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共享与合作时代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互联网思维
  • 发布时间:2014-01-25 09:44

  【提要】最近,关于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讨论风生水起。谁拥有互联网思维谁就能更好地拥抱未来。这篇文章告诉你:企业家真正应该学习的互联网思维是开放和共享。企业必须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就在有人糊涂有人明白的混沌时期,互联网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正在颠覆一个又一个行业。互联网到底给企业以及未来的创新带来什么,或许要从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开始探究。

  说不明白的互联网思维

  随着互联网应用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让众多高管们“敬畏”的专有名词。在很多场合,他们都被教育要有互联网思维,否则,他们的企业将会被淘汰,他们本人将会被淘汰。他们被告知,互联网思维不是简单地上个网、做个微信、做个APP,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想方式,像雷军做小米那样,像黄太吉卖煎饼果子一样。

  但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何才能把传统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关键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去经营和管理企业?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能说得明白。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解释是“专注、极致、口碑、快”,黄太吉则是免费上头条。网络上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的关键词是快速、免费、交互。可这些所谓的原则放在传统行业同样合适。所有这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就在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之时,关于“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的观点迅速传播,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什么用户体验至上,什么快速迭代,什么免费,都不是互联网基因的必要元素,也不会是市场永久的利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众多热捧互联网思维的大佬们在十年后不会再有什么互联网思维,就如同十年前提出注意力经济的张朝阳的搜狐在2013年已经很难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切都在改变。之前发生的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在我来看,就是一个过分相信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和一个对传统经济有深刻理解的企业家的理念之争。

  新经济的基础是共享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对世界的这种改变还是有它的核心的,那就是传统经济学所谓的内部性和外部性的关系被部分颠覆,“外部性失灵”已不能解释新经济的开放、合作和共享。

  在传统经济时代,公共性外部性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话题。大家熟识的概念主要有“公共性失灵”和“外部不经济”。经济学上的公共性是指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得到而不具有排他性。公共性失灵是指公共性会导致市场失去“看不见的手”原有的资源合理配置的效力,单靠市场力量不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率的配置。这个理论一般用于认证产权的重要性。

  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因公共而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却不再是完全正确的真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迅速发展,产权归谁所有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归谁所用。人们称之为“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最初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出租闲置的财产,比如汽车和房屋,也称为“协作消费”。

  协作消费的概念源于美国人雷切尔·波茨曼和鲁斯·罗杰斯合著的《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书中称:社交网络和实时技术正让我们回到原始的协作生活中,我们进行物物交换,或者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进行共享,这些都成为新鲜的充满活力而吸引人的方式,从而让我们产生了“我的东西就是你的”。简单来说,协作消费的本质就是“物物交换,物物共享”。如果给一个定义,那么可以这样说:协作消费指并不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以分享、交换、交易和租赁等方式共同使用某一物品的商业模式。

  随着各种交换行为网站的产生,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称之为“共享经济”。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在2013年专门讨论了这一经济现象,并对共享经济的本质作了一个基本的解释,那就是物尽其用。人们开始意识到商品并不一定要拥有,拥有的不一定只限自己用。

  与此同时,随着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使得共享平台得以建立在虚拟网络空间,规模因而变得更大,可以共享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各种基于共享概念的经济行为不断涌现,共享经济的内涵已远远超出物物交换式的租赁。现在的共享经济已从物尽其用拓展为知识共用、需求共用、数据共享、供应共享等各种经济领域。

  “共享经济”问题专家尼尔·格兰弗洛说,“共享经济”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具体分享了什么产品,而是强调合作和参与的理念。

  合作,合作,还是合作

  在研究共享经济这个现象时,我发现人类一直都在私有和共享之间纠结。人们一直在为自己获得需要和喜爱的东西的所有权在努力打拼,但分享和合作又始终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命题。

