段。据了解,当时博时的股权激励结构的构想也得到了大股东金信信托的支持,并在2007年初作为四家基金公司之一把股权激励试点方案上报给了证监会。
虽然监管部门对外一直未就此表过态,但随着金信信托出售股权,招商证券高价拿得后,博时关于股权激励的尝试告终。
此后,肖风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激励机制问题。在“第八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肖风指出,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设计,确实很难跟基金经理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业”。
博时的股权激励机制“泡汤”后,坊间有关肖风出国学习、辞职等传言不断多起来。肖风也承认,考虑新的人生规划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
卸任前再谈股权激励问题,肖风言语间有些躲躲闪闪,话语间也流露出无奈之情。
当餐叙会上记者问及股权激励话题,肖风答曰:“实际上这个行业在自觉不自觉地用估值的办法在解决它。为什么基金行业的工资就比别人高啊?实际上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去年8月,肖风同时提名的5位副总经理上任,分别是杨锐、董良泓、邵凯、李志惠、李雪松,他们均跟随肖风5至11年,均为业务骨干。
当时业内认为,博时这种安排是为了留住人才;也不乏有人猜测,在招商证券强势入驻的情况下,此举可以壮大管理层的力量。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肖风的“办法”之一。
虽然当记者问及多年来博时发展的经验时,肖风只说了句“还没有认真总结过”这种类似于“无可奉告”的话,但不失时机提倡股权激励的他显然明白,资产管理行业中,只有“人”才能掌握话语权。
而未能从博时现有体系中培养出接班人,更像其为博时将进入“招商证券时代”留下余地。
博时迈入“招商证券时代”
肖风离开管理层,意味着博时将真正迎来“招商证券时代”。从目前各种消息的指向看,肖风的接任者可能是现年37岁、来自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何宝。
但有关何宝的传闻,被博时相关人士否认。肖风也曾透露:“(接班人)没有最后确定,候选范围超出了基金圈,甚至超出证券圈。”
关于何宝,公开的资料并不多,据记者了解,他先后任职于社保基金和中投公司,主管境外投资业务。
引起《投资者报》记者注意的是,何宝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方面的观点,与肖风出入较大。
在今年4月底举办的“中美基金香山论坛”上,以中投相对收益投资部副总监、新兴市场股票投资主管身份出席会议的何宝认为,国内的激励已经足够吸引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回来工作,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问题不是公募基金的激励问题,而是在社保、中投、保险、银行这些机构中,还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打理的问题,这些机构远未和国际接轨,他们才存在激励问题。
记者注意到,基金业内人士近期谈起博时,几乎都在担心博时可能出现一轮人事动荡。这种现象会否发生,尚待观察。
巧合的是,《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自招商证券成为博时大股东后,博时资产规模在持续下滑。
Wind数据显示, 2007年底博时总资产为2216亿元,排在57家基金公司第二位,随后行业排名逐年下滑;2008年排名第三,2009年、2010年排名第四,截至今年上半年,其资产规模进一步缩水至1100亿元,已被嘉实、易方达、南方基金公司先后超越,排在行业第五名,而尾随其后的广发基金资产规模为1025亿元,距离仅一步之遥。
虽然自2008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资产规模整体缩水,但博时的缩水幅度显然更为猛烈。
Wind数据显示,这期间,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由3.3万亿缩水至2.3万亿,降幅30%,而博时的降幅,超过50%。
如何稳定现有管理团队?如何让博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再继续下滑?将是大股东招商证券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
这是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7月末在微博上,对博时基金公司总裁肖风离职发出的感叹。
7月末,肖风卸任博时基金公司总裁、仍担任公司副董事长一事获博时基金董事会通过的消息正式传出。此后,有关肖风去职的原因、肖风的继任者会是谁的推测层出不穷。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肖风卸任一事,外界的看法与肖风自身的解释相去甚远,即使是在博时基金公司志在平息市场猜测,而专门安排肖风与部分财经媒体进行餐叙之后,相关的推测、揣测仍然不绝。
虽然肖风否认了离职起因源于与股东之间的不和,但记者注意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博时基金内部一直有两股力量——历经多次股东更迭,依然“稳打不动”主政博时13年的肖风,以及作为后来者、强势控股博时的招商证券互相交织。
二者博弈的结果是肖风淡出管理层,博时基金正式由“肖风时代”步入“招商证券时代”。
管理团队能否顺利过渡,很大程度将决定“招商证券时代”的博时去向。《投资者报》记者就此在8月10日采访招商证券总裁、博时基金公司董事长杨鶤时,她表示现在此话题比较敏感,“在博时基金新的总经理人选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不方便说什么。”
博时股东变化纷繁
记者注意到,在肖风确定卸任总裁后举办的媒体餐叙会上,有媒体曾问肖风:“网上说你跟股东之间闹矛盾。”
肖风对此作答:“这个还真没有,股东对我非常信任。当初招商证券花60多个亿买股权,持有73%的股份,八个董事中就派了三个董事,董事会都没有试图去控制,还控制我干什么呢?”
