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姓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耳姓,吴楚争霸,起源,历史
  • 发布时间:2011-11-18 10:02
  关于“耳”姓的起源,首先要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名李重耳、老聃)说起。西汉初年,由老子创立的“黄老思想”在朝野上下备受推崇,可到了汉武帝时,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与他的执政理念相冲突。到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太上皇”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掌握实权后,立即摒弃黄老思想,全面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也许是在新政过程中遭遇了太多阻力,汉武帝竟然迁怒于老子,他下令民间不准再使用“老子”、“老聃”这样的尊称,而是直呼老子为“李耳”, 人们如有违犯必遭重罚。然而政令归政令,博大精深的老子学说早已深入人心,不容贬损,一些老子的后人和崇拜者为了纪念先贤,索性直接取“耳”为姓,这就是“耳姓”的起源之一。

  此外,耳姓中还有一脉是从古代官职中演变而来的。公元前488年,刚刚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吃了大亏的楚国迎来了它的新君主--楚惠王。楚惠王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刻反思了楚国君王独断专行、群臣阿谀奉迎的风气,决心改革政治。为此,他在朝中特设了“耳目史”一职,用以监督君王和群臣的言行,并严格记录于史书。正是这一举措使楚国上下风气大变,政治逐渐清明,军事、经济实力也开始慢慢复苏,迅速回到了春秋诸侯争霸的行列中。不出几年工夫,楚国霸气重现、南征北讨,相继灭掉了杞、陈等诸侯国。

  至此之后,“耳目史”的制度被各国仿效,后来秦始皇时更将“耳目史”升格为“御史大夫”,赋予其最高监察之权,甚至可以直言天子的过失。在这些“耳目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取先祖官职为姓,称为耳目氏,亦有简化为单姓耳氏的,世代相传。

  耳姓第三个渊源也与楚惠王有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灭掉陈国后,陈国陈姓贵族纷纷改姓避难,其中有人将篆体的“陈”字按笔画拆解为复姓“阜东”, 因篆体的“阜”字形似“耳”字,“阜东”姓便逐渐演化为耳东姓或东耳姓,直至简化为耳姓、阜姓。

  弹指一挥间,两千多年过去了,耳姓的由来千头万绪,随着光阴的起伏一路坎坷跌宕,有些已难以考证。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耳姓渊源只是古代典籍中有记载的而已,更多的源流、故事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再难追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