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邮票换一套北京四环内的房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邮票,房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9-19 13:31
在拍场上,百来万一枚的邮票已不鲜见。
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获价138万元;上拍于北京诚轩的一枚“1956年特15首都名胜天安门图‘放光芒’邮票”以149.5万元易主……在通胀和房价齐涨的年代,一枚邮票已经能盖过北京四环的房价了。
而在一级市场,生肖票、编号票、文革票等板块的风头已远远盖过昨日。与发行时的面值相比,动辄千余倍的涨幅亦算不上见闻。
这轮自2006年掀起的邮市行情里,鱼龙混杂,更多人正在邮市的震荡中寻找下一个能“越过龙门”的“白马”。
震荡格局依旧
原本属于邮市淡季的6至8月,今年却淡季不淡,过山车般的涨跌幅,让市场人士有些措手不及。
刚刚过去的8月份,邮票中的各种板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震荡走势。如老票中的文革票、JT票张、编号票、老本票等,新票中的二、三轮生肖、新本票、丝绸系列、连体双联、贺喜系列小全张等。
新票中的二、三轮生肖票增幅为最,而价位波动也较大。8月,第三版生肖票的调整在市场人士的预料之内。与此前春季邮市调整有所不同的是,回调品种主要是前期涨幅较大的新邮以及第三轮生肖邮。尽管回调时间达一月之久,但几乎所有品种的价格依然强势,牛市中的震荡格局还没有了结。
生肖票的表现冷热不均,曾经领涨市场两个多月的生肖票从7月下旬开始大幅震荡。最典型的是“甲申猴”全张票,自7月22日创出810元新高后掉头下跌,并于8月中旬落至500元附近,而到8月末,该品种回升至700元附近,较之6月份出现的230元低点,价格仍挂在高位。
据中国邮币卡网观察,整个第三轮生肖板块的回调中,没有一个创新低的品种。其中,“乙酉鸡”、“丁亥猪”、“戊子鼠”、“己丑牛”、“庚寅虎”和“辛卯兔”的全张票价格,在8月底分别为212元、105元、122元、200元、118元和97元。
同时,之前没有跟风上涨的第一轮和第二轮生肖票奋起直追,表现最为强势的是两套“龙年”邮票。逆势上涨的第一轮“戊辰龙”邮票一个月涨幅接近25%,全张票价已升至3300元附近。相比较而言,“庚辰龙”全张票仅为13%的涨幅略显逊色,而价格已创出6000元新高。
北京一位张姓藏家说,“这是一个新强老弱的市场,沉寂多年的邮市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逞强的老邮率先上涨,且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价。”尽管市场受到第三版生肖票的影响,但潜伏邮市的资金并未消停。其中,文革大全套(文革时期发行的十九组八十枚文字头邮票)已上涨至20万元,过去最高时也尚未超过8万元。“文革”初期,这19套邮票没有任何志号,发行部门仅在整版邮票的纸边印上编号“文1”、“文2”、“文3”……如今,文1、文10在邮市上已属罕见。
而文革之后发行的编号票也突破了曾经五六千元的最高价,涨至3万。并由此带动了早期JT票的上涨。而编年板块的走势整体偏弱,与以往新强老弱的格局大有不同。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也将此视为正常现象,“这同发行者诚信缺失,邮品发行量过大,资深邮人不集新邮等现实原因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业内人士已经在这么多年的邮市变化中,看到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邮品已经逐渐实现价值回归,整个邮市的市场调节作用也在逐渐凸显。
13年一波升浪
中国邮市的命运,岂止是“坎坷”二字可以形容。
1915年,张景盂创立的五洲邮票社在苏州祥符寺巷开业了,这是中国最早创立的私人邮票商店,这种以旧邮票为买卖的业务在当年极为少见。在张氏兄弟的经营下,这家私人邮票社存活了半个世纪。
五洲邮社由此成为中国邮市诞生的标志。在其关门大吉之前,新中国成立了,之后经历了34年风风雨雨可谓是中国邮市的萌芽阶段,在战乱的影响下,这个市场的发展甚为有限。幸好有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的推动,才使得“马路市场”(集邮爱好者自发在集邮公司附近形成了小规模的邮票交换及买卖市场)成为可能。尽管原始,也流露出邮市的活跃。
直到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一部名为《邮缘》的电影激起了集邮爱好者的共鸣。翌年,当中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字--9.3%时,邮票市场迎来了第一轮小高峰。
