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藏地山南的 四大神山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西藏,雅拉香波,贡布日,海不日
  • 发布时间:2011-11-17 17:42
  雅拉香波、贡布日、海不日与曲果日并称为西藏山南的四大神山,这4座山各具神性。其中,雅拉香波和贡布日同藏民族的起源息息相关;海不日神山则见证了“上师仁波切”莲花生的无量神威;而被称为“西藏幸福之源”的曲果日,从古至今始终被神秘笼罩。

  探寻山南四大神山的起源,其实就是一次西藏文明的寻根之旅,无数的人文、宗教故事都在4座神山上深深积淀,只要了解了这些神山,云遮雾绕的西藏文明就算被揭开了一角。而从神山着手,正是理解整个西藏文明的捷径。

  今天,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游人可以亲近这些山峰,他们和转山的藏族民众一起,在神山下感悟,体味着心灵的荡涤。

  雅拉香波神山

  被“封神”的历史至少有1500年

  在山南乃东县东南部,一座银色的雪峰傲立天际,阳光下山峰熠熠生辉,折射出万丈光芒,这就是山南地区最著名的神山--雅拉香波。

  雅拉香波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一座孤立的大山,海拔6636.8米,山顶冰川终年不化,宛如巨大的水晶宫殿。在藏传佛教中,雅拉香波是一座地位显赫的神山,它声望很高(仅次于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晋升神格的时间也极为久远--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敦煌发掘出了一批唐代古藏文手卷,里面多次提到雅拉香波,并正式称它为“斯巴大神雅拉香波”。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雅拉香波“封神”的历史至少已有1500年。

  与藏区其他神山不同,雅拉香波在藏民心中有着别样的意义:雅拉香波孕育出了藏民族的母亲河--雅砻河,在河流两侧的丰腴土地上,藏族先民繁衍生息,渐成聚落。公元前2世纪初叶,西藏第一个藏王聂赤赞普在雅砻河谷建立了名为“博”的部落,并确立了子孙世袭赞普的制度。关于聂赤赞普和雅拉香波,藏民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聂赤赞普是突然降临在河谷中的,他身着金盔金甲、器宇不凡,因为语言不通,起初人们并不知道他的来历。后来,只见聂赤赞普举起右手指向雅拉香波。此时人们终于明白了他的来历--他是从山顶下凡的神人啊。于是众人欢呼雀跃,将聂赤赞普高高抬起来巡游,用肩头当做他的宝座,并拥立他为首领(“聂赤赞普”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肩座王”)。

  后来,人们在雅拉香波边上修建起了雍布拉康宫殿供赞普居住。这座被誉为西藏第一座宫殿的雍布拉康,历经千年,至今依然高耸山顶,和雅拉香波一起,俯瞰着雅砻河谷的土地和人民。

  雅砻河孕育了藏民族,而雅拉香波又发源了雅砻河,因此与其他神山相比,雅拉香波就多了一些世俗的意义--它不那么高高在上,甚至还呈现出母亲般的脉脉温情,人们对它的朝拜崇敬自然也与其他神山不同。

  除了每年藏历5月的传统朝拜外,7月时雅砻河谷的“旺果节”也会在雅拉香布山下进行。“旺果节”是西藏农区的传统节日,“望”是“田地”、“果”是“转圈”,“旺果”就是在每年青稞收割前巡游田野、转庄稼地的意思。在旺果节当天,男男女女身着盛装汇聚到神山脚下,煨桑祈福,献上青稞、糌粑等祭品。待祈福完毕,轻快的锅庄歌声在人群中响起,神山脚下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在雅砻河畔,人们将旺果节举办地选在雅拉香波山下,其实就是对神山的独特感恩与敬仰。

  贡布日神山:

  神猴与罗刹女的传奇故事

  单从藏族的神山传说来看,贡布日神山也许是“派头”最大的一座。在传说中,这座紧邻山南首府泽当的神山由四位大神合力托起--东面马王、西面神相、北面孔雀、南面灵龟,山离于地,被神仙“供养”。有了众神的加持护佑,贡布日山自然非同一般,据当地藏民讲,登上贡布日神山后只要诚心参拜,有福气的人便会见到山上的仙境,并从浮现的景物中窥见自己一生的祸福。因此,每逢藏历吉日,信教群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转山朝拜,人们相信,只要绕着贡布日山朝拜一次,就可以预知凶吉,消免灾祸。

  贡布日神山最高海拔为4472米,在接近山顶、海拔4060米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的洞穴--猴子洞。洞不大,高仅2.5米,深还不到7米。别看猴子洞其貌不扬,里面却隐藏着整个藏区最有名的“神猴与罗刹女”的故事。

  相传在上古时期,一只名叫强久森巴的神猴在洞中修行,数百年中坚持不辍。可突然在某一天,神猴平静的修行生活被打乱了--罗刹女扎姆扎松每天都到洞前向它求爱,因为不愿放弃多年修行积累的功德,神猴坚决拒绝了。最后,无比绝望的罗刹女对神猴哭诉:“如果我们成不了亲,我就必须下嫁给魔鬼,并生下许多魔子魔孙,到那时整个雪域高原都会变成妖魔的世界,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罗刹女的一番话打动了神猴,他思量再三,终于答应了罗刹女的请求。后来,在贡布日山神的主持下,神猴、罗刹女结为夫妻。婚后,他们诞下6只小猴。为了使子孙能得到丰富的饮水和食物,神猴便将他们送到山下--据说当年“神猴遣子”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泽当镇(泽当在藏语中的意思即“猴子玩耍的坝子”)。

