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仰望院士吗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院士,行贿
  • 发布时间:2013-12-23 13:52

  一个技术官员,花上两千三百万元的赃款行贿,为的是打通关节,参评中科院院士,而且确也两度进入正式候选名单,不过终以一票之差落选。这件事曾轰动一时,因为不是谣言,而是他自己交代行贿用途时带出来的新闻。

  说是新闻,因为众多“不明真相”的人们(我们长期以来都属于这个弱势群体),总以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科学院还是两方净土。现在发现,可疑了。既然有不惜花巨款行贿,削尖脑袋想钻进去的,就不会有已经钻进去的吗?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一句俗话:一只苍蝇坏了一锅汤。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还是相信绝大多数的院士不是科技界的混混,更不会是贪心不足、什么都要的饕餮之徒。但再一想,某人要起到坏一锅汤的作用,还差一票呢,故他是欲坏其汤而尚未能也。那么,能够把两院院士以至中科院、工程科学院这锅汤弄得无人敢问津的,“另有其蝇”,至于谁是把苍蝇放进厨房的,谁是看锅掌勺的大师傅,则待下回分解了。

  据我看到的有限报道,有一些比围观者熟悉内情的人,说的话,提的问题,更逼近实际,比如现在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渠道,除了院士直接推荐外,还有当事人所在机构,相关的全国性科技学会,这些都是“关节”所在;加上有投票权的评审委员会相关人士……若要行贿,名单也不会短,然则动用上千万之巨的贿金,也就可以理解了。

  大家反感和忿怒,首先是因为在反腐声中,顶风作案人的可恶。我却因为早在1997年写过一篇题为《仰望院士》的杂感,不免怦然心动,仿佛听见有人责问:“从今而后,你还‘仰望院士’吗?”

  是的,如果在这之前,有人跟着我“仰望院士”,现在,他们肯定表示动摇了,我也不能生拉硬拽非叫他们“仰望”不可啊!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生前关于杂文“速朽”之说。鲁迅说,他并不期望所写针砭时弊的杂感文永存,反倒是期望它们与时弊一起“速朽”。我郑重写下“仰望院士”四个大字已经十几年,从来没想过这有什么不妥。这一回,忽然感到会被读者认为我“忽悠”他们了。那么,这样的杂文也就轰然倒塌,“速朽”了。但这又跟鲁迅定义的“速朽”内涵不同,不是时弊已除,而是弊端的滋生茁长超出预料,我的感想,我的说法,远远地落后于实际了(多年前我就曾写过不少反腐的杂文,也当作如是观,因为当时涉及的金额,当时贪贿的规模,拿到今天早已是小菜一碟了)。

  写那篇小文时,中科院院士已有六百一十人,工程院院士也有四百三十九人,正好又有五十八名科学家和一百一十六名工程技术人员增选为两院院士。我很高兴,认定这些院士“位于一百五十六万中国科技人员金字塔的顶端”,因而表示了仰望之情:“我们的百万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也应该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载体之一(在他们之外还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广大从业者)。两院的院士自然应该不愧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精英。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之仰望的缘故。”

  而我对院士的仰望,还因为相信院士推选的权威性,相信经过一定程序评选出的院士都是货真价实的。因为,“自从开始评定业务技术职称、授予学衔的十几年间,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问题和弊端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在许多单位里,权力、人情、金钱、人事关系严重干扰了评选,使人不能不对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一些没有资格评为高级职称的人,被评为高级业务技术职称;有些并不从事业务技术工作的人,权也要名也要什么都要,仅仅因为身居某一领导职位,便优先占据了高级职称的有限名额,影响所及,这些高级职称也变了味,‘不值钱’了。”

  在十六年前那篇文字的结尾,我还写了这样两段话: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第一批院士的时候,我就曾想说说这番意思。不过又想,这两院不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涉及意识形态,对科研成果的评估少受干扰,因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虽也或有学派之争,但那研究成果多数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是硬碰硬的,没有伸缩余地的吧。为免无的放矢之嫌,便未多嘴提醒。

  “然而我们生于污泥,长于污泥,深知污泥浊水是不断流动着,渗透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希望我们推选两院院士的工作,今后能够长期保持其纯洁性,借以保证其公正性和权威性。这就算我在祝贺新选院士时一次旁观的插话吧。”

  原来我已有言在先了,我生怕我所仰望的两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出现什么纰漏,使我们难再“仰望”下去。但我担心的所谓学派之争,门户之见,顶多是文人相轻。我没想到,在从来不明真相的人们眼里,不失为清水衙门的科学高地,并非存在于真空管里,自从课题、项目都与财政拨款的经费挂钩,铜臭气即已渗透进来,而院士不仅是荣衔,更形成了某种特权性的利益,因此难免有人如蝇逐臭,的确连累了一锅汤,不少值得我们仰望的时贤身上也蒙了暧昧的阴影。

  不过,我对两院绝大多数人士,包括对评选院士有投票权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失去信任。我曾听说两院坚持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选票拒绝位高权重但实际水平不达标的技术官僚混入院士行列。这也使我相信他们为坚守科技队伍的纯洁做出了表率。但愿这无从核实的传说不是“谣言”。

  这回大家都裹进了花钱买院士(“闹个团长旅长当当”)的丑闻,这当然不是好事。

  语云,要把坏事变成好事。那么这件事要经过哪些努力才能转化为好事呢?总得先查清事实才行。阻力必然很大,但宽限到年底,能把那两千三百万贿金的去向查清了吧?

  【原载2013年11月14日《文汇报·笔会》】

  邵燕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