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贤不举亲难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用人,任人唯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1-08 16:39
用人,并非不可以举亲。任人唯贤,要求的是以“贤”作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若贤者中有汝之亲者,当然也是可以任用的
“任人唯贤”,是古往今来倡导的用人原则,也是众人拥护、企盼的“吏制”基本原则。但是,古往今来真正任人唯贤的时期并不多见,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而已;真正实践任人唯贤的主政者很少,只不过是茫茫人海里的几点水罢了。
今天,关于干部人事的决定、文件,大力提倡、严格要求任人唯贤,严厉批评、坚决不准“任人唯亲”。广大干部群众呼吁任人唯贤,对任人唯亲强烈不满。可见,任人唯贤仍是当政者的要求、人们追求的“理想”,任人唯亲仍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顽疾。显然,大家心目中的“亲”,不仅仅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还包括那些因种种缘故而形成的亲近者。吾很迷惑,既然上上下下都赞成任人唯贤,实行起来却为何这般难呢?既然大家都对任人唯亲义愤填膺,它却为何仍然大行其道呢?
用人,并非不可以举亲。任人唯贤,要求的是以“贤”作为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那么,若贤者中有汝之亲者,当然也是可以任用的。故历来有“举贤不避亲”之说。一般而言,举贤不避亲是不难做到的。主政者所使用的众多人中有其亲者,而且亲者又贤,大家并不见怪。众人所坚决反对的,是任人“唯亲”,即以亲疏作为任用与否的唯一标准。吾理解,这里的“唯亲”,既就全局而言指只任用亲近者,非亲近者一概不用;也就局部而论指在决定某些人的任用与否时只以亲近与否为标准。从理论上说,“唯亲”的亲者中也可能有贤者。但是,这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见解,“唯亲”中的亲者皆不是贤者。若是贤者,那就应该归入“举贤不避亲”之列,而非“任人唯亲”了。其实,今天人们批评的“任人唯亲”,是泛指任用不贤的亲者的现象。主政者也可能任用过一些贤者,但只要他大量任用不贤的亲者,人们仍然把他归入任人唯亲之列。故吾以为,大家斥责的任人唯亲,其实是指“举亲不问贤”。
任人唯亲为党纪所不容,为正直之士所不齿。可为何还是有相当一些“说了算”的人举亲不问贤呢?因为唯贤不举亲难矣!有高人为吾讲解过不举亲的难处。
其一,利益使然。许多人感慨“为官”辛苦、为官难。但为什么大家还是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呢?不排斥一些人是为了信仰和理想而甘作奉献、甘下“地狱”。但也不容讳言“利益”。即使是清廉的为官者,票子、车子、房子等也与百姓是大不一样的,就更别说贪官污吏了!有利益就有得失、增减。主政一地或一个单位的人,也就需要有人维护他的利益,为他争取更大更多的利益。真正的贤者,大多“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即以国家和众人的利益为重,而不以主政者个人的利益为转移。非贤者则不然,他们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是很重的。而最好的利益维护者,是那些与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于是,“亲者”便成为最佳人选。主政者要坐稳交椅、不断进步,话一出得有人“积极”拥护,令一发得有人“全力”去办,有功绩得有人宣扬,马失前蹄得有人相帮。于是,如有君所云:“谁不用几个哥们儿”!
其二,“斗争”所需。据说有伟人讲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党、派之说,不敢妄言。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从领导班子到普通群众,成伙、成团儿、成堆儿者,的确并不鲜见。有伙儿、团儿,就难免烽烟四起,你争我夺。作为一名官员,如果碰到别人成伙抱团儿,而自己却是孤家寡人,那么,别说做成什么事,恐怕连站住脚都很困难。于是,为了“斗争”的需要,便“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团伙儿,编织自己的网络。俗话说:“打虎还得亲兄弟,出阵还需父子兵。”任用“亲者”,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其三,“传统”所缚。在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中,血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过巨大的作用。今天,血缘亲情也仍是维系家庭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在中国,不仅有“穷帮穷、富帮富”的传统,也有亲亲相济相帮的传统。这种传统,甚至渗入了人们的观念和潜意识。按理说,这与人的任用完全是两回事。但人事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很难不受传统观念和潜意识的影响。此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老乡、老朋友……多年交情,曾经互相帮衬。一个为官者,如果完全拒绝三亲六故谋职的请求,就会被斥为“数典忘祖”、“六亲不认”,甚至被骂为“不通人情、不是人”。要顶得住传统的“压力”,摆得脱亲情的“纠缠”,谈何容易!
其四,“知人”方能善任。知人善任,是人们对举贤任能之士的赞誉。但是,善任的前提是知人。而为官者最知的,是常有往来的亲朋好友,举亲任朋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能另有贤者,可能另有更适合担任某一职务的人,但不为主政者所知,怎么谈得上任用呢?有君讲过一个拍电视剧的例子。一部电视剧的角色中有一个农村小孩,大家都觉得这个演员根本不像农村的孩子。在农村可能有一个孩子十分适合这个角色,但导演哪里知道他呢?无奈,只得在身边熟悉的孩子中找一个来演。任用干部,何尝没有类似情形呢!
听了高人的一番议论,吾觉得坠入了十里云雾之中。感到他说的这些“理儿”,违背原则,无理狡三分,有点歪,很难站得往;但是,又不能说没有反映相当一部分现实,也很难说毫无道理。高人的一番议论,起码说明了一点: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别说完全任人唯贤,能做到既用亲者、也用贤者,就难能可贵了!应该说,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主政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上级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办法,干部群众贡献了很多好主意。吾一凡夫,不学无术,见寡识浅,对此当然无见解可言。不过,窃以为有两种情形令人深思。
其一,为何战争年代任人唯亲的现象相对较少呢?对此,可能有很多解释。吾有自己的笨想法。战争年代,无论是在前线作战,还是在敌占区做地下工作,当干部特权很少,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待遇,而是意味着要冲锋在前、冒险在前,甚至牺牲在前。在和平年代,做官的情况就大不同了。故吾以为,努力淡化做官与利益的联系,恐怕是医治任人唯亲的药方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在发达地区流传过一则笑话。那时,能人纷纷“下海”,办企业、做生意、开公司……而且大多很快富了起来。主政者常对身边的人说:“好好干,不好好干就让你去当干部!”别说当官吃亏,即使是当官没有多大好处,恐怕也就没有多少人会任人唯亲了。
其二,为什么选拔运动员任人唯亲的情形少呢?窃以为道理比较简单。不管汝与吾多么亲,汝跑得比别人慢得多,或者跳得比别人低得多,或者别人举起的扛铃汝连搬都搬不动……选汝有何用呢?故吾以为,让庸者在官位上无法混,不失为治疗任人唯亲的药方之一。
文|云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