  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诺瓦克的《超级合作者》这本书。这本书的观点让我洞悉了人类社会与行为的奥秘。它的主要观点是“合作”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中“突变”和“选择”之外的第三条进化原则,也就是除了相互竞争之外,大自然还有相互帮助的法则,这一互助法则可能比竞争法则更为关键。

  作者在书中强调说,一方面,在生命的竞赛中,竞争在进化的过程中起着极其核心的作用,这是达尔文的核心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另一方面,无论复杂度高低,各种生物都会在其生存的过程中彼此合作。而且,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合作”,并不仅仅是指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工作,而是指更具体的一层意思,即“原先的竞争对手决定开始互相帮助”。

  但是,合作并不意味着排斥竞争、利己,也不要求回避矛盾。《超级合作者》这本书由对著名的“囚徒困境”进行探讨而展开。作者告诉我们,人们从合作中各取所需,遇到纠纷和矛盾时,人们最终会选择倾向于带有善意、宽容的“赢定输移”策略,这种策略在各种策略中更胜一筹,可以促成双方的合作以带来更显著的总收益。

  而对于经济学概念上的外部失灵即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地悲剧”,比如,我们城市的空气污染、水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严重,诺瓦克告诉我们的办法是,把每个企业的排污情况公布出来,以此来衡量它们的“名声”。尽管罚款或者关门也是一个办法,但名声的力量可能更大。在作者看来,奖励比惩罚更有利于合作。而且,诺瓦克坚信,合作能引领我们走出困境。他说:智慧生命也是脆弱的,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自我毁灭的能力。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社会问题的挑战,我们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拯救我们的家园。

  全方位共享

  所以,回到开头所提到的问题,我们认为企业家真正应该学习的互联网思维是开放和共享。企业必须树立“全方位开放”的观念,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

  在健康的开放的生态系统里,企业的决策不再是基于管理层的爱好,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所得出的趋势和方案;企业的融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金融模式,众筹、P2P模式都成为新的更高效的融资方法;企业的运营也可以通过恰当的社区运营,让有才华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让喜欢尝鲜又细心的用户参与到“产品”测试中;让喜欢炫耀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营销中;让吹毛求疵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质检中;让喜欢分享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客服中;让喜欢分析的用户参与到“产品”的数据挖掘中……而营销这一环节,也将被互联网技术简化压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设计和订制产品,然后以订单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厂家按订单生产,然后通过物流配送体系直接将货发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营销探测和营销战略被一张订单压缩简化了,同时还省去了分销这一环节。与此同时,管理也会发生根本性的的改变:有互联网思维的组织一定是扁平化的。

  因此,企业应该选择全方位的开放和共享。首先是价值链(供应链的)合作和共享。雷军的小米手机的生产是典型的外包模式。雷军无须有董明珠的担忧,因为在共享经济的平台上,企业都有不同的分工。其次,企业需要充分开展平台化合作。无论是B2B、B2C、C2C,还是O2O,其本质都是利用平台连接买家和卖家。另外一个重要的系统就是竞争者合作和跨界合作,通过渠道共享、客户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的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最后,说说我对雷军和董明珠赌约的看法:雷军不一定会赢,但董明珠一定会输。在新经济时代,共享和合作是最重要的法则。

  ◎ 李直

  【延伸阅读】

  《超级合作者》

  作者:[美]马丁·诺瓦克等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合作是人类的自然选择

  这是一部洞悉人类社会与行为的里程碑式科普著作。作者马丁·诺瓦克从生物学、数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并阐述了生物之间“合作”得以达成的五种机制——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空间博弈、群体选择以及亲缘选择。同时极具洞见地指出,合作是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的第3个进化原则。

  本书从博弈论之囚徒困境入手,生动展现了自达尔文创立进化论以来,生物学和进化动力学最重要、也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作者认为,借助于“合作”的力量,组织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可以收获更强劲的团队凝聚力,人类社会可以达成更大化的长期利益,比如解决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消除饥荒、突破癌症治疗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共存于这个伟大的地球上,让基因得以延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