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供应链监控小火慢炖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烟草,监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01 14:27
2013年1月,中国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签署了《消除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议定书》,旨在落实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关于全面消除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行为的规定。其核心是通过对烟草制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监管惩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而要想对烟草生产各个环节加强把控与产品品质把关,烟草制品全程供应链跟踪与追溯成为关键。
当烟草行业都在为新的控烟令而努力思考时,浙江中烟已经初步实现了监控烟草供应链的管理。但是,也正是因为安全管控意识超前,浙江中烟上项目最初也承担着更大的风险与担忧。
“当时在国际、国内、行业内、行业外,对于烟草的供应链管控都有过类似的成功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基本上是在某一段、某个环节应用,如一条生产线、一个仓库管理,或者运输环节,而像浙江中烟这种从物资批次管理、生产批次管理、成品批次管理三个大的环节做基于最小包装单元的供应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还是一种创新。”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章志华表示。
据悉,浙江中烟从2009年开始酝酿供应链批次管理项目,到2010年开始规划,2011年做前期准备,直到2012年的时候才动手落地。“2009年浙江中烟与IBM接触时,表达了三个顾虑,一是,批次管理方式是对企业流程在操作层面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对业务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浙江中烟管理精细化程度能否满足批次管理的要求。二是, 批次管理业务操作的复杂程度有所增加, 但会不会带来巨大的人力成本增加。三是,批次管理每年汇集约2400万个批次对象,近1.2亿条批次操作的业务信息,技术上如何让这些海量数据在物资、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实现全面互联,如何尽可能充分发掘这些信息的业务价值。”IBM项目经理谢海兵谈到。
但是,通过细致的可行性分析与详细的实施前准备,浙江中烟不仅解决了上述担忧的问题,并将产业链管控之路走得很踏实。
据章主任回忆,在2009年到2010年的可行性分析阶段,浙江中烟刘建设总经理亲自主持,各主要部门的领导与IBM咨询服务部的顾问全程参加,共进行了七次会议,从各环节、各部门、各种物料,逐个研究、分析浙江中烟批次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存在障碍性问题。“我们分成七个组,四个专业组,三个技术组。专业组就是业务组,业务组里主要由各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当组长,组员都是业务骨干。最后,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这种精细化批次管理可行,不存在障碍性问题,但是复杂程度不小。”章主任说。
仅仅在2011年,为了普及产业链上的最小包装单元的条形码管理,浙江中烟就用了一年时间。到2012年,一切准备就绪,浙江中烟正式与IBM合作,开始搭建技术平台。“我个人感觉,批次管理项目,技术上基本没有难点,反而是管理难度,对管理能力要求高。”章主任说,“批次管理的数据来自全程供应链的采集,而数据采集的准确、及时、完整,对监管与分析决策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所有参与方协同工作,工人尽职守责。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物资采购环节,供方大多数还是支持的,而少数最初不太同意这种做法的供应商,也在看到了产业链监管所带来的有益数据分析后,理解了浙江中烟的做法。而对于产业链监管给人力成本带来的压力,虽然浙江中烟目前自己内部消化了,但是,章主任还在采访的最后表示,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与业务的需求,将来很有可能引进物联网人才。
在中国,烟草行业拥有国家赋予的专卖、专营权利的同时,又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践行烟草行业‘两个至上’的理念,即‘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浙江中烟章主任对本报记者说。 “浙江中烟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全部批次管理项目,实现全程质量跟踪与追溯,并提升深度挖掘大数据的能力,提高创新、竞争实力,快速响应市场,服务市场。”
本报记者 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