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莱特——旅行的人生哲学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伊恩·莱特,旅行,人生哲学
  • 发布时间:2012-03-12 16:25
  人类有着探索未知世界究竟的冲动,想去看看那些生活在大海边,高山里,河流旁,草原中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在文明的城市,还是在原始的部落。“他们为什么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房龙地理——地球的故事》

  旅行的人生哲学

  伊恩?莱特(Ian Wright),何许人也?如果你看过世界最著名的体育户外频道探索(Discovery)的旅行节目,那位随性打扮的主持人,他带你走遍地球,领略世界的神奇,你一定会想起这位号称世界最有名的背包客。这个略带着古怪伦敦腔的英国人,在行程中设计笑料,也会忘形于山水。

  徒步旅行、周游世界、看遍异国风情、饱尝世间美味,对于一个普通国人来说,你若是把普世和自由看得无上重要,他的到来的确是一份别样的礼物。伊恩的旅行哲学不失为一份有价值的人生态度。

  对于那些过着双重生活的不安分分子,他是心怀叵测的同谋,在暗地里挑拨你的神经,撺掇你上路的欲望,让你在他的行程中催发梦想,也燃起怒火。

  “孤独行星”(全球自助行青年最为推崇的网站,旗下出版的旅游丛书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旅行“圣经”)说到伊恩的第一句话是:这个英国人把大量的旅行和探险“打包”进了他44年的人生。

  在全球拥有数以万计铁杆拥趸的伊恩,从装束上看,他没有明显的旅行者标志——没有冲锋衣、没有速干裤、没有GPS……但他的足迹却几乎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他是经验丰富的世界旅行家,全世界背包客的偶像。“痞子”背包客的形象征服了不计其数的电视观众。基于对伊恩“背包客”身份的认定,以上说法可以说是对其形象最言简意赅的描述。

  不知疲倦的Fans处心积虑地打听他的E-mail地址,相互交流如何能在成千上万的崇拜者中脱颖而出引起他注意的方法。他们简直就像冲昏了头脑的求爱者、立志无功不返的巨大军团。而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伊恩在哪里,浪迹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如果想得太多,你就会失去它

  “孤独行星”曾代表伊恩全球的拥趸对其做了一次访问。其中伊恩妙语不断。在谈到人生哲学时,他说,“我没有特别的生活哲学,如果想得太多,你就会失去它。遇到不同的人们,交换想法。这里没有规则。”

  伊恩曾无数次在旅行中遇险:他曾与杀人猴狭路相逢;在墨西哥差点从牛背上滑下来,一命呜呼;在瓦努阿图,由于风向突变,伊恩几乎丧命于喷发的熔岩……而这些命悬一线,现在在他看来也只不过是一些故事中的精彩桥段而已。

  迷恋上路,就像一个瘾君子迷恋旅行由来已久。在当主持人之前,他曾靠干零活来赚取旅费,诸如做快递、在市场摆摊、卖画和兜售工艺品之类的事儿,他身体力行,乐此不疲,同时还靠给6~12岁的孩子教授艺术和戏剧贴补家用。在那里,他使用古怪的方法教学。

  一个周末,他把孩子们带到郊外。他回忆说:“起初孩子们很震惊,因为他们户外的经验不多,他们害怕马和比城市里深沉很多的夜色。但是几天后,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再也不想回到城市。”

  之后,这个奇怪的老师游历了埃及、印度、尼泊尔、欧洲,甚至自制了竹筏,沿圭亚那一条蛮荒的河流进行漂流。

  除了众所周知的旅行者身份,伊恩还是一名富有才艺的画家和表演者。他曾举办过几次画展,并出现在多部舞台剧中。

  伊恩对于自然有着敏锐的直觉。素描本是他在旅途中不可少的物品。他最喜欢拉美画家Albert Pinker,“画面中夜景在层层堆积中破碎,黑暗中蕴藏着无穷变化。”伊恩的素描同样以独特的方式体会着自然深厚的特质——那些火山和海浪都在隐秘地呼吸。

  “我描绘的对象多是山水。大部分灵感来自于身处群山之间或者遭遇多变天气的时候。我认为,最合适作画的地方莫过于爱尔兰南部。有一年9月,我去那里写生,没想到好天气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我可能是那里唯一一个期待坏天气的人。这太失败了!”

