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 唯一能够悬停和倒退飞行的鸟类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蜂鸟,迁徙,记忆力,鸟类
  • 发布时间:2011-11-18 09:48
  蜂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它们因出类拔萃的飞行本领、艳丽的色彩和娇小的体型而被人熟知。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蜂鸟被称为“神鸟”、“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

  众所周知,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蜂鸟科鸟类总共有300多种,它们各自的体形差异也很大,其中最大的巨蜂鸟体长达21.5厘米,比普通麻雀还大;而吸蜜蜂鸟的体长只有5.6厘米,体重仅2克左右,除开尾部,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这才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鸟类,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小的温血动物。

  蜂鸟分布在美洲,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无论是在沙漠边缘、红树林、热带雨林、草地或者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山山地,只要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蜂鸟,其实它们并不是蜂鸟,而是昆虫里的“四不像”--蜂鸟鹰蛾。

  蜂鸟拥有极为独特的身体结构 翅膀能每秒扇动80下、心跳每分钟上千次

  蜂鸟科鸟类共有96个属,共300多种。尽管蜂鸟种类繁多,但却十分容易辨认--它们飞行本领高超,是唯一能够悬停和倒退飞行的鸟类。

  和其他鸟类一样,蜂鸟需要拍打翅膀才能飞起来,但是它们微小的翅膀却使飞行的工作异常辛苦:体形瘦小的蜂鸟为了在进食时不被大风刮跑,必须每秒钟拍打翅膀40~50次,而最厉害的紫晶林星蜂鸟每秒钟能拍打80次!这样快的振翅速度使蜂鸟飞行时只能看见模糊的一片,同时翅膀还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这也是蜂鸟英文名称(hummingbird,意为嗡嗡鸟)的来源。除了晚上睡觉,蜂鸟几乎终日在空中飞翔,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漂亮的衣裳。

  为了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蜂鸟有着独特的身体结构--它们有8对肋骨,比其他鸟类要多两对,这样蜂鸟就能更好地维持身体平衡。蜂鸟的肩胛骨更短更坚硬,它们承担着羽毛的重量。当蜂鸟悬停时,它们的翅膀并不是上下扇动,而是整个翅膀保持挺直,并呈“8”字形运动。这种可以自由转动、完成各种动作的肩胛骨,在鸟类王国是非常罕见的。胸肌是蜂鸟各种技巧动作的动力源,它们的胸肌重量就占了全身重量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也超过了其他任何鸟类。蜂鸟的胸肌就像马达一样,产生的源源不断的力量让翅膀进行“高频振动”。

  为适应翅膀的快速拍打,蜂鸟的新陈代谢在所有动物中是最快的,它们的血流循环迅速,氧的需要量相当大。因此,除了翅膀,蜂鸟的心脏也是很辛苦的--飞行时,它们的心跳约每分钟500下,而蓝喉蜂鸟的心跳更快,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1260次。为了适应如此强度的心跳,蜂鸟的心脏肌肉相当发达,而按比例计算,它们的心脏也大出其他鸟类两倍。

  蜂鸟身体上那些不同于其他鸟类的构造,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但想要深入地研究蜂鸟却也很不容易--由于蜂鸟的体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目前发现并保存完好的蜂鸟化石寥寥无几。在南美洲曾发现过残缺的100万年前的蜂鸟化石,而在目前没有蜂鸟分布的德国南部,科学家却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鸟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但化石保存仍不完整。因为缺乏可靠的研究对象,蜂鸟的演化史至今仍是个谜。

  由于蜂鸟超快速的新陈代谢,它们每天消耗的食物远超过它们自身的体重,甚至达到体重的两倍。它们在飞行的时候必须每6~10分钟就进食一次。为了获取“巨量”的食物,蜂鸟每天必须采食上千多朵花的花蜜。食物短缺时,蜂鸟也能忍受几个小时的饥饿。这时,它们便不再飞行,以减慢新陈代谢的速度,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称为“蛰伏”。在“蛰伏”期间,心跳的速率和呼吸的频率都会变慢,以降低对食物的需求。当鲜花盛开,食物充足时,蜂鸟也不会贪食,因为吃得过饱就会增加体重,行动不便。

  蜂鸟的大脑只有一粒米大

  却能记住吃东西的时间和地点

  所有种类的蜂鸟都在生物圈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仅以高热量的花蜜为食,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各种植物之间忙碌着,吮吸着糖份充足的花露,同时也用它们的喙和羽毛来传播花粉。进食时,蜂鸟会在一朵花上停留,用长长的喙吸食花蜜,有时还会在空中移动,调整最佳进食角度,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

  为了获取食物,绝大部分蜂鸟都长有很长的喙,这样的构造即使面对管状的花朵,也能顺利吸食到花蜜。而某些蜂鸟的喙在进化过程中更与花朵配合得天衣无缝,如弯嘴蜂鸟,它们弯曲的喙能吸食漏斗形花朵的汁液--这种花的开口是隐藏起来的。

