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的产业创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智能,云计算,大数据
  • 发布时间:2013-01-18 09:31

  作为一个产业人,我看到现在最大的趋势就是融合:计算和通信更紧密地融合,信息服务的边界不断延伸,各种移动设备和屏幕出现在汽车、医疗、零售、教育等领域;新的设备形态层出不穷,人机交互方式将出现更大的突破。

  智能设备进入了“一对多”时代——消费者既可以选择超极本这样的全功能设备,享受极致的计算力和移动性的融合体验;也可多种设备替换使用,在不同的时间、场景、屏幕上做不同的事儿。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选择,智能设备实现工作和娱乐、内容创建和内容享用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过去半个世纪,计算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从文字处理到科学计算、从电子商务到无处不在的数字生活。归根结底计算力就是生产力,计算力就是个性化互联时代体验的根基。正如智能手机之所以“智能”,重点在于越来越丰富的应用,而应用的体验效果在于背后的计算处理能力。创新无止境。早期4004微处理器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到奔腾时代PC芯片的集成度达到了310万个晶体管,而今第3代酷睿i7处理器方寸空间更是集成了15亿个晶体管,比中国人口数还多。过去20年,在个人计算领域,同样的价格所获得的计算性能提升了500倍。

  智能终端上体验创新有多个维度。这几年丰富的应用推陈出新,带来精彩的体验;现在触控已潮水之势正成为从高端到低端各种终端设备的标准配置和主流操控方式;超长的电池续航时间、无线充电等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更好的便携性;人机交互方式也将出现更大的突破,如手势交互、面部和语音识别等将随着感知计算的发展而得到实现;与此同时,这些体验在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上,要实现跨平台互联互通和一致性的体验效果。

  如果说计算力是生产力,那么芯片则是发动机。想得到更要造得出,芯片制造尤为关键。尖端的创新需要大投入,仅2011年英特尔为此投入已超过100亿美元。英特尔是目前唯一能把云计算最核心的高性能芯片做到方寸之间,同时也能为智能手机这样小尺寸设备提供系统芯片的半导体公司。面对这样的跨度继续提升芯片性能,面临物理极限、功耗等挑战,整个芯片的架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需要不断突破。英特尔是最早应用高-K金属栅极晶体管技术的厂家,2012年又率先量产基于3-D晶体管技术的22纳米芯片,2013年14纳米芯片将投产。

  消费者对终端设备的需求是无限的。满足个性化需求,消费者期待百花齐放的创新。短短一年多,超极本激发了移动互联设备的形态创新,如滑盖式、翻转式、折叠式,甚至可插拔的屏幕涌现出来。2013年,终端设备厂商将围绕触控技术做更多的自主创新,创造更多样化的终端设备,来满足企业和个人用户个性化的选择。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局端和终端设备间的融合将更平滑更智能。局端应该能为终端设备推送匹配的云服务,满足用户创造、分享和使用个性化内容。未来云端创新重点在于发展智能感知识别能力为用户提供优化服务,云端数据要实现互联互通安全地共享,资源管理、存储管理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杨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