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要突击花掉4万亿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采购,预算,突击花钱,政府
  • 发布时间:2011-11-21 13:47
  长沙市海韵贸易公司(以下简称海韵公司)总经理陈荣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起行政诉讼官司而成为新闻人物。

  还是在去年9月,湖南省文化厅在湖南省政府采购网上发布政府采购公告,并明确要求投标人投标报价必须在项目采购内容的预算单价范围内,“凡超出预算单价上下限的投标报价视为投标附有采购人不能接受的条件”。

  正是这条后来招致诟病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规定,让竞标人之一海韵公司不满。在向有关部门投诉采购不应该设价格下限不被认定之后,海韵公司一纸诉状将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以及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推上被告席。

  此案于今年9月19日在长沙市天心区法院一审开庭。为何设定采购价格下限,代表湖南省文化厅出庭的该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丁宇的解释是,预算这么多必须花完,节约开支就违反了预算法。

  原来高价采购只是为了完成预算。但完成预算又岂是去年一时、湖南一地。行政机构年底突击花钱早已不是秘密。

  就全国而言,今年“完成预算任务”更加繁重。按照往年最后两个月的财政收入测算,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0.88万亿元,加上年初预算的赤字9000亿元,以及从预算稳定基金调入1500亿元,最终收支平衡的话全年需要开支11.93万亿元。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实际完成7.76万亿元。即使考虑补充预算稳定基金的因素,最后两个月需要花的财政资金也将高达4万亿元。

  时至年底,又到突击花钱时。

  “预算必须要花完”

  湖南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丁宇在出席上述行政诉讼案庭审时的解释,成为年底突击花钱最好的注解。陈荣告诉记者,由于采购方设定投标价格下限,最终使得原本仅需要1500万左右的采购项目,最后的成交价居然超过了3000余万元。

  丁宇后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设置投标产品价格的最低下限,一是因为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二是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毕竟贵一点的东西相对更有质量保证;三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今不仅有预算编制,还有预算执行。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四是以前文化部在采购文化流动车时,已经有了类似的做法可供借鉴。

  陈荣向《投资者报》记者回忆,当时丁在庭审时的解释没有这么完整,就反复强调一点,预算多少就必须开支多少,如果少花钱就违反了预算法。这一说法,《投资者报》记者在该案中海韵公司的委托律师——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汪涌那儿也得到了证实。

  花完预算,成为年底突击花钱的最直接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但是不是不问青红皂白非得花完预算才是不违法呢?

  对此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他认为,少花钱就违反了预算法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财政开支肯定不能为花钱而花钱”。同时,他认为,政府采购设立价格上下限有欠妥当,既然是招投标,还是应该按市场法则行事。

  另外,《投资者报》记者从获悉的该案一审判决书中得知,一审法院对湖南省文化厅设置价格下限的行为,认定“法律法规无禁止性规定,并无不妥”;原告对此提出质疑,“已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二条所规定的期限”。

  谁也不愿预算结余

  预算开支万一完不成“任务”,会有什么后果?

  《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到湖南某市财政局从事预算事务的负责人,她表示,给钱哪有花不完的,真要没花完,那说明年初编制预算时不准确,来年肯定是要核减的。

  丁宇所称“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确实是大实话。按照预算法的规定,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为各部门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这个说法,钱怎么花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花出去。

  《投资者报》记者同时注意到,每近年关,大至中央财政部,小到大大小小的地方财政局,都会发布或转发类似《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催着各地区各部门把钱花出去,且无一例外地都美其名曰“把预算执行的时效性排在第一位”。

  刘尚希表示,预算没有花完的是可以结转下年使用的,但要冲抵下年的预算资金。显然,把钱花出去是年底的当务之急,否则对来年的财政拨款规模影响巨大。在刘看来,类似湖南文化厅“预算必须要花完”的做法,还不是预算执行的问题,根源还在预算编制上。