  又过了许多年,神猴和罗刹女下山看望子孙,然而子孙的景况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当初的6个儿女已繁衍成了拥有数百成员的大族群。森林里的果实被他们吃光了,又缺乏别的食物,子孙们个个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眼前的惨状让神猴心痛不已,没有办法,他只得向贡布日山神求助。仁慈的山神答应了神猴的祈求,从宝库中取出青稞、小麦、豌豆、荞麦等5样种子,播撒到泽当附近的河滩地上,并教会猴群耕种的方法。从此猴群便有了充足的食物,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后来,这些在泽当河滩地上刨土、下种、收割的猴群慢慢演化,成为高原藏族的祖先,而猴子洞所在地的贡布日山也成为西藏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圣地。

  海不日神山:

  和桑耶寺融为一体的神圣之所

  海不日神山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内,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桑耶寺毗邻。如果单从山的外形看,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座貌不惊人的小山丘竟能跻身在山南四大神山之列。

  海不日神山相对海拔只有60多米,体力好的人,从山脚登顶用不了半个小时,而转山一圈也不过小半天工夫。山上也没有什么别致的风景,全是光秃秃的土石,偶尔冒出地表的灌木丛也低矮得可怜,长到一定高度便戛然而止,对于向往风景的旅行家而言,海不日神山似乎没什么意义。

  然而,在藏族民众的心目中,海不日神山却有着最神圣的一面,而这份神圣就与山下的桑耶寺、藏传佛教里的“上师仁波切”莲花生紧密相关。

  在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742-797)统治时期,为了在雪域高原上弘扬佛教,赤松德赞决定在山南修建一座“世间无与伦比的寺院”,经过一番勘测,寺庙选址在了海不日山脚的平坝上。赞普赤松德赞对寺庙的兴建倾尽心力,他先后从当时佛法兴旺的印度请来两位大师--寂护、莲花生参与修建。

  也许是天不遂人愿,尽管一切小心谨慎,但是建寺过程中寺庙却屡屡垮塌,怎么也建不起来。后来,赤松德赞问卦神灵,终于明白了原因--寺庙东面的海不日山上有妖王盘踞,正是他们的阻挠,修建才如此不顺。不得已,赤松德赞只得请出精通密宗咒术的莲花生大师出面降妖伏魔--莲花生大师倒也厉害,他只身登上海不日山,现出法相化身和众魔头开打……在传说中,战斗持续了七天,最终邪不胜正,众魔头大败亏输,有的流落异乡,逃到了偏僻的藏东山岭;有的是“阵前起义”,归降莲花生大师,成了藏传佛教的护法神。

  如今,在海不日山上还留有许多当年莲花生大师与妖魔斗法的痕迹,此役不仅使莲花生大师名满藏地,也使海不日山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后来,凡是修习密宗秘法的僧人都必须到海不日山朝拜,以期得到莲花生大师的启迪。

  降伏了妖魔,这座“世间无与伦比”的寺院很快建立了起来。竣工之日,莲花生大师特地将赤松德赞请上海不日山,俯瞰这座宏伟建筑。寺庙的磅礴大气、金碧辉煌霎时征服了这位君王,他不禁惊呼:“桑耶、桑耶(出乎意料、出乎意料)”,于是“桑耶”便成了寺庙的名字,直到今天。在桑耶寺建成后的一千多年里,海不日山也跟着香火旺盛--这倒不是说海不日山是沾了桑耶寺的光,因为在人们的心中这两个地方早已融为一体,都是神圣之所,都为神灵之所在。

  曲果日神山:

  西藏幸福之源,可观四面的幸福之地

  从山南贡嘎机场下飞机前往拉萨,沿途必然经过一座横跨雅鲁藏布江的大桥--曲水桥,曲水桥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咽喉,过桥沿江往西到羊卓雍湖、江孜,往东则是通往拉萨的主要通道。

  在曲水桥桥头南侧,山南四大名山之一的曲果日巍然矗立,山体灰黑而凝重,层层叠叠的经幡在山上迎风飘舞,昭示着曲果日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据当地的藏族同胞讲,曲果日有“西藏幸福之源”的美誉,一座看似平淡的山丘竟拥有如此庄重的头衔,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但当要刨根问底,寻找曲果日美誉的由来时,没人能给出答案,唯一能见到的就是熙熙攘攘的转山队伍从西藏各地汇聚山下。转山的人群来到这里目的只有一个--寻找生命中的幸福之源。他们找到了吗?外人总是非常疑惑,不少游客也曾加入到转山的队伍中,绕山一圈下来疲惫不堪,最终对“幸福在哪里”还是不甚了了,更没有藏族同胞转山完毕后的那份喜悦与从容。

  曲果日所在的位置,在地理区划上属于山南贡嘎县管辖,贡嘎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福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历来就是西藏的粮食主产地,甚至还盛产别处少有的瓜果蔬菜。由“福地”而诞生“福山”曲果日,这似乎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

  然而,当人们追溯藏文经典《贤者喜宴》时才发现,曲果日“西藏幸福之源”得名已久,还远在贡嘎地区全面开发之前--之前的推论此时便站不住脚了。也同样是在《贤者喜宴》中,一则与松赞干布有关的记载仿佛揭示了答案: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将吐蕃的都城由山南雅砻河谷迁往拉萨,中途经过了曲果日。也不知当时发生了何种机缘,松赞干布登上曲果日远眺拉萨,佛寺的金顶依稀可见;往后看便是烟波浩渺的羊卓雍湖,蓝盈盈的湖水在云端映出海市蜃楼般的景致。后来,松赞干布专门作文记载自己的这次登山所见,并称曲果日为“可观四面的幸福之地”--也许,曲果日“西藏幸福之源”的美名就是从此流传开的。

  今天,随着西藏旅游的日益兴旺,加上曲果日交通便利,到此朝拜的游客也就越来越多,不少还是专程慕名而来,正是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期待,才赋予了曲果日无穷的魅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