记者通过整理博时成立以来的股东变化图谱,发现其股东变化可谓纷繁复杂。
1998年7月13日,博时基金公司正式成立,肖风是带队者。初始阶段,博时的股东有四家,分别是光大证券、国信证券、金信信托和长城信托,各占25%的股权。
当年10月,招商证券刚刚由独立法人资格的“招银证券公司”更名为“招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为首家经证监会批准改制增资的证券公司。
博时成立后的第二年,创业股东就陆续退出。
2000年,国信证券出让持有的博时25%股权,这部分股权的受让者正是招商证券。
由此,招商证券进入博时董事会,并随后通过天价竞拍、分拆出售两大动作,完全成为博时法定意义上的“大老板”。
2003年,长城信托将持有的博时25%股权转让给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光大证券退出,受当时非合资公司不能绝对控股限制,博时创始股东金信信托受让23%的股权,成为博时的大股东,另外2%由广厦建设集团接手。
金信信托素有“江南第一庄”之称,曾在证券市场上盛极一时。2003年后,随着证券市场的低迷和监管力度加强,其亏损连连后被监管层停业整顿。
2007年12月26日下午,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时48%的股权开拍,有意竞拍的机构云集,其中包括坊间传言肖风将准备投奔的万向集团旗下公司的浙江工商信托。
拍卖当天,肖风也去了现场。
记者查阅媒体当时的报道,起拍价为28亿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争夺后,招商证券最终以63.2亿的“天价”拿下这部分股权,平均每股132元,刷新了此前银华基金公司保持的每股56元的国内基金公司股权拍卖价格最高纪录。
至此,招商证券共持有73%的股权,成为博时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结果,令肖风也感意外。
在离任前的媒体餐叙会上,肖风谈到:“拍卖金额在50亿以内,还是值得的,所以那天在现场看到50亿一会儿就过了,奔60亿去了,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由于73%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非合资基金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的上限,2009年9月,招商证券将超限的24%分成四份,以109.5元/股挂牌价,分别转让给天津港、上海盛业资产、璟安实业、丰益实业,各受让博时6%股权。
截至目前,博时股东共有7家,分别为招商证券(49%)、上海盛业资产(6%)、丰益实业(6%)、广厦建设集团(2%)、长城资产管理公司(25%)、璟安实业(6%)和天津港(6%)。
目前,博时董事会有8位董事,除了3位独立董事以及副董事长肖风外,董事长杨鶤、董事汤维清、王金宝均出自招商证券,另外一位董事来自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由此可以看出,招商证券在董事会的地位并不轻。
“未清理股东结构终至不覆”
7月29日,肖风把一份卸任总裁但保留董事会职务的信发到博时每位员工的信箱里,这是博时员工离职时必做的一件事。虽然肖风随后在部分财经媒体餐叙会并不承认这是离职,只是“退居二线”,由此引发的内外部讨论依然迭出。
记者注意到,在餐叙会上,曾有媒体问肖风打算在博时董事呆多久,肖风笑着回答:“待到他们讨厌我为止。他们觉得我还有价值的时候我就做,觉得不需要或者没价值的时候再说。”
“肖总错过2006年大牛市前清理股东结构的时机,终至不覆,惜!”肖风卸任后,微博认证为博时基金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的万云在微博上叹道。
肖风对博时的贡献,非一两句能概括。仅从数字上来讲,截至2011年上半年,博时旗下共有27只产品,仅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就达到1100亿元。
在任期间,要说肖风有何遗憾,可能只有股权激励未能如愿,但肖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为此做了不少努力。
早在2006年6月,证监会基金部就召集包括博时等13家基金公司负责人探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办法,初衷是为了避免基金公司股权更迭频繁,保持基金公司管理层的相对稳定,当时基本定调,基金公司管理层持股上限不得超过20%。
万云所指的“错过2006年大牛市前清理股东结构的时机”,正是这一时段。据了解,当时博时的股权激励结构的构想也得到了大股东金信信托的支持,并在2007年初作为四家基金公司之一把股权激励试点方案上报给了证监会。
