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比作医药领域的任正非。公司上市前,他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腰斩26针”,但手术后两个月就开始路演。
作为科伦药业(002422.SZ)董事长的刘革新,三年前信誓旦旦的将公司推进资本市场时,没人注意到他刚刚经历过一场劫难。投资者们关注的是占据着国内大输液行业“第一把交椅”的科伦药业,上市之后能否一路高歌。
2013年5月29日,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最大股东刘革新、第二大股东潘慧等人对其所持有的股份承诺,自愿延长锁定期限3年,至2016年6月2日。而在过去三年里,科伦药业平均营收增长11%左右,平均净利润增长却高达37%。
大股东延长锁定期自然是对公司发展信心的一种公开表态,但投资者疑虑的是随着行业政策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科伦药业能否持续增长?
多年来,国家推行的药品招投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采购成本。但是,“最低价者得”的竞标过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之声。
“仅坚持价低者得的政策,不但会产生安全隐患,而且会导致许多低价药因为价格低于成本从而退出市场。”刘革新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科伦集团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资本与技术,公司只能实施成本追赶策略。在科伦药业上市之后又将策略转为“绞杀追赶者”,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上市后,手握着32.9亿元超募集资金,科伦药业开始不停地并购来挤压潜在对手的生存空间。2010年,科伦药业斥资2.5亿元买下了浙江国境85%的股权,2400万收购广东科伦;2011年又以4.3亿元收购崇州君健塑胶、1.44亿元收购桂林大华制药80%的股权。去年,再次出2.06亿元增资青山利康。
通过行业内的并购整合,科伦药业牢牢捍卫着自己在“输液制造商”领域中的地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科伦药业对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
2013年1月15日,科伦药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以8.53亿元的价格收购利君国际(02005. HK)3.6亿股股份。通过收购不到30%的股份,科伦药业成了利君国际第一大股东。
控股了主营业务同样是围绕着大输液与抗生素的利君国际,对于科伦药业还意味着消除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在国内市场,两家公司还能互通有无。
然而,对刘革新来讲,借力港股市场还有着更深远的打算。“在香港市场融资更加商业化,更加自如,”刘革新对《英才》记者表示,科伦药业与利君国际整合之后,其47个不重复的海外市场就可以成为双方共同的市场。
利君国际已在俄罗斯及欧盟等48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仅在2011年其输液产品出口已销往50个国家和地区。利君国际的海外渠道恰恰成为了即将开展国际化战略的科伦医药最为珍惜的资源之一。
在2012年,科伦药业投资哈萨克斯坦,依托其优势辐射中亚五国,并远攻欧洲。而缅甸是东盟的桥头堡,进入缅甸就意味将有可能面对6亿人的东盟市场。五年之内,科伦成为东盟市场大输液和抗生素药的第一品牌是刘革新的计划。
然而,作为国际化道路艰辛而漫长。刘革新对《英才》记者表示,“要把我们在国际上已经领先的业务放在国际市场上发展”。
文|本刊记者 樊融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