业内一位丁姓藏家将股市中的波浪理论运用到了邮市。他将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描述为:一浪为上升浪、二浪调整,三浪再大上、四浪调整,五浪再上升、但有可能走出失败形态。
据其观察,中国邮市的第一浪行情从1984年起步,到1997年完成,历时13年。1985年在底部吸货,市场中那只看得见的手也在同时起作用。是年5月,熊猫小型张以1266.83万枚的发行天量沉重地打压着市场,而普通小型张的发行量仅为200万张左右。史无前例的发行量不仅冲击着市场,更让熊猫小型张成为集邮史中不可抹去的一页。邮市的调控者将此视为一个“通过发行量调控邮市”的标准案例。
紧接着1986年,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集邮管理取缔非法倒卖邮票活动的公告》。且将邮票做了两个定性:其一是,邮票是国家发行作为邮资凭证的有价证券;其二是邮票在集邮领域是特殊商品。
公告还称,“未经邮政部门或集邮公司委托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经营邮票”,“从邮票发售之日起,一年之内不准增值;一年后如需增值,由中国集邮总公司统一规定”等等。于是,市场开始的一系列整顿工作降临在如襁褓般弱小的邮票市场。
1988年,中国高达18.8%的通货膨胀率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的货币,邮市借此机会热闹了一把,完成了第一浪中的一子浪上升。推助这一升浪的则是: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1989年2月10日发布的《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决定允许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合伙)经营邮票和集邮品。
此后为二子浪调整,直到1991年,才走到三子浪上升阶段。也就在这一年底,被称为“中国第一邮市”的北京月坛邮市停办整顿,进行邮票投机买卖活动被视为非法。全国各地邮市一度遭遇整顿。
之后,邮市经历了四子浪的小调,而这一调整的主因正是发行量。在集邮爱好者的记忆中,1992年之前鲜有发行量超过千万的邮票,而在1992年之后,发行量动辄3000万开外。
有关数据显示,1991年,JT邮票全年发行21套,发行量接近6亿,平均每套邮票发行量为2852万,1992年,邮票发行套数为20套,可是全年发行量翻了一番,达到11.5亿,平均每套发行量达到5771万,较1991年两倍还多。这是一个天量发行外加新邮打折的开始。
为抑制邮市下滑,邮电部门以缩减发行量的方式调控市场。1994年邮票发行量比1993年降低30%,而到了1996年,甚至出现中国邮政第一次销毁邮票的事件。而它也成为了1997年五子浪上升的导火索。历时13年,中国邮市终于完成了第一升浪阶段。
大浪淘沙
紧接着,开始了长达8年的第二大浪。
从那时起,邮票发行部门加紧对邮市的调控力度,其法宝便是发行量。《中国集邮报》曾对那段时期的发行量进行过统计,1998年发行的成套纪特邮票(不含小型张)国家发行价总计33.64亿元,而1999年减少至30.14亿元,到了2000年更大幅度降至20.49亿元。从套数上看,1998年发行的邮票普遍在3000万套以上,1999年则控制在2500万套左右,2000年缩减为1800万套上下,2001年除少数几套外大多为1700万套的发行量。
而在众多的邮票板块中,小型张又成为了重中之重。邮政部门在缩减发行量的同时,也在小型张的数量和面值上进行控制。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的全年小型张发行价为13.72亿元,1999年为14.15亿元,而2000年则高达18.29亿元。1999年的邮票发行量虽有所减少,从发行价上,却没有看到什么动静。这与该年发行56枚一套的“国庆50周年”邮票和50元面值的“澳门回归”金箔小型张有很大的关系。
尽管调控来袭,但整个2001年,邮市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由此引发了一子浪下跌,其间,面值为2.8元的邮票,0.8元就能入手。此后,以小型张大幅上涨为标志的反弹可以视为二子浪,下跌三子浪是在2005年下半年完成。总体来看是5浪上升,3浪下跌,加上之前的13年时间,一共历经21年。
曾试图于2001年和2004年爆发的邮市行情,没能走远,而是将这一升势推迟到了2006年。更确切地说,这一年的上涨与2005年9月批复的国家邮政改革方案有着莫大的关系。不仅销毁了1992年至2003年的库存邮票,同时也改变了2006年新邮预订政策--“预订为主、零售为辅”。
是年,老票型张的行情开始启动,尤其是印量在100万枚左右的精品。如热门品红楼梦、西厢记、兵马俑、牡丹亭、三国、水浒、聊斋第一组,还有任女图、敦煌壁画、杜鹃花等名画、花卉型张,涨势如虹。拍场上更是遍地开花,“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变体新”成交价都在50万元以上;一枚“宫门倒”,以48.3万港元成交,神五飞船搭载邮品拍出220万元。
