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中全会”看四大产业“钱景”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十八届三中全会,投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21 13:59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国未来七年改革和发展的总基调,也是投资者的投资基调。
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改革力度超乎想象。
11月15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中国未来七年改革和发展的总基调,也是投资者的投资基调。
很多人说,《决定》一字千金,处处商机。那么,后“三中全会”时代,投资者究竟应该投身何处,经调查和评估,我们认为下述四个产业值得重点关注。
生产性服务业 营改增的直接受益者
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税制改革要求的重要内容。据财税专家计算,因为营改增的改革,服务业将是此项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行业整体税负将会降低1/3左右,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被广泛看好。
生产性服务业特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在内容上,主要指除金融业之外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物流业、商业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业。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服务业的增速。比如,我国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在过去的10年里市场规模增长了16倍,中国已超越印度成为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医药研发外包首选地。
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发展水平偏低,还没有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201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6%,占GDP比重不到20%。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大都在43%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还大有可为。
具体到细分行业,包括物流、研发、审计、律师、信息咨询等,都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这次《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完善决策咨询体制,咨询业在未来十几年可能也会出现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 再续“黄金期”
进入2010年以后,丁磊养猪,刘强东卖大米,伴随着一大批行业大佬们“解甲归田”,农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时髦的投资领域。但是,据业内人士反映,在现有土地制度下,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受到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土地流转的这些游戏规则。在他们看来,此次“三中全会”在这些方面是实现了真正的破题,农业投资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期”。
农村改革是本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突破,其中,“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其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决定》中提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虽然政策红包距离真正到手还有段时间,但市场普遍预期,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现代农业内生动力也将更加强劲。
在业界看来,除了政策红利外,目前中国的农业投资也正面临着两大市场利好:一是大农业市场本身规模巨大,长期稳定增长;二是中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加速期,不仅农业的量和规模增长稳定,它的质也有很大改善空间。
不过,农业本质上属于高危投资领域,并不是谁都能干好。在未来五到十年里,三类企业可能会率先胜出:一,善于运用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企业,农业生产要上规模,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自有资本的运用远远不够。二,有能力建立和塑造品牌的企业,现在农产品信任危机非常严重,非常需要用品牌来降低我们的交易成本。三,距离互联网更近的企业。互联网颠覆了媒体行业,颠覆了零售行业,颠覆了很多行业,相信这种颠覆也将发生在农业领域,所以具有互联网思维也成为农业企业的一大竞争力。
环保产业 顺势而为
在环境的警钟屡屡敲响之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决定》指出要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发展第三方治理”,将有助于由过去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升级为谁污染谁付费的模式,可以有效制约排放超标的企业像过去一样“钻空子”。借此,今后发展环保市场化,将培育起一个庞大的环保产业,包括脱硫脱硝、除尘、水污染治理等专业技术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拥有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的行业及公司将首先受益。
医疗服务 改革带来新希望
《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与此同时,《决定》中还提出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及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及推进事业单位改制等。这些改革亮点都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随着《卫生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大门已经向境内外投资者敞开。这几年,国内民营医院机构数量猛增,据《投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报告显示,每年平均增长16%。
不过,业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民营医院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政策。”就目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情况看,普遍存在拿地、税收无优势,人才流失严重,课题研究缺少政府支持等困难。《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望打破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玻璃门”。
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未来将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差异化市场定位、优势互补的格局。业界普遍认为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自费比例较高的专科高端医院领域,提供多元化服务。
但是,也有个别投资人并不看好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的医疗领域,认为这些医院在运营上容易存在医生一人独大等不稳定因素。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产业需求的升级,包括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内容在内的大健康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