虽然监管部门对外一直未就此表过态,但随着金信信托出售股权,招商证券高价拿得后,博时关于股权激励的尝试告终。
此后,肖风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激励机制问题。在“第八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肖风指出,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设计,确实很难跟基金经理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业”。
博时的股权激励机制“泡汤”后,坊间有关肖风出国学习、辞职等传言不断多起来。肖风也承认,考虑新的人生规划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
卸任前再谈股权激励问题,肖风言语间有些躲躲闪闪,话语间也流露出无奈之情。
当餐叙会上记者问及股权激励话题,肖风答曰:“实际上这个行业在自觉不自觉地用估值的办法在解决它。为什么基金行业的工资就比别人高啊?实际上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去年8月,肖风同时提名的5位副总经理上任,分别是杨锐、董良泓、邵凯、李志惠、李雪松,他们均跟随肖风5至11年,均为业务骨干。
当时业内认为,博时这种安排是为了留住人才;也不乏有人猜测,在招商证券强势入驻的情况下,此举可以壮大管理层的力量。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肖风的“办法”之一。
虽然当记者问及多年来博时发展的经验时,肖风只说了句“还没有认真总结过”这种类似于“无可奉告”的话,但不失时机提倡股权激励的他显然明白,资产管理行业中,只有“人”才能掌握话语权。
而未能从博时现有体系中培养出接班人,更像其为博时将进入“招商证券时代”留下余地。
博时迈入“招商证券时代”
肖风离开管理层,意味着博时将真正迎来“招商证券时代”。从目前各种消息的指向看,肖风的接任者可能是现年37岁、来自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何宝。
但有关何宝的传闻,被博时相关人士否认。肖风也曾透露:“(接班人)没有最后确定,候选范围超出了基金圈,甚至超出证券圈。”
关于何宝,公开的资料并不多,据记者了解,他先后任职于社保基金和中投公司,主管境外投资业务。
引起《投资者报》记者注意的是,何宝在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方面的观点,与肖风出入较大。
在今年4月底举办的“中美基金香山论坛”上,以中投相对收益投资部副总监、新兴市场股票投资主管身份出席会议的何宝认为,国内的激励已经足够吸引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回来工作,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问题不是公募基金的激励问题,而是在社保、中投、保险、银行这些机构中,还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打理的问题,这些机构远未和国际接轨,他们才存在激励问题。
记者注意到,基金业内人士近期谈起博时,几乎都在担心博时可能出现一轮人事动荡。这种现象会否发生,尚待观察。
巧合的是,《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自招商证券成为博时大股东后,博时资产规模在持续下滑。
Wind数据显示, 2007年底博时总资产为2216亿元,排在57家基金公司第二位,随后行业排名逐年下滑;2008年排名第三,2009年、2010年排名第四,截至今年上半年,其资产规模进一步缩水至1100亿元,已被嘉实、易方达、南方基金公司先后超越,排在行业第五名,而尾随其后的广发基金资产规模为1025亿元,距离仅一步之遥。
虽然自2008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资产规模整体缩水,但博时的缩水幅度显然更为猛烈。
Wind数据显示,这期间,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由3.3万亿缩水至2.3万亿,降幅30%,而博时的降幅,超过50%。
如何稳定现有管理团队?如何让博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不再继续下滑?将是大股东招商证券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