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秦关,四大要塞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
  • 发布时间:2011-11-17 17:25
  陕西古称“秦”,秦地关中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早在成都平原之前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天府”。自古以来,“拥关中而成霸业”的王朝不在少数,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西周、秦、汉、西晋、隋、唐等。既然是王朝重地,自然就少不了雄关险隘的拱卫,在历史上,关中周围关隘重重,多如牛毛,最著名的就有四座--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所谓“百二秦关,四大要塞”正是指此。

  其中,函谷关位于关中东面,在今天陕、豫两省交界的灵宝市境内。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的险要位置,使它成为关中平原东面的天然屏障,牢牢地扼守住了古代长安通往洛阳的道路,要想从东面攻入关中,函谷关不可回避。那么,历史上函谷关的战况究竟有多激烈呢?在不久之前,函谷关城附近出土了一具古代军人遗骨,仅仅是嵌在骨头里的箭镞就有十几枚,可见当时战况的惨烈。函谷关下的战斗从春秋战国一直打到抗战时期,1944年日寇8万余人叩关进犯,中国军队誓死抵抗,终未能使日寇西进一步,这就是著名的“函谷关大战”。也正是这次战役,才保住了关中大地。

  与函谷关颇为相似的是关中南面的武关,武关也位于秦岭山中,具体说来,它坐落在今天陕南丹凤县的武关镇。武关最早由战国时秦国设立--目的是为了防御南方的楚国,而武关最出名的战役(也可以说是一场阴谋)则发生在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入武关扣作人质,最终客死他乡。20年后,秦军又从武关出征,一举攻下了楚国首都,都城陷落的当日,诗人屈原在汨罗江中“怀沙自尽”。至今,那道武关边的“秦楚分界墙”仍然依稀可辨……

  关中西面的大散关被今人熟知,主要还是因为北宋陆游的那句“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南郊,距离市区并不远。历史上,由于大散关“南扼川蜀要道,东望长安,西阻戎狄”,夺得大散关便可控制蜀地与关中门户,而争得蜀地与关中,便可赢得半个中国,因此,从春秋战国直到宋元时期,大散关烽烟密布,有历史记载的大战役就达70余场,其间不知多少奇谋诡计、血性悲情在此上演。

  而“关中四塞”的最后一座--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在修筑之初便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任务: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犯。历史上,匈奴、吐蕃、西夏、蒙古,还有后来的鞑靼都曾在萧关与中原王朝大战。“一曲胡笳,马蹄声噎”,比起其他3座险关,六盘山中的萧关更有边塞的味道,唐代王维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唱正是题咏这里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