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红:信仰改变格局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王雪红
  • 发布时间:2013-08-08 09:37

  代表绝对理性的台湾女首富似乎不应是一个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督教徒,但王雪红却是将这两重身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这种融合使得王雪红能在瞬息万变的商战中常保冷静,在关键时刻从容决策。

  谈到王雪红,大部分人随之想到的关键词便是“王永庆”、“基督徒”和“HTC”。她是台湾首富经营之神王永庆与二房太太杨娇所生的小女儿,是虔诚的基督徒,是一手创办HTC的女企业家。

  在外人眼中,王永庆是王雪红的“大树”。然而在王雪红的眼中,父亲在自己职业生涯中扮演的角色只能排在第二。王雪红心中的第一“大树”是“主”。她常说:“神是我的第一个老板,父亲是我的第二个老板。”正因此,王雪红的物质欲极低,常常坐出租车去教堂做礼拜。

  受父亲的影响

  王雪红对宗教的热忱还要从王永庆说起。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说自己很不喜欢宗教,因为宗教里有许多教条、规约、仪式。“但他认为自己是个‘基督人’。”王雪红解释说,“爸爸取法的是耶稣背起十字架的精神。他要做一个‘实践的人’。”当年,王永庆曾答应其父亲要去教堂做礼拜至少三年,并履行了这项承诺,但因不喜欢繁文缛节,后来就再没上教堂。王雪红道:“但爸爸非常尊崇耶稣基督的精神。”

  正是王永庆对“实践的人”的尊崇,使得王雪红心里早早就有了“神”的影子,然而真正从虔诚的宗教信仰中获益还要从真正加入教会开始。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的时候,王雪红始终坚信:“这些挫折是上帝化了妆的祝福。所发生的事情,一定有上帝的美意。”

  坚持但不执着

  “神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我把认为对的事情都执行出来。任何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做,就要执行到底。这让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放弃。”正是这种精神,使得2001年英特尔就晶片专利权问题向王雪红的威盛电子发起诉讼时,她始终坚持不予妥协。

  当时台湾IT界都为王雪红捏了一把汗。有记者问:“在何种情况下,威盛才会与因特尔妥协?”王雪红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公平!”这答案令人敬畏。她说:“英特尔是一家特殊的公司,财大气粗,有的时候会对客户采取强烈的手段。这种垄断形式是非常错误的。”为了公平二字,王雪红在强大的英特尔面前丝毫没有退缩,她坚持威盛电子向伦敦的高等法院大法官法庭提起诉讼,指控英特尔滥用在市场上的统治地位,拒绝授予公司与英特尔奔腾4微处理器相关的专利许可权。

  她坦言:“谁都不喜欢诉讼,诉讼实在令人头痛。但要想想,经营企业到底要长久的,还是暂时的。英特尔要威盛所有的专利授权,却只给我们非常少的授权,如果我们签了约,公司就等于卖给它了,永远只能受制于它。”

  最终,在王雪红的坚持下,2004年英特尔和威盛达成了和解。威盛亚太区市场行销总监郑永健说:“有时候觉得老板很不简单,公司被告成这样,股价从六百多跌到四十多,她都不沮丧,态度还是很正面,这是公司稳定的力量。”

  王雪红感叹说:“英特尔用诉讼去干扰领导者,让他们不能做事,如果我整天担心,那他就真的赢了。”在这个时候,王雪红会去教堂虔诚祷告,祈祷神给她坚持的勇气和平和的心态。

  在王雪红自己看来,这份坚持的来源就是做“实践的人”的精神,既然认为要求公平是对的,那么就坚持做下去。但她并不提倡执着,相反,她认为人一定要面对现实。

  她常提起在美国留学期间选伯克利大学钢琴系的经历。那时的王雪红对艺术充满了热情。对钢琴更是爱得要命。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钢琴系,专业是作曲。她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练习钢琴。“当我开课时才发现班上的同学各个都是音乐天才!他们作曲是不用想的!”王雪红自嘲道:“没见这些同学之前,我觉得自己蛮天才的,见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充其量只是音乐爱好者罢了。”“所以我常对下属讲:人要做擅长的事,音乐爱好者再努力,这一辈子的成就恐怕也很难赶上音乐天才。”

  王雪红选择了及时退出钢琴系,改换经济系。认清事实,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要有坚持但不是执着。

  宽和但不轻信

  “用人不疑,我既然选择用他们,我就会100%地信任他们。”在谈及如何与下属相处时,王雪红坦言:“我本身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被约束太多,所以我也不会过多约束下属,乐意给他们足够的空间。”

  王雪红的下属都说她是个宽和的老板。在众多大公司的掌门人中,担得起“宽和”二字的本就不多,作为女性的王雪红能得此评价更显不易,除了好心态之外,宽和更多地靠的是自身的修为。其实早年,王雪红个性暴躁,凡事数字导向,没做到就破口大骂,部属都很怕她。

  说起她的宽和,创业伙伴卓火土最有发言权。2002年,宏达为康柏做的两款PDA在市场上都失败,又新开发出两款,然而银行已拒绝贷款。当时个性老实的总经理卓火土带了自己的存折去找王雪红,打算抵押房子。

  王雪红只轻描淡写地拒绝了他的好意,只说让他常去教堂。事后有人问起王雪红:“当时面对巨额亏空,心里不担心吗?”王雪红笑道:“并不是他们做不出产品,而是市场还没有起来,”

  王雪红之所以让他常去教堂,只是希望神的光辉也可为卓火土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平静,让他更专注在他所擅长的方面而不要让纷繁的财务变化影响他专业的市场决策。

  王雪红说:“我所做的就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业务上的事我都放手交给他们去做。”虽然如此,但这并不代表她是个容易轻信他人的人。在王雪红刚刚从伯克利大学经济系毕业到姐姐王雪龄和姐夫简明仁的公司任总经理时,就曾被当时的合作伙伴卷去了70万美元。“我当时就觉得我这辈子完了!”讲到这王雪红爽朗地笑了起来,好似全然在谈旁人的经历。

  她还是个追根究底的老板。这要源于她打破砂锅问道地的处事风格。“这恐怕要得益于父亲对我早期的影响。那时在国外读书,父亲常给我写信,一写就好几大张。写的都是他日常工作中的经历。他最常说的就是对于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追根究底的。”

  “我常常要求自己做事待人要有标准,我也希望我的下属可以达到我的标准。”但并不说明她是个严苛的人。“我很少对下属发脾气。”王雪红说,“你不是要让他们怕你,而是要让他们相信你。”

  ■文/虞琪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