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张强:必须改变社会不公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收入,富裕,改革
  • 发布时间:2012-03-12 15:04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张强(化名)一直很后悔一件事——高考落榜。

  张强是湖南省醴陵市军楚镇农民,1978年高中毕业,刚好赶上高考制度改革,因为准备不足,最终没有通过高考。当时他感觉还是出去打工赚钱更多,没有选择复读重考,而这一决定,也让他几十年来一直背负着“农民工”这个称号。

  谈及往事,他很后悔自己当初的莽撞行事——如果当时选择另一条路,可能下半辈子的命运应该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吧。但是,过去已成回忆,历史无法改变。

  这几十年来,张强虽然一直都很努力,但似乎总是时运不济。

  自1993年离开老家,到长沙帮朋友打理图书生意,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1995年~1996年又和亲戚在长沙搞起了首饰加工小店,但在1999年图书生意先是被文化局禁止,后来首饰店也因客户怀疑“缺金短两”而关门;2000年,张强随着亲戚一同来到深圳,搞过装修、当过库管,同时还开过叉车,后来就一直在某地板生产商手下打工;2008年,他被调往扬州工厂,开始做地板质检员。

  现在每个月收入大概为2000~3000元,收入虽不高,但在张强看来,“总算是暂时安定下来。”

  “像我们这种农民出身的人,没有关系,不说自己,连小孩也要比别人矮一截。”大半生都是在奔波和辛苦打拼的张强,现在更关心自己能否摆脱打工的命运,做点小生意。

  不满找工作靠关系

  《投资者报》:和十年前相比,你觉得自己变得富裕了吗?

  张强:只能说生活比以前还是好一些了,但是富裕肯定算不上,只能说解决了温饱。

  10年前打工赚1000多元,10年后赚3000元,工资是涨了,可是物价也涨了,连青菜都要4~5元一斤,在这里(扬州)还是买不上房、买不了车。

  《投资者报》:中国改革初期,提出的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你觉得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张强:实现了,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富起来了。主要还是做生意的富起来了,像老家有位熟人上世纪90年代在长沙做图书生意,从小买卖开始做起,慢慢做大开了自己的店,在长沙买了房和车,两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也还是接着做生意,还算是富人吧。

  《投资者报》:你周边的富人是怎么致富的?

  张强:我觉得还是自身有条件,上过大学、有文化、有口才。比如我的老板,大学本科毕业,很有口才,最开始是做业务员,因为口才好拿到很多生意,赚了些钱后自己做,现在成为富人。

  《投资者报》:你对自己未来变得富裕,抱有信心吗?你将通过什么渠道变得富裕?

  张强:有的,有!未来自己也做生意,会变得更富裕的。准备自己做地板砖的生意,回老家开店。只有做生意最赚钱,打工能赚多少。

  《投资者报》:你对现实社会哪些方面最不满意?

  张强:最不满意社会不公平,找工作人情关系决定了一切。你看那些当官的,自己的孩子要当官就很容易。不说当官的,即使是工厂当工人、学校当老师的,他们有关系的许多事情找关系就可以解决。社会很多机会都是优先他们,像我们这种农民出身的,没有关系,不说自己,连小孩也要比别人矮一截。

  《投资者报》:你或者你的孩子,如果有一个去创业和一个去体制内工作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张强:那肯定是选择体制内工作。体制内的工作更加稳定、福利更好,创业不一定都能成功,风险太大。老家邻居家的小孩大学毕业,在南京打工也能赚几千元,可现在还是想回家考公务员。

  政治离我比较遥远

  《投资者报》:中国,需要改革吗?你觉得需要改革哪几个方面?

  张强:肯定要改革,不改革绝对不行。社保制度需要完善,虽然我们打工的现在在外地可以买社保,但是像我2002年开始买的,到了2008年从深圳来了扬州,当时的社保就不能继续,虽然到这里还能上保险,但要重新开始,很麻烦。

  《投资者报》:你觉得改革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或者损失?

  张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出来打工赚钱,不用在家种田。还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在乡下正在变好,在我们家乡医疗保险每年每人交50元,只要住院60%~70%都有报销,去年我老婆住院花了4000多元,后来给报了2000多元。

  《投资者报》:改革和你自身相关吗,实话实说,你现在还关心改革吗?

  张强:和我自身还是有关系的,之前说了如果没有改革,那我就不能出来打工,只能在家种田。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人情关系根深蒂固,再怎么改也没什么用。所以实话实说,现在不怎么关心,改不改革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区别,改革了我还不是打工,也不会改变我的现状。

  《投资者报》:你如何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的改革给你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张强:邓小平那还是改革的缔造者,是伟人,如果没有他那我还是要在家种田,很多温饱问题可能都没解决。

  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不用风吹日晒的种田,不仅可以吃饱还可以吃得好点;在乡下把田承包了,建了新的房子也买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日子过得还是好了很多。■

  《投资者报》记者 戴维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