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大炼钢铁的回忆
- 来源:书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学,大炼钢铁,回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9-22 15:44
第二天醒来时,脚一着地就痛得难受,一看发现脚底肿得厉害。原来昨天去六中时刚下过雨,同学们无雨靴穿,布鞋又舍不得穿,只好赤脚前往,脚踩上去,全是石尖、石椤与脚底接触,几十里赤脚走下来,当时不觉太痛,第二天就肿痛得厉害了。早餐后又奉命去苏家滩拉炉胆石,脚再痛也必须去。这一段路是仁寿县到球溪河一段公路,路程比去六中还远。到了目的地,我们每车装了六块粗砂石凿成的炉胆,用从学校领来的米、菜与路边小店换饭菜,草草就餐后赶紧回校。
运回炉胆石后,我们都去搜集建炉和炼钢铁的材料。但学校附近既无铁矿石,又无可采伐烧制“钢炭”的林木,高炉还没建成就奉命去汪洋区越溪乡炼铁。
第三天下午,我们到达越溪乡,越溪是仁寿县与威远县交界的一个小集,属四川盆地盆边,是丘陵地形。我们来越溪的同学分成四个组:第一组为高炉组。我分在高炉组任鼓风手。一个高炉用一只(后用两只)直径一米的木箱往高炉内鼓内,一只风箱由两位同学拉,每拉半小时左右换下来休息,风箱不停,换人接着鼓风。这个组还有李茂良等几个同学负责配料、上料、观察炉内烧炼情况,他们按时按比较将“钢炭”石灰石、铁矿石等加入炉内,根据出炉熔液情况修改比例配料。第二组为采石组。据说越溪乡地里有铁矿石,同学们也到地里去拾过一些,但主要是开采的“铁矿石”运来炉前供第一组炼铁。第三组是烧炭组。这个组的同学将从山下砍伐的树木,按要求垒在事先挖好的沟内进行燃烧,当这些树木还没有完全燃烧时,就用土将其埋上,若干天后将土刨开,那些埋在沟里的树木若没有氧化完,就成了黑糊糊的“钢炭”,这些“钢炭”与城里涮羊肉用的木炭相差无几。第四组是后勤组,负责做饭、烧水、看住地。
我们高炉组将第三组送来的“钢炭”加入炉内用大风箱不停地吹,吹出很旺的炉火,将炉内材料熔化成红红的液态后放入炉前的槽内。我们二十四小时不停息地炼,炼了很长时间,也无数次地看着炉内红红的熔液流入坯槽内,有几次开炉溶液也迸出一星火花,我们认为这一次一定炼出铁了,喜报也写好了。但溶液冷却后一敲就碎,一丁点铁也没有,不知是铁矿石含铁量低,还是“钢炭”用人工鼓风吹的热量不够或者配比不当,当时没炼铁的师傅和技术人员指导我们,几十天下来始终没从炉渣中找出一星半点铁来。我们这些鼓风手都是十八、九岁的壮小伙子,辛辛苦苦几十个昼夜不停地拉风箱,眼看着山上山下原来遮天蔽日的树木,被我们的高炉“吃”光了,只在炉旁堆出小丘似炉渣,可是一两铁也没炼出来,心里很难过!
春节前,我们奉命回校,回校后看到学校原有的数百年乃至上午年的古柏砍伐殆尽,原来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校园已光秃秃地了,十分荒凉。回校后立即复课迎考,三个月的炼铁劳动才结束。
梁伯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