  尽管蜂鸟的大脑最多只有一粒米大小,但它们却拥有相当惊人的记忆能力。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证实,蜂鸟是唯一 一种能记住“吃东西地点和时间”的野生动物。在自己的取食范围里,蜂鸟不但能清楚地记住自己曾采过哪些花朵的蜜,还能预判这些花朵分泌花蜜的时间。这样,当蜂鸟再次出动的时候,就能做到“精确打击”,不再光顾那些没有花蜜的花朵了。科学家还专门做过实验:在一块地上种16种开花时间不同的花卉,结果蜂鸟采花蜜时都直接飞到盛开的花卉上劳作,时间掌握得相当准确。

  有些蜂鸟有迁徙的习惯,它们的记忆力能帮助它们获取食物。如加拿大蜂鸟,每年冬天会从寒冷的落基山脉飞行数千公里抵达温暖的墨西哥越冬。在迁徙途中,蜂鸟能够准确地记住以前吸食过的花在什么地方,以及每种花开花的时间。更令人惊讶的是,蜂鸟还能“认人”,只要为它们提供过食物的人,即使时隔两年,它们依然能够找到并认出来。

  科学家因此推测,蜂鸟拥有惊人记忆力的原因是,由于自身个体太小,年复一年的长途跋涉需要很长时间,它们不能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搜寻食物上,只能将获得食物来源的地方一 一记下。

  除了寻找花蜜,蜂鸟还喜欢游水,19世纪美国鸟类学家奥杜邦曾把蜂鸟游泳的景观比喻成“水面上耀眼的彩虹”,把蜂鸟群飞翔在天空中的景象描绘为“天女散花”。事实上,蜂鸟常常飞到四五千米的高空,仅凭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它们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0公里,如果是俯冲的话,时速可超过每小时100公里。

  击退体型大20倍的敌人

  一小时赶走40位情敌

  雌雄蜂鸟的外观差别很大。雄鸟的头部、背部和腹部通常都长有红、橙、绿、蓝等多种亮丽色彩组成的羽毛。除了晚上睡觉,蜂鸟几乎整日都在空中飞翔,从来不在地面驻足。相比之下,身上没有绚丽的羽毛的雌鸟就显得毫不起眼。19世纪时,欧美贵族妇女常用蜂鸟的羽毛做帽饰,为此,羽毛华丽的雄性蜂鸟一度面临生存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羽毛颜色亮丽的雄蜂鸟一般具有领域性。雄鸟都以猛飞猛冲的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域,人们曾见过一只雄性蜂鸟疯狂地追逐比它大20倍的鸟,附着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一直到赶出领域为止。即使是同类闯入,有时也会发生非常激烈的搏斗。美国科学家就曾观察到一只雄性蜂鸟一小时内击退了40只闯入领地的“情敌”,有时甚至会与自己同样华丽耀眼的雄性蜂鸟斗个你死我活,直至把它赶走才算罢休。

  蜂鸟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停止寻觅花露,因为这个时间是用来寻找配偶的。求偶时,雄性蜂鸟喜欢在空中炫耀它们艳丽的羽毛,它们常在雌鸟前面盘旋,并将羽毛展开成扇形,在阳光照射下,蜂鸟们的羽毛闪烁着金属般的光芒,绚丽无比。

  当求偶成功后,筑巢、孵卵和哺育雏鸟等各项“生儿育女”的任务都由雌鸟单独完成。蜂鸟的巢是杯状的织物,由植物纤维、蛛网、地衣和苔藓组成--这样的巢利于保持卵的孵化温度以及幼鸟的保暖。蜂鸟巢穴通常悬挂在树枝上、洞穴里、岩石表面或大型的树叶上。

  雌性蜂鸟常常一次产下两个白色椭圆形卵--这是鸟类中最小的卵,卵重约为雌鸟体重的10%。经过约15~19天的孵化,幼鸟便能破壳而出。刚孵出的幼鸟身上无毛,也没有视力。母亲在喂食幼鸟时,又使出了空中悬停的绝活--同时将细长的喙伸入幼鸟喉中,灌注花蜜。约3周后,幼鸟便羽翼丰满,能展翅飞翔。数月后,小蜂鸟便可以独立生活了,它们会离开母亲,独自寻找花蜜充足的地方。

  蜂鸟体形微小,更没有尖牙利爪,但凭借着出神入化的飞行能力,成年的蜂鸟几乎没有天敌。因为它们通常都在空中活动,陆地上的动物够不着,空中的动物又不够敏捷。只有螳螂等极少数动物能对蜂鸟造成威胁,它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策略,潜伏在花朵旁伺机捕捉。蜂鸟的寿命并不长,平均约为3~4年,最高纪录也不超过8年,但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蜂鸟寿命可长达10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