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被IT改变的环保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查询功能,环保地图,移动互联
  • 发布时间:2014-01-24 14:45

  具有互动查询功能的环保地图平台,一如大众点评网之于都市消费者一般,或将通过移动互联网成为未来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者。

  环境问题从未像当下这般牵动普罗大众的神经。在雾霾迷城的日子里“全国空气污染指数”、“墨迹天气”等空气质量类移动端APP下载量猛增,到达百万级。但环境问题远不只是PM2.5。水污染、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生态破坏、垃圾污染等等,辐射的范围往往有限,却对其辐射范围内的环境造成更致命的影响。基于此,具有互动查询功能的环保地图平台,一如大众点评网之于都市消费者一般,或将通过移动互联网,成为未来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者。

  “界面友好”的危险地图

  2013年,上海的IT工程师刘春蕾和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创建地图的平台:“危险地图”。这个网站主要通过微博及其他社交网络传播。专业环保组织和普通公众都可以一起在这个平台上绘制污染地图。危险地图最初的主要数据来源是百度地图,还有一张浙江绍兴环境污染地图,是浙江绍兴一家地方公益机构根据自己掌握的数据制作成的地图。在该平台创建的地图可以分为水污染、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生态破坏、垃圾污染以及其他等六类。

  有环保业内人士评价“危险地图”:“确实做到了IT技术盲都能顺利操作,对环保大议题不感兴趣的普通人也用得着的程度。”

  打开微信,添加“危险地图”的公共账号“随手拍污染源”,系统会自动回复,一步一步指导用户注册、创建个性化地图,输入相应数据。地图拥有者通过这些方式得到污染源定位后,便可以进行核实,如果信息内容真实可靠,便可以将此污染源标注在地图上。

  而网页版的危险地图的界面同样清晰明了。在左侧输入你要查询的地区名称,右侧的百度地图就会直观地显示附近潜在的危险源:医院、化工企业、加油站等等,以及这些具有风险的危险源与你的定位点直线距离。你也可以勾选你所关心的特定污染源类型,寻找更精确的信息。它的域名、地图名、监控区域以及菜单可以根据不同环保组织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并且内置微博与微信双向互动,增强了地图与公众的互动性。

  出于开发成本和下载量的考虑,2013年年底,刘春蕾暂缓了危险地图的APP开发上线,而是将网页版地图进行了移动端更新,使之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一键化操作。

  刘春蕾对记者说:“信息化时代缺乏的不是数据,而是如何将数据直观反映在人们眼前并加以利用。”

  IT的力量

  对公众而言,这个环保地图互动平台能为自己做出的决策决不只是今天出门要不要戴口罩。在购买房产、选择学校等生活大事件的决策中,人们可以通过危险地图,在开发商提供的商业、学校等正面信息之外,掌握关于空气、水的风险信息,更大的知情权,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而这也正是刘春蕾开发这一平台的初衷。

  2008年,时任IT公司项目经理的刘春蕾出手了上海远郊松江的一个新楼盘。开发商的沙盘上,这里楼宇整洁,绿树成荫,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然而夜深人静之时,总是有阵阵恶臭将人从酣睡中熏醒,原来小区不远处竟是上海吉貌垃圾填埋场--这显然不在开发商优美沙盘的展示中。小区居民组织起来到处反映问题,要求垃圾填埋场搬离。抗议收效甚微,填埋场一直如常运行,甚至一度计划扩大面积以焚烧垃圾,继而引发了更激烈的集体事件。

  “如果早就知道这里的环境状况,在买房时我可能会三思而后行。”如何让人们避免自己这样的尴尬购房经历?

  刘春蕾和几个同样做IT的朋友研究了美国环保署的TRI环境污染地图和欧盟的PRTR环境污染地图,发现制作互联网环境污染地图是最直观有效的方式。

  环境污染地图是指反映环境被污染情况的地图,其内容反映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包括污染的有害物质物类、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扩散范围及其在方向和时间上的变化等一系列内容和指示,为及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污染地图在国外已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但在中国,在互联网界,环境污染地图鲜有人涉足。许多在地环保组织通过多年行动实践掌握了大量污染源信息,希望能够做一张属于自己的污染地图。但在存在大量人才缺口的环保业,IT人才凤毛麟角,受限于IT技术,很少有能力制作出污染地图。

  中国现有三类环境污染地图:第一类为公共与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团队所做的地图,相对较为完整,但是缺乏与普通大众互动即不能直接上传数据,且数据丰富度有限;第二类为开放文明地图,这是基于在服务器上开发,以一张地图收集及展示多种类型的信息,包括环保、公益、美丽中国等;第三类为类似红树林保护的示意地图,并不是一张动态地图。

  “我发现IT技术,尤其是LBS、SNS、微博、移动互联网等在环保领域应用还比较少。基于环境地图这个平台,可以方便地、集中性地、长久地定位和展示上述环境保护信息,并通过与微博和微信的紧密结合,便捷地进行信息扩散和汇聚,扩大公众参与及影响力。”

  盈利之路

  危险地图在普通公众中还没有积聚足够的关注和兴趣,目前对此最感兴趣的是环保组织。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根据系统内的企业名称来电子查询本地的重点监控污染源,并且添加至自己的地图中,也可以把自己的调查结果通过地图直观地反映出来,与大众充分互动。

  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的刘春蕾已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公司,他并不打算做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环保NGO,而是意图建立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企业。事实上,这个地图平台目前没有任何盈利方式,其收入来源于环保基金会的项目投资。2013年1月,他获得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5万元的资助;2013年底,危险地图作为草根环保项目,入选SEE基金会创绿家计划资助项目。

  SEE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反映在危险地图上的数据信息的背后其实就是环境知情权。目前,除了官方渠道,环境污染状况的信息发布非常有限。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方式,而互动开放式的“环保地图”形式,会引发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形成对涉污企业的倒逼势态。

  何时盈利,如何盈利,埋头技术研发的刘春蕾思路还不够清晰,但他表示: “我们还是想通过做真正对环保事业产生价值的工作,扩大影响力,争取各类公益基金及公众资金支持。在这个基础上,地图支持的业务不局限于环保,而是同时兼顾商业需求,以便能自身造血,而不是仅仅依赖基金资助。”

  文/《小康·财智》记者 陈亦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