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改革,减税,通胀,中国股市
  • 发布时间:2012-02-13 13:57
  或许,我们真的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如果说四季度货币政策的稍许松动,带来的企业利润12月份的回升是惊喜的话,那么,这种惊喜很快便消散在寒风中———相当数量上市公司对2011年年度利润的向下调整,意味着四季度依然寒风阵阵。我们每每对着美股的走高发呆,想不明白为何9%的GDP却敌不过2%的GDP。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宏观好、微观差,别人是宏观差微观好。也就是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异颇大。我们的盈利能力弱在哪里呢?大致有以下原因:一是税负太高,一是技术水平较低。税负太高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减税却迟迟见不到动静,原因在哪?大家都清楚。记得以前就引用过中央党校一位教授的话:中国税负太高,如果不偷税漏税,90%的企业可能会倒闭。这话在外资身上也印证了。据报道,现在外资撤离中国的动作不小,虽然对媒体用的“成批撤离”一词不是太认同,因为没有太详实的数据,但在中国赚钱越来越难却是外资企业的普遍看法。为什么?因为从2008年1月1日起,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统一为25%,之前外资企业则差不多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还有“两免三减半”的进一步优惠。现在,所得税税率上来了,其他小税种也开始向外资征收,于是喊受不了。外资尚且如此,内资企业无疑更难过。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积累哪有开发的能力。

  为什么在最该减税的今年只有“结构性减税”的提法?阻力太大。由奢入俭何其难也!机构能不能减,预算能不能加大约束,这些都决定了减税能不能进行。但是,减税又势在必行,否则,竭泽而渔、水尽鹅飞不是没有可能,这也将倒逼体制改革。除了高额税负外,在实体经济领域,垄断行业愈发坐大,成为利润集中场所,挤不进去的资金只能在竞争性行业厮杀、赚取微薄的利润。没有实业的基础,没有实实在在的利润,不单行业前景堪忧,公司股价上不去,漂亮的GDP也撑不久。所以说,不改革就死路一条。

  股市上不去,固然以微观因素为主,货币政策不敢轻易放松也制约了市场的表现。货币政策为何仍小心谨慎?这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联。1月份虽然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但在去年基础上仍有同比4.5%的涨幅则显得过高,特别环比涨幅高达1.5个百分点,创下近年之最。与之相对的是一月份经济增速的非常不理想,先后公布的数据差不多都有同一指向———下滑:用电量出现7.5%的下滑,汽车产销量下滑两位数,一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滑7.8%(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增速6.2%)。滞胀的影子开始浮现。当然,我们也非常希望在2月份情况迅速改善:CPI大幅回落,经济快速上行,但目前的情形确实需要我们保持谨慎和小心。

  今年的价格上涨还有来自公用事业产品价格的改革,以及农产品价格的高位收储。水电气价今年看来是非提不可了,促进调结构、经济转型是一说法,紧张的伊朗核危机下保障供给安全也是缘由。农产品在高位还能得到收储价的保护,显然要让务农维持合理的收益,退一万步说,即使出口遭受重大打击、出现较多的失业,农民也有一个较好的退路。

  货币政策近来一直小心地在价格与增长之间进行平衡,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最终一定要有舍弃,这种竞猜的奖励很高。

  再说说股市,今年可能成为中国股市的一道分水岭。首先是政策思路的改变。控制风险依然重要,但让市场回归正常状态更为重要。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一改之前频推大合约的做法,以3万元的小合约亮相,便是这一思路的最好诠释。对股票市场来说,可能需要面对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后带来的资金分流。可以说,金融衍生品对股市资金的分流远超商品期货。其次,对证券市场犯罪的零容忍,发行和退市制度的改革,也将使市场面临活跃相对下降,获利方式从炒概念转向发现价值。价值发现就需要公司有厚实的盈利能力,如果这个艰巨任务最后只能落到少数央企头上,想来不会是市场的福音。没有上市公司的坚实基础,再多的机构资金入市也是白搭。

  (作者系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首席评论员)

  吴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