根据丁的推测,此轮始于2006年的行情将在2012年底或者2013年见顶,进而才是第四浪调整。重要的时间窗口剑指2018年,此后将是重要时间窗口,最终完成第五大浪的上升,是否走出失败浪有待时间检验。2018年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邮市将在高位波浪式的盘整或者经历一个衰落过程。邮市永远不会灭亡。
文字、编号票成新宠
“现阶段邮市散户投资者与其去跟风追逐炒高的‘80年庚申猴’等生肖邮票,不如静下心来,多多关注一些价值颇高的早中期邮品,尤其是编号邮票的收藏。”上海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资深邮商李先生如是说。与这位的观点不谋而合的大有人在。
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中国相继发行了文字票、编号票、JT早期票。其中,编号票和文字票发行时间均不长,盘子较轻。而编号票承上启下,既延续了文字票政治色彩浓厚的特色,又在题材多样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据了解,自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第一套文字邮票的简称)开始,至1970年1月21日止,4年间共发行19套;编号邮票从1970年8月1日发行编1开始,至1974年10月15日止,4年间共发行21套。如今文字邮票、编号邮票大全套的市场参考价是面值的几千倍。
就编号票而言,其发行时期的集邮市场尚未复苏,收集邮票、尤其是收集全品相新票的人相当稀少,大多被用于贴信,市场消耗非常大,目前实际留存下来的整套全品相编号票的数量更少了。
统计显示,在共计21套95枚编号票中,发行量在1000万套以下的有10套,占48%,其中有5套的发行量在200万套以下,发行量最少的两套“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庆祝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成立30周年”,各自仅为125万套。其面值设置多为低面值的4分、8分、10分、22分、43分、52分票,其中80%是当时国内用量最多的平信邮资面值为8分的邮票。
据毕氏邮品分析,文革票大全套从2005年的4万元起步,2011年已升至23万元,涨了近6倍;编号大全套从2005年的3500元涨至3万元,涨了8倍多。比较而言,如今的文革票、编号票等老票没有库存,因而恢复了邮票高收益的本质。更重要的是,投资者逐渐认清了炒作截留新邮的危害,同时老票资金链没有断裂,从而形成了稳定上涨的趋势。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
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一枚“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获价138万元;上拍于北京诚轩的一枚“1956年特15首都名胜天安门图‘放光芒’邮票”以149.5万元易主……在通胀和房价齐涨的年代,一枚邮票已经能盖过北京四环的房价了。
而在一级市场,生肖票、编号票、文革票等板块的风头已远远盖过昨日。与发行时的面值相比,动辄千余倍的涨幅亦算不上见闻。
这轮自2006年掀起的邮市行情里,鱼龙混杂,更多人正在邮市的震荡中寻找下一个能“越过龙门”的“白马”。
震荡格局依旧
原本属于邮市淡季的6至8月,今年却淡季不淡,过山车般的涨跌幅,让市场人士有些措手不及。
刚刚过去的8月份,邮票中的各种板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震荡走势。如老票中的文革票、JT票张、编号票、老本票等,新票中的二、三轮生肖、新本票、丝绸系列、连体双联、贺喜系列小全张等。
新票中的二、三轮生肖票增幅为最,而价位波动也较大。8月,第三版生肖票的调整在市场人士的预料之内。与此前春季邮市调整有所不同的是,回调品种主要是前期涨幅较大的新邮以及第三轮生肖邮。尽管回调时间达一月之久,但几乎所有品种的价格依然强势,牛市中的震荡格局还没有了结。
生肖票的表现冷热不均,曾经领涨市场两个多月的生肖票从7月下旬开始大幅震荡。最典型的是“甲申猴”全张票,自7月22日创出810元新高后掉头下跌,并于8月中旬落至500元附近,而到8月末,该品种回升至700元附近,较之6月份出现的230元低点,价格仍挂在高位。
据中国邮币卡网观察,整个第三轮生肖板块的回调中,没有一个创新低的品种。其中,“乙酉鸡”、“丁亥猪”、“戊子鼠”、“己丑牛”、“庚寅虎”和“辛卯兔”的全张票价格,在8月底分别为212元、105元、122元、200元、118元和97元。
同时,之前没有跟风上涨的第一轮和第二轮生肖票奋起直追,表现最为强势的是两套“龙年”邮票。逆势上涨的第一轮“戊辰龙”邮票一个月涨幅接近25%,全张票价已升至3300元附近。相比较而言,“庚辰龙”全张票仅为13%的涨幅略显逊色,而价格已创出6000元新高。