  最近几年,全国实际财政收入增速平均在20%以上,远超预算时匡算的8%~10%的幅度,这无形中增大了超预算收入,在编制预算时自然难免财大气粗,导致不少部门得到了远远超出实际需求的预算编制。到年末不想着法子花还真花不完。

  不过,预算编制的水分问题,已经日益引起高层重视。1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成为此次修改的基本原则之首。

  年底成为突击花钱期

  作为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的产物,年底突击花钱已经逐渐演化为中国财政的一大怪象,类似湖南省文化厅这样“买贵不买对”的做法,并非个例。

  去年12月15日,抚顺政府采购网上挂出一则编号为“CG(X)2010-0642”的招标公告,抚顺市财政局将采购包括U盘、移动硬盘、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其中U盘一项被指定为“苹果iPod Touch 4(32G)”。当时苹果官网上iPod Touch 4 32G的报价为2398元人民币。

  相比抚顺市财政局,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的花钱的“豪气”更胜一筹。同样是在去年年底,被当地警方称作“警务通”的21部iPhone4(苹果四代手机)摇身一变为警用新装备。

  年底突击花钱的例子不胜枚举。像并不富裕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去年12月27日发布的一则中标公告显示,该区一下就采购了71辆公务用车,总金额1882.2万元,其中仅单价为34.98万元的奥迪A6就有25辆。

  当然,财政部门并不认可“突击花钱”这样的说法。11月14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解答当前财政热点问题时表示,年底财政支出的规模虽然大一些,但并不是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突击花钱”。

  他表示,在每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再就是工程项目一般是在年初启动,在年底完工验收合格后财政才支付工程资金,这造成年底财政支出比较集中。

  这个解释不能让人信服。在财政支出中,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比例大致为6比4,即使项目支出由于上述原因进程较慢,也不至于全年的财支进度如此“头轻尾重”。

  而最近五年来的财支数据显示,每年最后两个月与前十个月的支出金额,基本保持在1比2的比例,这意味着,每年财政数以万亿的支出,有三分之一是在最后两个月花出去的。

  今年还有4万亿

  至今,海韵公司与湖南三个厅局的行政官司没有完结。一审败诉以后,海韵公司总经理陈荣告诉记者,他已向长沙市中院提起上诉。

  官司未完,其最后的结局难以预料。不过,政府年底铆足了劲花钱的冲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从当下的情况看,今年的年底突击花钱会更甚于往年。

  截至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达到9万亿元,已经提前完成全年8.97万亿元的预算;但是支出方面,前十个月完成7.76万亿元,仅是年初预算的77.4%。

  就在财政部官员为此数据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5.2个百分点而沾沾自喜时,也有相关专家忧心忡忡:今年财政大幅度超收已成定局,支出自然水涨船高,以全年实际支出数据衡量,后两个月的支出占比恐怕不仅不会下降,反而还会上升。

  按照最近五年的历史财收进度测算,接下来的两个月,财政收入还将增加1.8万亿元左右,这样全年的财政收入会达到10.8万亿元,如果考虑年初预算9000亿元的赤字,以及调整预算稳定基金1500亿元,全年支出或近12万亿元,而不是年初预算的10.02万亿。

  这意味着,今年的最后两个月,需要突击花掉4万亿元。中国财政两个月花的钱,将超过瑞士2010年GDP总量。去年,瑞士以GDP总量522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9位。

  花钱“任务”极其繁重。刘尚希担忧的是,如果超收的钱都花掉,而不是补充预算稳定基金的话,以后收入下滑的年份怎么办。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有结余的,可以补充预算周转金(即预算稳定基金)。但从2006年中央财政首次拿出500亿元设立预算稳定基金至今五年的情况看,补充进去的钱占超收额度的比例很小。最近五年财政连年超收,但至去年底该基金的余额依然只有2368亿元。

  据财税专家介绍,现行法律规定,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通报全国人大,而无须事先报批。

  如此看来,今年“突击花钱”还会更热闹。

  《投资者报》记者 华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