  游历世界后,英国人伊恩的闲暇时间还是和体育有关。靠踢足球来放松。“在两小时里,头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进球入门。这很极端,让你感觉良好。”

  “舒适并不适合我,”他说,“我喜欢的旅行都是住在最便宜的地方,让我自己变得越来越脏。”这让人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达摩流浪者》中的贾菲们,那些背包革命的前辈。他们也是一身轻装就走向山野。

  有人把这种简单归结为伊恩保持活力的秘方。他调侃观众,和旅途中各种奇怪的人插科打诨,一小时内变换25种表情,制作50个玩笑,口出狂言,让人惊喜不断。他从来就是特立独行的旅行者,即使在节目中,也拒绝变成话筒——那不是他的方式。他说:“我喜欢自然的状态……最大的犯罪就是缺乏想象。”

  只是记录故事的凡人

  Travel这个词除了有旅行的意思,还有传播的喻意。而Discovery频道称呼主持人的方式。就是——Traveler。

  我们不禁会问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个相貌平平的伦敦人是如何占领我们的心扉,他为什么会成为当今自助游客心中的偶像。

  在看到Discovery的招聘启示后,他寄去一盘录影带。与其说那是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不如说是一个5分钟长的恶作剧。画面中伊恩出现在站台,大包小包扔了一地,他沿着地板滑行,头撞到摄像机上,然后他说“现在我在伦敦”……

  最出其不意的一段是他竟在厕所里大谈美食,还嬉皮笑脸地建议观众放松心情。录影带里的结局是他被抓进了监狱。这个恶作剧式的录影带很快为他赢得了面试通知。

  “行走改变命运”。这句话用在伊恩身上非常的贴切,生活从旅行回来以后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转行,做了主持人。其实,至今他也没认为自己是什么厉害的角色。尽管他看上去不合时宜,与中国人脑海中的资深探险者形象大相径庭。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他背包里没有GPS(全球卫星系统定位仪)、掌上电脑、MP3。甚至背包都很朴素(不是花花绿绿,有着名户外品牌LOGO的那种),除了必须的素描本(他是个画画的人),他所有旅行前的准备就是“钱、护照、替换的衣物,然后忘掉其他所有的一切”。

  伊恩的穿着也并不“专业”,除了在雪山之类的酷寒地带,他的装束没有明显的旅行者标志,比如冲锋衣、速干裤等。他喜欢的是T恤、毛衣、短裤、帆布鞋,经常露着森林般的毛腿。在攀登南美的一座高峰时,一件富有南美高原特色的手工编织外套就陪着他上了7000多米的雪山。

  “英国给人的印象就是古板、死板、等级、制度森严或者BBC语调,总让人感觉高高在上,但我不是,我只是普通人,就像一个供人取笑的猴子,我不介意这样。”伊恩喜欢和遇见的旅行者、司机、商贩以及加油站老板打趣,他让他们放松,慢慢讲出了他们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我工作最过瘾的事就是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我就像使所有一切粘和在一起的胶水。”

  之所以伊恩主持的片子与众不同。因为他不是按图索骥,走马观花。不是靠介绍当地的奢侈品店,也不是打着导游小旗胡吃海喝。他珍视每个地方和人们的个性,让你即使在千里之外的电视屏幕前也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色彩和气味。

  旅行让他活在时间的减速器中。他保持着自然的状态。在过去的8年里,他的行程抵达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他偏爱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极端、荒诞——那里和你日常生活完全没有联系,让你头脑震荡。”

  在路上,永远是看到了开始,却猜不出结果。但谁在乎结局呢?记得就是永远飘渺在路的尽头的橄榄树与蓝莲花以及周而复始不断出现的新的具象。

  一名富有才艺的画家和表演者,一名准素食主义者,但他更是一位把“上路”作为人生的达摩浪人。

  中国的都市人常顾影自怜,面对生存的重压,身心疲惫,想要旅行,想要锻炼,想要背上包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完全放松。却没有勇气去开始,踏出第一步。

  当国人不再为生计所束缚,不再为物质所沉迷,当户外不再被冠以极限和另类,户外也许会真正地成为一种普通而简单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一场游记。发现、记录、感悟、传播,这是体育、户外、旅行所共聚的精神。

  《投资者报》实习记者 谢昊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