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或是银行业最大风险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利率,银行业,风险,投资
  • 发布时间:2011-09-19 12:44
  银行靓丽的2011年半年报,并没有使表现低迷的银行股有所起色。

  9月以来(截至9月14日),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中国农业银行,601288。SH)、中(中国银行,601988。SH)、建(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交(交通银行,601328。SH)五大行,A股跌幅平均达2%,H股表现则更不堪入目,除建行仅下跌3.98%外,其他四家跌幅均超过9%,农行甚至跌逾15%。

  看似不可理喻的市场表现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逻辑?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可能对银行造成打击继续在市场发酵之外,中国的银行还有哪些不被广为所知的隐患?

  记者采访多位银行界人士了解到,他们最大的担忧,是国内银行的发展模式问题,即普遍依靠息差“一招鲜吃遍天”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越来越走到头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够。

  “假如利率市场化在两三年内就放开,银行将难以承受,甚至业绩增长为负。这是银行将要面对的最大风险。”农业银行总行一位中层对记者坦言。

  显见,在中国银行业光鲜业绩的光环下,其自身的“硬伤”也逐渐在引起投资者重视。

  粗放型增长走到头了

  今年上半年,16家银行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08万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高达0.83亿元,吃息差依然是各家银行最赚钱的利器。“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扩大规模是中国各银行赚取更多利润的最佳方法。”中行董事长肖钢这样感慨。

  中国银行业近年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其规模扩张程度、资产及利润水平上升等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截至7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为103.17万亿元。不过,这在业内人士眼里,快速扩张却不是单纯的好事情。

  上述农行中层对记者表示,未来发展依靠这种粗放型增长越来越走到头了,就目前现状来看,银行的发展潜力受到很大约束。

  中行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宗良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尽管坚持认为,市场对银行的风险认识有所夸大,是把对宏观经济的担忧集中放在了银行头上,不过他也坦承,银行依靠一味规模扩张来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否则,越来越大的资本金补充要求,将很难实现。

  最近五年,银行业资产增幅年均复合增长保持在20%以上,假设保持这个速度,不到4年时间,银行业总资产还将翻一番。照此规模,即便不出现任何不良贷款,即便全部银行不吃不喝,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补充核心资本,也还需要补充4万亿元附属资本。

  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般来说,银行补充资本金有两个途径:一是利润留成,依靠自身积累;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但市场早就表示了反感的态度(其实这也是银行股低迷的原因之一)。此前的“扩张、融资、再扩张、再融资”循环模式,复制的难度越来越大。

  宗良认为,“瘦身+转型”将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问题是,瘦身迫在眉睫,而转型却非一日之功,其间银行的业绩靠什么来保障?这将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将要面临的最大风险。

  表外资产的风险不可小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报》指出,贷款管理风险,平台贷款的风险,房地产贷款的风险,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为2011年我国银行业应重点关注的六大主要风险。其实,这还只是被市场广为认知的,银行的隐形风险,至少还应包括表外资产的风险。

  根据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掌握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惠誉所评的16家中资银行中,已披露的表外项目总量几乎占到总资产的四分之一,超过3.5万亿 ̄4万亿美元。2007 ̄2010年间,已披露的表外项目增长106%,总资产增长77%。

  8月30日,惠誉评级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表示,自2008年底以来有5.6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和贴现票据被转移到银行的贷款组合之外。“如果这其中仅十分之一成为减值贷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至少会翻倍。”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呈现“井喷”式发展。据普益财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 ̄8月,全国96家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3426款,发行规模超过10万亿元。

  表面看起来,银行不担保本金,更不担保回报,似乎是无风险业务。实则不然。万一出现无回报或本金受损,银行真能独善其身或是若无其事吗?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曾这样评价: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规避资本监管、计提拨备等要求,通过设计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将存量贷款、新增贷款等转出表外。不容忽视的是,一旦理财产品出现支付风险,银行就会对企业给予贷款支持。这样看似风险低的表外融资立即转为表内,构成商业银行的一大隐形风险。

  利率市场化冲击波

  关于银行隐形风险,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那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银行内部人士坦承:银行最担忧的还不是资产质量、贷款风险,而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银行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假如未来2 ̄3年利率市场化就实质性放开,银行肯定适应不了,会出大问题。”一位大型银行中层对记者表示。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利率市场化将是银行四大利空之首。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银行面临的四大利空是:利率市场化,中国经济减速,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风险,以及监管加强(实施巴塞尔协议Ⅲ)。

  在中国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银行之间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同质化的竞争可能导致实际贷款利率的下浮和存款利率的上浮,银行的利差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最终可能导致部分定价能力差的银行受到显著冲击,乃至面临退出的风险。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方向,推出只是时间上问题。

  而另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四大行净息差较2010年分别下降16BP、17BP、15BP、18BP,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6.64%、6.68%、7.26%、7.11%;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四大行净息差较2010年分别下降104BP、111BP、83BP、110BP,利息净收入分别下降42.69%、43.08%、40.07%、44.29%。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将使上述银行利息收入下降一半左右。

  可见,如果届时银行业还只能依靠息差吃饭,银行业绩只增不减的神话也将成为历史。

  《投资者报》记者 华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