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要均等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福利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
  • 发布时间:2014-01-24 14:12

  在养老服务等领域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政府资金与社会慈善资金和市场投资资金综合利用机制。

  社会服务,在英国也叫个人社会服务,在我国“十二五”规划里也叫公共社会服务,有的专家也把它叫做社会福利服务。它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一些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应该说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最基础的成分,也应该是公共服务的优先领域。

  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必要措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保证。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些要求,我想谈四点想法:

  第一,完善社会政策,扩大社会服务的供给,为全面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提供兜底保障。有句话叫社会政策要托底。如果要发挥托底作用,就是要完善社会政策,发展社会领域的公共服务。重点是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的顶层设计,使服务的项目更科学,覆盖面更周全,要加强各类项目的配套衔接,使其能够真正解决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要真正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各种问题。

  要完善政府的职能体系,加强公共财政对社会服务的责任,使社会服务成为公共财政优先保障的范围,尤其要加大满足对弱势群体基本需求和解决居民生活困难的公共服务项目和设施的投入。比如养老服务,这些应该是我们优先发展的领域。

  第二,创新供给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供给模式。重点是加快发展公益类、慈善类等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增强其自我发展的活力和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尤其要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财政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提高社会服务的科学化、人性化水平,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框架。在养老服务等领域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政府资金与社会慈善资金和市场投资资金综合利用机制。

  第三,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使之在公共服务发送体系当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合理布局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网点,要加快农村、加快城市社会服务、社区服务综合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的布点,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公共服务项目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形成一门式、一站式服务机制,使百姓进一家门办多项事,这点在上海已经做到了。就像银行一样,你进去要办什么事情,只要拿一个号,工作人员每一个人可以办很多事情。进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办N项事情,在一个社区事务受理员那里,就像银行存款和取款可以在一个人那里办一样。

  要加快一门式服务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发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在公共服务当中的作用,为公众提供快捷、便利的公共服务。最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就是要推动公共服务发送的终端,使老百姓方便地接收。现在上海已经做到了,在手机上就可以申请公共服务,甚至是查询你的服务申请现在到哪一步了,可以查到进程。要实现全天候开放式服务,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市场网点服务的衔接,形成各类服务互联互补的格局,满足各类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第四,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重点是建立服务对象的反馈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把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与完善基层民主政治结合起来,落实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议权、监督权。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培育专业化的评估机构。要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本文由《小康·财智》记者范颖华根据作者在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发布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热点问题理论研讨会上发言整理而成。)

  文/朱耀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