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须创造一个值得向往的市场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政策,股票,债券,股市
  • 发布时间:2011-11-21 13:42
  在上周三那根难以解释的62点长阴之后,怀疑开始滋长。这种怀疑,不仅有对当下宏观环境的担忧,也有对未来政策层面的顾虑,但更要命的是,这种怀疑,主要还是来自于对股票市场本身的失望。

  在这个崇拜政策的股票市场里,如按既往逻辑,此时此刻当不至于如此脆弱。因为这一切,恰好发生在政策频频转暖、流动性持续告缓之际。于是,困惑的投资者开始四处打听是否有什么利空消息,结果让人更加恐惧,因为人们根本找不到有说服力的利空。

  其实,仅从股市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但如果将视野扩展到全市场,或许并不难找。从股票、债券、期货、理财等市场最近几年的发展比较来看,股市的吸引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其他市场的吸引力却在稳步上升。

  就在这波从2307点开始的反弹中,成交量一直不太理想,这说明股市目前主要还是受场内资金的推动,而对场外资金并没有产生多少吸引力,多数资金仍在向债券市场和理财市场流动,甚至连本该在股市活动的股基也纷纷涌入债市。看到这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政策暖风频吹而股市依然脆弱了。

  道理非常简单,在一个相对单元的市场里,投资渠道极其有限,当政策向好时,资金就会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市场,而不会去理会这个市场本身状况如何,因为别无选择,以致最后疯狂。过去的楼市、股市,就处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里。

  现在,市场和投资渠道更加多元了,除了股票市场,还有不断扩大的债券市场,还有不断发飙的理财市场……所以,即便政策转好,也并不是只有股市可以去,资金有了更多的选择,哪个市场更靠谱、更健康,哪个市场能赚钱,它们就会去哪里。

  比较之下,股市毫无疑问地成为需要远离的地方,因为绝大多数人在这里遭遇了套牢,甚至亏损。这一点在坊间流传尤甚,最近在和圈内人士交流时,常常听到的就是:“不做A股已经好多年”、“A股太人治,不确定性太多”、“这不是我们该去的地方”……

  何以如此?投资者都很明白:第一,我们的股市基本上不分红,只知道融资圈钱,从来不知道回报投资者;第二,在扩容问题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将一些垃圾公司也搞进来,搞进来也就算了,但进来了又“不让退”,以致整个市场乌烟瘴气,投资者岂不心寒……

  终其一点,股市吸引力之所以持续下降,虽然有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这个市场已经被糟蹋得差不多了,一轮轮,被政府、被机构、被上市公司、被各色权贵资本。所以,这个市场虽然只有20岁,本来正值豆蔻年华,但早已面带菜色人老珠黄,乏人问津自然在所难免。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是不是“股市就要完了”?且慢!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正是股市获得新生的机会。当然,这需要很多条件,从中长期看,股市能否真正转好并持续健康发展,关键不是看经济政策如何演绎,也不是看宏观环境如何变化,而是要看各方参与者尤其是监管当局能不能坚定改革之决心,重塑一个值得向往的市场,而这也才应是下一轮牛市的逻辑起点。

  我们相信,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些问题,从他上任伊始强化分红这点来看,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我们很难就此对他表示赞赏。因为,在分红问题上,这并不是他给予市场的恩赐,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而且是早就应该这样做的。

  更何况,迫切需要郭树清做的又何止分红,基础制度的建设、信息披露的完善、公司治理的提升、发行制度的改革……诸如此类的事都需要他继续努力,而这些,正是一个值得向往的股票市场的必备条件。

  因为,一个值得向往的股票市场,肯定不是一个黑幕重重的市场,也不是一个行政管制的市场,更不是一个专供权贵资本攫取利润的人治市场。

  当然,要改变这个市场的人治本质,难度何其之大。因为股市的人治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并殃及了几乎所有参与者,关于这一点,透过“投资界及媒体给郭树清写信”事宜即可窥知一二,他们期待市场好,但方式终究还是人治的,说白了,就是骨子里还是期待股市里出现一位“圣君明相”。

  平心而论,郭树清确实具备成为“圣君明相”的诸多要素。虽然我们非常反感所谓的“圣君明相”,但在当下市况,如果形势确实需要他做“圣君明相”,我们也希望他是最后一位,而这最后一位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减少行政管制,将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如此,则市场幸甚!投资者幸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