北京一位张姓藏家说,“这是一个新强老弱的市场,沉寂多年的邮市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逞强的老邮率先上涨,且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价。”尽管市场受到第三版生肖票的影响,但潜伏邮市的资金并未消停。其中,文革大全套(文革时期发行的十九组八十枚文字头邮票)已上涨至20万元,过去最高时也尚未超过8万元。“文革”初期,这19套邮票没有任何志号,发行部门仅在整版邮票的纸边印上编号“文1”、“文2”、“文3”……如今,文1、文10在邮市上已属罕见。
而文革之后发行的编号票也突破了曾经五六千元的最高价,涨至3万。并由此带动了早期JT票的上涨。而编年板块的走势整体偏弱,与以往新强老弱的格局大有不同。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也将此视为正常现象,“这同发行者诚信缺失,邮品发行量过大,资深邮人不集新邮等现实原因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业内人士已经在这么多年的邮市变化中,看到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邮品已经逐渐实现价值回归,整个邮市的市场调节作用也在逐渐凸显。
13年一波升浪
中国邮市的命运,岂止是“坎坷”二字可以形容。
1915年,张景盂创立的五洲邮票社在苏州祥符寺巷开业了,这是中国最早创立的私人邮票商店,这种以旧邮票为买卖的业务在当年极为少见。在张氏兄弟的经营下,这家私人邮票社存活了半个世纪。
五洲邮社由此成为中国邮市诞生的标志。在其关门大吉之前,新中国成立了,之后经历了34年风风雨雨可谓是中国邮市的萌芽阶段,在战乱的影响下,这个市场的发展甚为有限。幸好有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的推动,才使得“马路市场”(集邮爱好者自发在集邮公司附近形成了小规模的邮票交换及买卖市场)成为可能。尽管原始,也流露出邮市的活跃。
直到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一部名为《邮缘》的电影激起了集邮爱好者的共鸣。翌年,当中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字--9.3%时,邮票市场迎来了第一轮小高峰。
业内一位丁姓藏家将股市中的波浪理论运用到了邮市。他将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描述为:一浪为上升浪、二浪调整,三浪再大上、四浪调整,五浪再上升、但有可能走出失败形态。
据其观察,中国邮市的第一浪行情从1984年起步,到1997年完成,历时13年。1985年在底部吸货,市场中那只看得见的手也在同时起作用。是年5月,熊猫小型张以1266.83万枚的发行天量沉重地打压着市场,而普通小型张的发行量仅为200万张左右。史无前例的发行量不仅冲击着市场,更让熊猫小型张成为集邮史中不可抹去的一页。邮市的调控者将此视为一个“通过发行量调控邮市”的标准案例。
紧接着1986年,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集邮管理取缔非法倒卖邮票活动的公告》。且将邮票做了两个定性:其一是,邮票是国家发行作为邮资凭证的有价证券;其二是邮票在集邮领域是特殊商品。
公告还称,“未经邮政部门或集邮公司委托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经营邮票”,“从邮票发售之日起,一年之内不准增值;一年后如需增值,由中国集邮总公司统一规定”等等。于是,市场开始的一系列整顿工作降临在如襁褓般弱小的邮票市场。
1988年,中国高达18.8%的通货膨胀率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的货币,邮市借此机会热闹了一把,完成了第一浪中的一子浪上升。推助这一升浪的则是: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1989年2月10日发布的《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决定允许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合伙)经营邮票和集邮品。
此后为二子浪调整,直到1991年,才走到三子浪上升阶段。也就在这一年底,被称为“中国第一邮市”的北京月坛邮市停办整顿,进行邮票投机买卖活动被视为非法。全国各地邮市一度遭遇整顿。
之后,邮市经历了四子浪的小调,而这一调整的主因正是发行量。在集邮爱好者的记忆中,1992年之前鲜有发行量超过千万的邮票,而在1992年之后,发行量动辄3000万开外。
有关数据显示,1991年,JT邮票全年发行21套,发行量接近6亿,平均每套邮票发行量为2852万,1992年,邮票发行套数为20套,可是全年发行量翻了一番,达到11.5亿,平均每套发行量达到5771万,较1991年两倍还多。这是一个天量发行外加新邮打折的开始。
为抑制邮市下滑,邮电部门以缩减发行量的方式调控市场。1994年邮票发行量比1993年降低30%,而到了1996年,甚至出现中国邮政第一次销毁邮票的事件。而它也成为了1997年五子浪上升的导火索。历时13年,中国邮市终于完成了第一升浪阶段。
