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望再超预期

  上周新增信息最多的,应该是10月的经济数据。再次超出大多数投资者预期的数字,该如何去应对?很多人是“鸵鸟”战略:只要数据是向下的,就觉得自己之前的预期得到验证,只要数据不是,那就默念“好转一定是暂时的”。

  但为何不去审视下之前的理解?宏观研究的信息量极其巨大,对短期经济走势的看法,如果半年前的判断都在持续“得到验证”而没有更新,那大多数是因为运气,而非超乎寻常的“逻辑”。

  认为经济一定会差,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政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货币政策在往紧的方向走,而且这会导致经济向下、市场向下;意见的差别仅仅在于怎么评论人行的政策,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对不起,这样的判断在最近两个月不断遭到挑战,市场的确是跌了,但它跌是因为上述预期。如果这个判断是错的,它会错在哪里?

  第一个可能错的地方,是对货币紧缩方式的理解。毕竟这次不加息也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只是在银行间市场搞小动作。从总理那里也看不到多强的紧缩信号:他不担心过热,只是觉得“货币太多”了。这样的方式使得紧缩的信息在经济中的传导非常缓慢。市场上的人可能担心的不得了,实体经济个体说不定才刚刚感觉到。

  第二个可能错的地方,是没有看到7月以来的融资情况。如果算上类信贷中不重复的数据,社会融资总量在7月以来其实增速不比年初的几个月慢多少。事实上8号文和钱荒都没有中止同业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第三个可能错的地方,在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流动性宽松的时间中,融资量的确很大,但因为换届的不确定性,年初部分地方和国企“干劲不足”,在5、6月恢复正常之后,这部分融资看起来能提供一些支持。

  第四个可能错的地方,是对利率市场化的理解。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大幅下跌,已经有明显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子。在同业业务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已经对债券失去了兴趣。而这些同业业务在本质上是市场定价的,其市场化程度可能还高于表内贷款。也许可以认为,同业业务为此前无法在正式金融体系实现的融资变得可能,有利于社会资金的“边际价格”下跌。尽管其代价是“边际内”的资金价格的上涨,但它并不代表整个经济资金价格的上升。央行的操作,也许主观目的是紧缩,但客观上是顺应了体制内外资金价格剪刀差缩小的趋势。从票据贴现利率来看,现在没有很强的证据讲最近两个月整个经济的资金在变得更紧。

  往前看,这四种不同的理解对应的预测并不相同,前三点即使是对的,也仅仅是说经济好转会持续更长一段时间,往长看可能还是不理想;而最后一点如果是对的,则将直接改变对明年甚至中期经济和市场的看法。而从我们看到的情况看,上述四种理解都有一些数字和事实在提供支持。从短期来看,11月、12月的数据更可能继续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大幅下调的可能并不大。

  风格方面我们仍然看好成长。现在有大量成长股的投资者在获利了结,他们看起来并不打算拿着年中或者三季报时期的重仓股过年,并且也不着急建仓;而那些没有赚到钱的投资者还有些心有余悸。即便一些股票在估值上的调整接近完成,但仍然无法吸引到资金,他们基本面的瑕疵现在也变成了重大缺陷。但到12月大家开始为明年布局,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一些成长性较好的股票可能能获得应有的支持。尽管经济预期可能向好,考虑到转型的大趋势,周期或者传统产业上的机会可能仍然会少一些。

  魏凤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