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中层王辉:垄断行业高收入需改革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垄断,高收入,改革,富裕
  • 发布时间:2012-03-12 14:50
  “虽然成了‘房奴’,每天上班路上还要用两个小时,但感觉幸福而知足。”回答《投资者报》关于富裕的问题时,王辉(化名)如此答道。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个工薪族中,他是少有的表达这样感受的人。

  王辉刚满30岁,幸运的是他在去年就已经“而立”了。去年,在华为深圳总部工作了几年的王辉终于结束了两年多的异地恋,来到北京与现在的妻子团聚。入职一家大型电信国企任部门经理,之后买房、结婚、买车,2011年的王辉一切看来都比较顺利。

  对于改革,王辉直言对政治体制改革关心不多,而对经济体制改革更关注,因为这方面会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他看来,中国当前的改革进度一般,但他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领域必将更加开放、自由。对于他所在的非垄断性国企而言,经济体制改革将带来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模式上的变化,“对个人而言机会增多了,收入也会提高。”王辉说。

  不富但幸福

  《投资者报》:和十年前相比,你觉得自己变得富裕了吗?财富感的增强主要是来自哪些方面?

  王辉:变富裕了。主要来自工作的稳步上升,包括工资、职务、发展空间、工作的层次等。

  《投资者报》:你觉得自己是富人吗?你认为当地富人的标准是什么?

  王辉:不是,距离“富人”还很遥远。就我所在城市北京的个人所能接触的圈子而言,对“富人”的一般定义是不仅要有大量财富,还要有丰富的社会资源。

  《投资者报》:你将通过什么渠道变得富裕?

  王辉:通过稳定的职业发展获得基本财富,通过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积累财富。

  《投资者报》:对于你现在的财富情况,你知足?感觉到幸福吗?

  王辉:知足,幸福感较强。去年来到北京和异地相恋两年多的爱人相聚,重新找到了一份稳定而具发展空间的工作,之后买房、结婚、买车,一切好像都比较顺利。虽然成了“房奴”,每天上班路上要用两个小时,但感觉幸福而知足。

  更关注经济体制改革

  《投资者报》:中国改革初期,提出的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你看来,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王辉:实现了。事实上如果看财富的绝对值,大部分人都比改革开放之前富裕了。但问题主要在于差距,中国这些年的贫富差距无疑正在变大,这个问题是急需改革的。

  《投资者报》:你曾在西安、深圳等地工作过,对于西安、深圳、北京三地,你觉得对于富裕的标准有何不同?

  王辉:西安经济水平较落后,对富裕的评判主要是看物质财富,其中主要是可支配的金钱、房产等;深圳经济发达,平均收入水平高,对富裕的评判主要看所拥有的产业,一个人仅仅有钱不会被认为是富人,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会被认可;北京政治氛围较浓,对富裕的评判会更多考虑社会地位,有钱不算富,有企业甚至也不能算富,必须有与其匹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才会被普遍认为富裕。

  《投资者报》:你对现实社会哪些方面最不满意?

  王辉:不满意的是,部分行业收入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却相对封闭。感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还很难实现。

  《投资者报》:你认为中国目前需要改革吗?需要改革哪几个方面?你感觉当前中国的改革推进得怎样?

  王辉:需要,改革主要是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的改革。不过感觉当前中国改革进度一般,还需深入推进。

  《投资者报》:如果改革会使社会竞争机会均等,但一夜暴富的机会消失,你会选择改革吗?

  王辉:如果改革的趋势是使“社会竞争机会均等”,会支持;如果改革将消灭“一夜暴富”,将持保留意见。“美国梦”的核心就是通过“努力+机遇”实现“一夜暴富”,这是全世界大多数人都向往的。

  《投资者报》:你认为改革和你自身相关吗?你现在还关心改革吗?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王辉:总体而言,感觉改革和我这层面的社会个体关系不大,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个人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从权利制衡、对公权的监督等方面入手。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倒是比较关心,因为我在企业工作,这方面的改革会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改革将增加机会

  《投资者报》:改革开放给你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王辉:邓小平是一位有丰富智慧和远见的政治家,改革让社会走向开放、自由、富裕,这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我之前在深圳特区工作了几年,对改革开放有些切身感受。

  《投资者报》:你觉得改革的深入会给你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或者损失?

  王辉:直接影响应该很少,但随着改革深入,经济领域必将更加开放、自由,对于我所在的非垄断性国企而言,这将带来用人机制、收入分配模式上的变化,对个人而言机会增多了,收入也会提高。

  《投资者报》:你或者你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去创业和一个去“体制内”工作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王辉:我自己因为已经而立了,估计创业和去“体制内”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未来我的孩子刚毕业,会选择去体制内工作;如果是已经工作了一定年限,有创业的计划和想法,会支持孩子创业。

  原因在于,创业必须具备资金(融资能力)、技术(个人能力)、渠道(人脉、社会资源)三者中至少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多半不具备(家庭可提供的除外),盲目创业机会渺茫。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特别是“体制内”单位的工作,往往可以获得社会资源的积累,有创业基础。■

  《投资者报》记者 何凤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