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新 IT跟进

  2012年5月份,被俗称为“券商创新大会”的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监管层拟定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包含了推进证券行业改革创新的11条举措。

  如今,这11条举措大都已经发布。相信看过相关内容的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想法:这些内容将对证券业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我不再赘述这11条举措的条文,对此有兴趣的《计算机世界》读者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国内券商大部分都在根据这11条举措进行新业务的规划和试点,而这些前期投入的成果,将会在2013年全面爆发。

  我相信,未来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速度比过去20年都要快。围绕交易、托管、清算支付、融资以及投资这五大基础职能,证券业将会大幅度将创新提速。

  读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朋友有疑问:券商的创新同IT有什么关系?我们都知道,证券行业对IT有着很高的依赖度,这也就意味着,券商在IT技术架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下面,我将会从证券业务、技术对业务的支撑以及金融管理三个方面展望一下IT的发展

  2013,券商创新发力之年

  未来,券商将会更进一步,不断推出新的创新业务。这种新业务的推广,不会将所有创新业务整体一次性发布,而是会循序渐进般,一个一个业务慢慢推出。这种“碎片式”的创新,使得券商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全面影响到IT架构。

  高扩展性 证券行业对于信息响应速度一直以来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这种业务推动碎片化的背景下,很过公司都开始考虑,利用高扩展性的架构来提升信息系统的速度,支撑行业发展。甚至于,还有企业希望利用ESB、SOA进行IT架构的整体重构,利用组件化的特性实现高扩展性。

  虚拟化 虚拟化是大家都在实施的一种技术方案。2013年,行业里将会有更多公司开始部署涉及虚拟化的各类业务,另外,也会有不少公司在私有云方面进行尝试。这类技术能够在资源分配、调度以及管理等方面节省IT人员很多精力,IT人员也可以把重心从基础设施环境转向到应用中去。换言之,虚拟化快速部署、快速创建的特性,使得IT人员使得能够有精力关注实际业务。

  大数据应用 2013年,会有更多公司在这一方面进行尝试,发展新的应用模式。随着创新业务的发展,证券企业对数据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与其他企业的协作也会持续加强。原来,证券公司只需要对自有客户提供数据支持,现在也许还要支撑合作伙伴的用户,数据仓库会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的创新发展,券商会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进行更多探索。现在,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用于挖掘已有数据的潜在价值。而未来,大家会通过相关技术寻找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包括对客户需求走向的分析。同时,传统上,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并没有角色划分,普通用户与VIP用户都是用一种模型。未来,在量化交易应用深度和广度方面,通过区分用户角色,还会有提高的空间。

  总而言之,信息数据与外部交互的机会多了,相关的对数据支撑的应用就会产生新的模式。

  社交媒体 随着facebook的上市,社交网络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于社交网络的特性,以后消费者的角色将会prosumer(产销合一者)。这样,企业的结构、组织形式及商业模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当然也会对金融企业的金融特质构成更大的影响。例如,在社交网络中形成的各个圈子中,由于信赖关系具有传递性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关系的可信度是相当高的。因此将资本中介或资金中介植入这个体系,那么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银行、证券的王国是不是可以再生出来呢?

  电子商务平台 证券行业正在呈现电子商务化的趋势。同2000年网络泡沫时期相比,如今我们的网络基础环境已经比较丰富,网络接入资费也已经下降,这已经培育出了证券行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土壤。

  2012年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指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如果这一意见稿获得通过,意味着第三方电商公司从此就可以对基金进行买卖。而在过去,这都属于特许经营的范畴。未来,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证券公司。

  未来,现在的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子商务平台,很有可能发展成全业务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这一点我在后面会详细讲述。

  移动应用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应用将会产生更多应用场景,比如利用平板电脑、手机为用户进行非现场开户,用户利用移动终端享受相关服务等。在这方面,监管政策的放开为移动应用解除了障碍。

  自动化与标准化 IT基础运维涉及到很多业务和服务。在这方面,IT运维本身也要提升,以自动化运维为方向,从而解放人力。举例来说,如今系统开发的实现周期越来越短,不可能全部都靠人力进行测试。这就需要自动化工具的帮助。明年会有更多公司就此进行投入。

  此外,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IT管理工具,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标准化。相信在2013年,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会进一步推进。

  数据安全 在等级保护的要求下,证券行业非现场交易会进一步加强客户的身份认证环节。同银行一样,证券行业未来也会对客户交易进行等级划分,利用数字证书、动态令牌等技术,让不同的安全等级享受不同的服务。

  2013,小心CTO被边缘化

  在“大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同时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和机遇。IT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数据集中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分支机构的IT系统会越来越简单。那么,原来分支机构的IT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总部技术人员同样面临着转型。随着IT基础架构在扩展性、自动化等方面的发展,IT会逐渐转向应用。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应用有着更深的理解。

  当技术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整个IT业界的业态会转型为敏捷性服务。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不这么做,IT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而且还会拖业务的后腿。

  从前,我们都会说“技术是服务于业务的”,而未来,这一观点会被提高到“技术是引领业务的。”我个人的观点是,CTO这一角色对于企业来说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大家的视野都在向着CIO甚至CMO的方向转变。如此一来,CTO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2013,IT公司“反水”抢业务

  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观点,“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从某个角度来讲,信息化在整个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已经到了改变金融企业生态的地步。换言之,金融企业需要IT属性,而企业的IT属性到达一定程度,企业可能就拥有了金融的特质。”

  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由于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先知先觉地打造了BtoB和CtoC平台,利用支付宝的优势,成为了该领域游戏规则的缔造者。在拥有了众多的企业级客户和个人客户之后,胜人一筹的IT属性使其金融特质让人垂涎欲滴——阿里巴巴开始了金融微贷之旅。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苏宁。传统的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有着约1500家的终端实体销售店,全国90多个仓储基地和物流中心,通过先进的物流系统运控制着这个庞大的体系。本来零售行业的资金的流动率较高,很多情况是通过应收账款的账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而苏宁电器的债务融资以短期债权为主,以占用供应商资金融资的“类金融”模式是其取得资金的重要途径。可以预期,苏宁电器通过苏宁易购的运作,其IT属性的提升,也将促使其“金融特质”在同领域中更胜一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IT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重要性。举例来说,一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都在运营着自己的电子支付业务支付宝。同时,近年来阿里巴巴还成立了分公司,拓展自己的小额贷款业务。作为一家以电子商务平台起家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原本是一家科技公司,不过随着其在IT技术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阿里巴巴已经在涉足金融业务。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不务正业”的公司正在经营的业务,原本都应该是“大金融”范畴里的企业做的事。对于电商来说,其在IT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当然,想要把这种优势转化为真正的驱动力,电商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IT在金融行业里的作用正日趋凸显。反过来,金融行业也对IT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正在推动着“大金融”这个圈子进行着持续创新。2013年,证券行业的创新力度将会超乎从业人员的想象,这对于IT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颜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