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学校也出好学生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周帅,新书,学校,学生
  • 发布时间:2011-09-22 16:06
  去年冬天,我在上海和周帅第一次见面,为他的热情和练达感到意外。在这个时代,以他的年纪而论,我感觉他似乎不应该有如此的成熟和识见。我们在一家咖啡馆聊了很长时间,期间主要是我问他的经历和听他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此前,我和周帅有过通讯联系,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分手时,周帅提起,能不能为他将要出版的书写一个序言一类的东西,我当即答应了,因为经过这次谈话,我感觉周帅对文史很有兴趣,也有相当的训练和积累,如果以后能有好的机遇,定能做出一些成绩。他本科读书的学校不是很有名,周帅在那里生活得也不是很愉快,但他对学校的校史和掌故也非常熟悉,这也是我判断他对文史确有兴趣的一个原因,因为凡对自己居处历史和变迁有兴趣的人,多数是对历史保有热情,周帅应当是这样的学生。

  胡适过去说过,“差”学校也出好学生。我相信这个判断,尤其对文史哲一类学生,关键是他们读书的趣味和对学者的理解与判断,至于在何种学校读书,一般来说还并不特别重要。周帅显然符合胡适的这种判断。当然,现代新教育制度下,有新门第观念出现。我个人理解,新门第的合理性并不在学术的承传,主要是在机会的相对容易得到。名校在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作用,主要是给人面子,而面子在陌生化环境中,是我们判人识物的主要依据。至于学术的承传,现代教育制度下,名校的作用倒不是绝对的。传统教育讲的是师承,学生跟着老师跑,比如当年陆宗达在北大跟黄侃读书,黄侃要到武汉去,陆宗达也立刻从北大退学跟老师走,现在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了。陈平原如果到了武汉大学,我相信北大中文系不大会有喜欢陈平原的学生马上退学,跟他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现代教育制度下,学校比人重要,这有合理性,但也不尽完全合理,特别是对学文史哲的学生来说,我以为还是人比学校重要,但这个看法现在不可行,因为现代教育把面子看得比里子重要。比如以“211”和“985”来判断学生,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也不能绝对化。我在山西多年,而山西只有一所“211”院校,当年的名额被主事的省委领导给了太原工学院,而百年老校山西大学却与此无缘。后来太原工学院改名为太原理工大学,也办成了综合大学,也开始建立相关的文科。现在要是有一个学生问我,如果同样是历史系和中文系,在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之间该如何选择?那么我要先问他,如果是对学术有兴趣,想学东西,肯定是山西大学,但如果是为了找饭吃,为了面子,当然就选择太原理工大学,因为现在“211”高校,基本成了现行教育制度中判断学生的基本前提,太原理工历史系毕业的学生,在一般外行管理人员看来,一定比山西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要好,其实太原理工大学的历史系才办了几年,而山西大学的历史系已经办了一百年了。但现在是只问学校,不问专业,更不问人的时代,学校的名声高于一切,跟谁学,学什么倒在其次。周帅今年保送研究生,南京大学的董健先生本来要把他招到南大,周帅所在的学校里居然还不想把外推的名额给他。南京大学后来因为周帅所在的学校不是“211”学校的原因,最终没能成功将周帅招去。董先生自己都说,这其实毫无道理,但是他也没办法。

  周帅能写文章,也有见识,但他这本书中的文章,多数还是谈大问题。人在青年时代都喜欢谈大问题,中年以后反而没有勇气再谈,倒是关注小事了,这和阅历相关,也与对学术的理解相关。一般来说,大问题容易谈,而小问题就不很容易;抽象的问题容易,而具体的问题就难,熟问题容易,生问题难。我曾对他说过,希望他以后在关注大问题的同时,也能多谈些小问题,这样对他的帮助可能会大一些。

  我同时也想,这些大方面的知识,周帅是如何得来?他又是如何判断这样复杂的历史事件?我感觉首先是他自己的阅读取向。周帅就读的是中文系,他最喜欢的文学评论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著名的李劼。周帅的文章,可以隐隐约约看得出李劼的影响,据周帅自己说,他从文学评论转向研究历史,和李劼的《论晚近历史》有着很大的关系。周帅对历史的兴趣,可以从他随身带着的一本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看出来,他也非常喜欢余英时和张灏的作品,这两位先生都是思想史研究的大家,周帅的文字有向思想史这方面研究靠近的趋势。

  同时我也有些担心的是,周帅所获得的这些大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己努力的阅读外,与网络时代的到来还是有着一些关系,这倒不能简单判断为就是缺点,但对通过网络获得知识的方法,我们也要有所警惕,也就是说不能简单依赖这个获取知识的渠道,还必须建立一个原始阅读的根基,二者结合可能是未来知识来源的一个基本状态。

  周帅还很年轻,我希望他以后能遇着好的机会,也希望有识见的学者能破除一些制度的障碍,把眼光投向那些出身并不很好,但却对学术真有兴趣也有才能的学生身上。

  谢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