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2-23 11:28
  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女老师,教我们语文。每一上课,我最怕的,就是看她站在讲台上,将一摞厚厚的作业本朝讲桌上重重一放,又将倒放着的一小沓单独拿出来,朝我们抖一抖,这才亮开了嗓门说道:下面我给大家念一下上次造句练习中,某些学生犯下的最可笑的错误。

  记忆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被列入她的黑名单,并不止一次地因为奇怪的句式,而招来同学的哄堂大笑。

  我第一次用“一边……一边……”造句,兴致勃勃地将老爸造了进去。我说我的爸爸一边走路,一边睡觉。我很得意,自以为将我那特立独行的老爸生动地写进了句子,并期盼得到老师的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可这样造句的结果,竟是语文老师射过来的犀利目光,几乎将她厚厚的眼镜片击穿。她在讲台上嘲弄地问我,你爸爸是不是得了梦游症啊,竟然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睡觉?

  我并没有被老师的嘲笑打倒,依然将我的生活搬进句子。我造“欣欣向荣”,说,我五岁的弟弟长得欣欣向荣。老师便问,你弟弟是植物人吧,否则怎么跟庄稼用一个形容词呢?我造“况且”,说,我们家门口是长长的铁轨,每天火车经过的时候,都会发出“况且况且”的声音。老师便问,火车快把你们家房顶给震塌了吧?

  幸好我是一个脸皮厚实的孩子,在语文老师的百般讽刺下,依然“欣欣向荣”地生长着,丝毫不被我的那些给同学带来哈哈笑声的句子所阻碍。

  当我的第一本小说集终于出版的时候,语文老师第一个打电话告诉父母,说无论如何一定要我一本签名的书,这样有才华的学生,让她这当启蒙老师的,脸上有光呢。

  我战战兢兢地将书寄出的时候,心里便没有一刻的安宁,像是又回到了小学课堂,被掌握我语文试卷生杀大权的老师给瞪视着。

  我很快就接到了语文老师的电子邮件,说,真不愧是我教出来的学生,瞧下面这些句子造的,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呢!“一群孩子从公园的小路上穿过,就像田野里欣欣向荣的玉米,在风里列队穿行。”——“欣欣向荣”这个词,几乎可以让人看得见孩子们红润的脸蛋,闻得到新鲜的植物的芳香呢。“哥哥下了床,踩着凉凉的月光,一边轻飘飘地走路,一边闭着眼睛,继续他床上幽深的梦。”——这样两个现实中本来不可能的动作,用“一边”连接起来,那冰冷的荒原气息,即刻鬼似的附到人身上了呢。“火车擦着铁轨,每日都将那‘况且况且’的声音,穿越窗户,传到他行走不息的梦中。”——这“况且”一词,将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声音,描摹得多么准确呀!

  这样的夸赞,不知为何,我一边红脸看着,一边却又像是那个总被语文老师批评的笨学生,在人们的笑声里,有想要钻到课桌底下的羞愧。似乎,二十多年的光阴,不过是作文本上的一个方格,我的躯壳已经跳了过去,灵魂,却留在了原地,迟迟不肯与我同行。

  (肖进摘自《时文解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