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释迦,菩提树,佛教,荔枝
  • 发布时间:2011-11-18 10:04
  常熟习的菩提树、莲花等。除了这些树和花,还有一种水果也与佛教颇有渊源,它就是释迦。

  初次见到释迦,你一定会被它那“满头包”的可爱样子所吸引--圆圆的果实上布满了疣状凸起,这与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发型极为相似,因此释迦又被称作“佛头果”。

  释迦为番荔枝科番荔枝属植物,故而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番荔枝”。这个名字也十分形象,“满头包”的形态的确又像放大了的荔枝果。未成熟的释迦的外皮呈黄绿色,坚硬苦涩,成熟后外皮软化,用手掰开会发现里面有几十颗黑色小果,每一颗外面包着一层白白的奶油状果肉,香甜可口。

  释迦是一种极具特色的热带水果,原产于美洲加勒比地区,目前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均有种植,其中以台湾台东地区产量最大。释迦在我国的种植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加勒比海一带的荷兰商人从苏里南、荷属安地列斯群岛等地把释迦带到了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而后又一路带到了我国的台湾岛。明末诗人沈光文在诗文《释迦果》中写道:“称名颇似足夸人,不是中原大谷珍。端为上林栽未得,只应海岛作安身”,在诗中,诗人以释迦果自嘲,感叹他和释迦果一样四处漂泊,最终在偏远的海岛上度过余生。如果抛开诗文的字面意思不看,转从史料的角度理解,该诗证明释迦至少在明朝中后期就已在我国台湾岛落户了。

  在释迦现在的主产地巴西,它又被称为fruta do conde,即“伯爵之果”, 这是因为它是被一位伯爵引种到巴西的,并且其造型也颇似伯爵戴着的波浪层叠的假发。而它在英文里的名称sugar-apple(糖苹果)则直接诠释了它的特质--甜。

  释迦的果肉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能养颜美容、健强骨骼、增强免疫力。除了鲜食外,在菲律宾,释迦还被大量用于酿酒,而印度人则将它的果肉当作护发素使用,并将释迦的种子磨成粉撒在头上以祛除头虱。

  在我国台湾地区,释迦更是深受人们喜爱,每年12月份释迦的丰收季节,台东县都要特别举办庆典活动,邀请各方人士品尝这种味道鲜美的水果,还要选出个大的“释迦王”。据说,有一颗释迦王曾以6万元新台币(约合1.2万人民币)的高价卖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