大浪淘沙
紧接着,开始了长达8年的第二大浪。
从那时起,邮票发行部门加紧对邮市的调控力度,其法宝便是发行量。《中国集邮报》曾对那段时期的发行量进行过统计,1998年发行的成套纪特邮票(不含小型张)国家发行价总计33.64亿元,而1999年减少至30.14亿元,到了2000年更大幅度降至20.49亿元。从套数上看,1998年发行的邮票普遍在3000万套以上,1999年则控制在2500万套左右,2000年缩减为1800万套上下,2001年除少数几套外大多为1700万套的发行量。
而在众多的邮票板块中,小型张又成为了重中之重。邮政部门在缩减发行量的同时,也在小型张的数量和面值上进行控制。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的全年小型张发行价为13.72亿元,1999年为14.15亿元,而2000年则高达18.29亿元。1999年的邮票发行量虽有所减少,从发行价上,却没有看到什么动静。这与该年发行56枚一套的“国庆50周年”邮票和50元面值的“澳门回归”金箔小型张有很大的关系。
尽管调控来袭,但整个2001年,邮市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由此引发了一子浪下跌,其间,面值为2.8元的邮票,0.8元就能入手。此后,以小型张大幅上涨为标志的反弹可以视为二子浪,下跌三子浪是在2005年下半年完成。总体来看是5浪上升,3浪下跌,加上之前的13年时间,一共历经21年。
曾试图于2001年和2004年爆发的邮市行情,没能走远,而是将这一升势推迟到了2006年。更确切地说,这一年的上涨与2005年9月批复的国家邮政改革方案有着莫大的关系。不仅销毁了1992年至2003年的库存邮票,同时也改变了2006年新邮预订政策--“预订为主、零售为辅”。
是年,老票型张的行情开始启动,尤其是印量在100万枚左右的精品。如热门品红楼梦、西厢记、兵马俑、牡丹亭、三国、水浒、聊斋第一组,还有任女图、敦煌壁画、杜鹃花等名画、花卉型张,涨势如虹。拍场上更是遍地开花,“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变体新”成交价都在50万元以上;一枚“宫门倒”,以48.3万港元成交,神五飞船搭载邮品拍出220万元。
根据丁的推测,此轮始于2006年的行情将在2012年底或者2013年见顶,进而才是第四浪调整。重要的时间窗口剑指2018年,此后将是重要时间窗口,最终完成第五大浪的上升,是否走出失败浪有待时间检验。2018年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邮市将在高位波浪式的盘整或者经历一个衰落过程。邮市永远不会灭亡。
文字、编号票成新宠
“现阶段邮市散户投资者与其去跟风追逐炒高的‘80年庚申猴’等生肖邮票,不如静下心来,多多关注一些价值颇高的早中期邮品,尤其是编号邮票的收藏。”上海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资深邮商李先生如是说。与这位的观点不谋而合的大有人在。
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中国相继发行了文字票、编号票、JT早期票。其中,编号票和文字票发行时间均不长,盘子较轻。而编号票承上启下,既延续了文字票政治色彩浓厚的特色,又在题材多样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据了解,自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第一套文字邮票的简称)开始,至1970年1月21日止,4年间共发行19套;编号邮票从1970年8月1日发行编1开始,至1974年10月15日止,4年间共发行21套。如今文字邮票、编号邮票大全套的市场参考价是面值的几千倍。
就编号票而言,其发行时期的集邮市场尚未复苏,收集邮票、尤其是收集全品相新票的人相当稀少,大多被用于贴信,市场消耗非常大,目前实际留存下来的整套全品相编号票的数量更少了。
统计显示,在共计21套95枚编号票中,发行量在1000万套以下的有10套,占48%,其中有5套的发行量在200万套以下,发行量最少的两套“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庆祝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成立30周年”,各自仅为125万套。其面值设置多为低面值的4分、8分、10分、22分、43分、52分票,其中80%是当时国内用量最多的平信邮资面值为8分的邮票。
据毕氏邮品分析,文革票大全套从2005年的4万元起步,2011年已升至23万元,涨了近6倍;编号大全套从2005年的3500元涨至3万元,涨了8倍多。比较而言,如今的文革票、编号票等老票没有库存,因而恢复了邮票高收益的本质。更重要的是,投资者逐渐认清了炒作截留新邮的危害,同时老票资金链没有断裂,从而形成了稳定上涨的趋势。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