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罗马假日》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信息化,微软,IBM
  • 发布时间:2013-01-18 10:19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不管是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还是经济增长放缓,都没能阻止全球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脚步。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7~2011年,IBM、微软、SAP、谷歌等国际软件企业的增长分别为7%、12%、13%、29%,而国内的用友、金蝶、百度、网易的增长更加明显,分别高达38%、40%、83%、32%。相比国外企业,高速增长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万人级企业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15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人员规模过万,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软件产品研发和系统集成商用友、东软、神州数码,还包括软件外包企业文思海辉、软通、博彥、中软国际等。

  “万人”意味着可以与全球大厂商相抗衡,也使中国软件信息服务走进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让国内软件产业在参加世界级角逐之余,还面临IT架构变革、IT产业链重组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三大挑战。

  云计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是IT架构变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围绕云计算的咨询、前端系统开发、应用及后台服务器搭建等业务,对软件企业的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出挑战。这一挑战也成为目前软件向服务发展、硬件向咨询发展的催化剂。

  2012年,以戴尔、IBM为首的老牌硬件厂商,通过并购或高薪搜罗人才加紧向服咨询过渡,给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带来挑战,但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SAP一边以移动互联为突破口,一边加强与微软的战略合作;用友与欧洲IT服务公司Atos合资成立子公司,布局云计算;东软将云计算与20多年的优势业务医疗相融合,提出熙康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这些转变,让传统软件厂商满足了企业级用户IT架构变革时的新需求,并增强了自身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力。

  在打通产业链的同时,软件企业开始着手转变几十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因为这一时期,移动互联迫使PC在全球范围内整体消亡,也使智能终端成为消费者新宠。一元钱买不了一根雪糕,却能在移动应用商店购买一款软件应用。上亿用户的下载量成就了移动应用软件的繁荣,也让传统软件厂商越来越眼热。用低廉的软件价格吸引上亿的普通消费者购买并应用,以及在原有传统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附加功能,成为更多软件厂商在2013年努力的方向。但这种努力却并不容易实现。毕竟,这个过程要像乔布斯一样了解用户的心理,有敢于付诸实践的勇气和充足的资金,而前两点正是中国软件产业几十年发展过程中所缺乏的。

  而在资金支持方面,今年,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而这四化的大发展,软件是保障。工信部相关报告指出:未来,要把握ICT融合趋势,大力发展SaaS、PaaS、IaaS及搜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应用商店等新兴业态。我们相信,以这些产业为基础,更多国内企业将会获得大力度的国家支持。

  本报记者 王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